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清玄散文推荐

林清玄散文推荐(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一篇散文,为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5 20:02:51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一篇散文,为什么

最喜欢林清玄先生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2019年1月22日,林清玄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文字依然不断滋养我们,他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愿天堂没有遗恨,只有清欢。

林清玄少年成才,14岁离家,17岁发表文章,30岁前拿遍台湾各大文学奖,最成功时,开18个专栏,每个月出2本书,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他32岁辞掉工作,与佛结缘,入山修行。

相比功成名就的富足,他更欣喜于从每一花每一草中捕捉生命的灵气,每一缕阳光,每一丝和风,才是他心之珍宝。

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今天我借用的是他的题目。他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是啊,他的文字总是那么温润如玉,对于生死,他那么豁达、释然。“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轻云淡。

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只说:开心是一种习惯!”

去世的1月22日当天上午,他还发了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正如清玄先生所说,常怀以清净心、欢喜心、平常心、柔软心,所以他走的是多么从容,他的心,也从未停止过飞翔。

睿智,却不故作高深;豁达,却不矫揉造作;淡雅,却无一般文人的酸腐。这就是林清玄的境界。正因如此,在他的文字里,才能看到无不流淌着对一朵花、一杯茶,一场清风的深情,对父母、恋人、友人的大爱。

很久以前,他说,“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会死,我会写到明天早上。我已经写了四十多年,一直在想,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要一直努力。”他说到了,他做到了。

愿我们如先生所说,“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一个从容有情的人”,也“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清玄先生,一路走好!

怎样评价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

今天,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了,享年65岁。这个消息一出来时还有些怀疑,然而很快就得到了证实。让很多人都吃惊的是林清玄才65岁,似乎很多读过他的文章的人都觉得他已经七老八十了。

一个作家的去世,总是能让我们去联想到他的作品。在台湾,如林清玄,刘墉这样的散文作家其实混得并不是太好。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中国大陆的迅速走红。甚至当我在90年代末初读林清玄的散文时,也被那种鸡汤式的文风所打动。

在林清玄那种“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佛系文字里,似乎让人们脱离现实世界里那些庸俗的世态炎凉,让人回归一种澄澈的心灵世界。没错,这就是鸡汤文字的作用。在那个灌点鸡汤就着迷的时代,林清玄、刘墉都给了大陆青年一种虚幻的遐想。

单从文字而言,林清玄与梁实秋差不多,甚至于梁实秋后来的很多散文也受到了林清玄等人的启发,变得鸡汤味实足。当然,很多人觉得散文嘛,不就是让人得到一种心灵的启迪吗?但是,用概念或者比喻来作为启迪心灵的信条,这多少有点站不住脚。

我不怀疑林清玄对于佛经的理解,只不过那些都只是他自己的理解而非大众的理解。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于很多不怎么读书的人而言,这种轻描淡写,游走云端的文字或许正是他们的需要而并非想要自己的领悟与理解。因此,林清玄的书之所以畅销,只能是一个现象,并不能代表什么。

你觉得林清玄的文章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

l林清玄先生离世的消息铺天盖地,瞬间刷屏。

大家纷纷悼念他,可见林先生的影响力!

凡上过学的人,或多或少都读过先生的文字,因为先生的多篇文章入选过教科书,即使你不喜欢读书,因为上学你也学习过他的文章。

我喜欢先生的文章是因为先生出山后写的诸多文章里以一贯之的深深地禅意!

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先生深悟禅理,并把它发扬光大,所以他的文章总能给人以慈悲,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

修禅关键是修心!先生曾说: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先生的突然离世,让人挂碍,如何无有挂碍,那就是每个活着的人,要让心变的更柔软,要把心修得更慈悲,要对眼前的生活更珍惜,唯有这样才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