明明是广告,看起来却很像新闻资讯,“广告”标识又不明显,用户稍不留神就误点了进去……有媒体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有的广告似乎刻意模仿用户所登录App、平台上提供的主要内容及样式,想方设法不暴露其“广告”身份,导致不少用户频繁误点,跳转至购物、小说、游戏等广告页面。用户对此颇有怨言。
图源:东方IC
App、平台上有广告,再正常不过,这是支持其维持运营、提供服务的一条盈利渠道。困扰用户的是,一些广告为了提高点击率,采用了误导、强制等方式,影响到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根据法律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但有的广告从外表上看与邻近的资讯、评论、搜索结果等几乎别无二致,“广告”标识则字体小、颜色淡,需要费力辨别,有时还以“热推”等代替“广告”二字。看似“合规”,实则极具迷惑性。这种试图让广告“隐身”、误导用户点击的做法,涉嫌违反《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监管部门应当依法依规对责任者予以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本该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用户自愿点击,但当下不少互联网广告却是以违背用户自主权为代价换取点击率。比如,有些App的“摇一摇”功能过于“灵敏”,连用户走个路、换个手都能跳转到广告页面或其他App。为了规范“摇一摇”乱跳转问题,近日,中国信通院主导的App“摇一摇”开屏信息弹窗跳转相关标准已正式实施,要求不误导、不强迫跳转。期待这一标准能起到实效。
对用户来说,如果是在受到误导、强制的情况下看了广告,自然更有可能增添对广告推广内容的反感而不是好感。因而,即使不考虑合法合规性和用户权益,“隐身”广告、乱跳转等做法本身的推广效果也十分可疑。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用户权益,经营者才能获得长远效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就算一时有了好看的流量数据,也会徒惹用户厌弃。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