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除了词外,有没有诗传世
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辛诗传本,是清代嘉庆年间辛启泰和法式善辑录成书的《稼轩集抄存》。该书是对辛弃疾诗文的辑佚,收录了辛弃疾诗歌 111 首。1998 年由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收录辛诗 145 首,是目前收录辛诗最多的文本。
辛弃疾的诗,彪炳宋末,自张一帜,辛诗在艺术上有着不同于词的独特风格,即雄豪悲壮的感情基调,纡曲宛转的抒情方式,狂放悲愤的自我形象,沉雄飞动的艺术境界,加之拗折峭拔、质朴重拙的语言,浑然融合为辛诗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的诗有写意托志的咏物诗,有清新明丽的写景诗,有深沉顿挫的感怀诗,与词比较,辛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辛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才能把握辛诗的精髓与神韵。
迄今收录辛弃疾诗歌最全的当数北京大学出版的《全宋诗》,共收录辛诗 145 首。辛弃疾诗歌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题材内容也称得上十分广泛,辛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题材内容:
第一、闲适诗
淳熙八年(1181),深受猜忌和排挤的辛弃疾即被弹劾落职,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开始了漫长的赋闲生涯。长期闲居乡野的平静生活,让辛弃疾满腔的国忧己愁也不得不沉寂下来,进而去反思一生为之劳碌奔波的功名事业,反思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更尝试参透佛家和道家的哲理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他将这些思考写进诗里,同时又不惜笔墨地记录其生活居所的点点滴滴,以及读书运思的万般感慨。
《题鹤鸣亭》
【南宋】辛弃疾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辛弃疾不断地反思功名,功名本是身外物,是很多烦恼的源头。辛弃疾心慕弃官归田、东篱种菊的陶渊明,悠闲的岁月让他更加沉潜心绪,瞩目自然。这首诗应为辛公晚年闲居时所作,表面写的是辛公淡薄的心境,实则写的是辛公对南宋的失望,对报国无门的苦闷。
第二、赠和诗
师友学侣作诗唱和,通常“和意不和韵”,而力求推陈出新,在他人粗浅疏忽处,表现精致思深。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中,这种文人唱和的风气依然兴盛。加之辛弃疾退居时期,认识的新旧朋友众多,与之唱和的有郑舜举、任师、杨氏瞻、赵直中、赵昌父、傅岩叟、葛元亮、吴克明、郭逢道、赵晋臣、赵国兴、赵茂嘉、赵文远、李都统等等。唱
和的对象包括梅花、石头、问讯新居、糟蟹、琴、山等等。例如:
《和诸葛元亮韵》
【南宋】辛弃疾
偊泛清溪李郭船,路旁人已羡登仙。
看君不似南阳卧,只似哦诗孟浩然。
因友人之名近似诸葛亮,所以联想到南阳躬耕的诸葛亮。但是辛弃疾认为友人更像吟咏田园之诗的孟浩然。拿盛唐的大诗人作比,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文学才华。
第三、亲情诗
英雄之气与儿女之情并存是很多文人的共同之处,辛弃疾亦不例外。除了我们常见的立志杀敌的爱国志士、倦游官场的朝廷士子之外,他也是一位多子女的父亲,在诗中亦有其挚爱亲情的抒写。例如: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南宋】辛弃疾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既欣喜于第四个儿子发奋不辍用功的精神,又以西汉董仲舒勤于治学,三年不窥园的精神勉励他。并期望“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闻科诏,勉诸子》),等到科诏下来,辛弃疾则继续鼓励诸子发奋学习。能像梅福和仇香那样的古人一样读书养性,以德化人。
第四、咏物诗
辛弃疾的咏物诗继承文学传统,又自有特色。他往往遗貌取神,不注重对所咏对象描形状物,而多是脱离外形,写神取意,或者隐含寄托。例如:
《江郎山和韵》
【南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表面上句句状眼前之景,实际上却句句写胸中之情,景中无一不寄托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即像青峰一样卓世独立、无依无傍。
辛弃疾咏物中独最爱梅,其所咏品性高洁,不同流俗的梅花,恰如其人格精神的化身。
第五、山水诗
辛弃疾笔下的山水诗作并不为多,但笔势流畅,风格独特,是其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例如: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十》
【南宋】辛弃疾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在辛弃疾笔下,大自然具有磅礴狂宕的气势美,具有无比的征服力;也具有清秀柔和、空灵俊逸的沉静之美。九曲九峰经诗人一径描绘而来,优美清绝,意境高远。
第六、咏怀诗
辛弃疾另有咏怀之作,例如:
《忆李白》
【南宋】辛弃疾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如淳熙五年(1178)他由大理少卿出领湖北转运副使,舟行经过当涂李白墓,有感而作《忆李白》,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崇敬和热爱。
总结:
辛诗主要是其闲适心境下的产物。其用典、意象和想象等都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感,并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博览群书,汲取前人所长,作诗主要沾溉于楚辞,又相尚于鲍照和邵雍,并且在宋诗群体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图片均来自网络)
辛弃疾不仅诗词写得好,更是武艺高强,哪首诗是他自己的写照
【醉里挑灯看灯,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青年时曾聚众二千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在一次战斗中辛弃疾率少量轻骑,直闯金军中军大帐,斩敌将首级而胜归。后归南宋,历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抚使。他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战,多次向朝廷提出自已的抗金复国意见;但其主张不仅未被南宋朝廷采纳,反而将他置于闲职,最后词人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恨离世。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总计六百余首。
附辛弃疾词一首: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燄。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〇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壼凉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繫斜陽纜?
一一【宋】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南剑(今福建南平县)。
辛弃疾有没有出名的绝句和律诗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忧国忧民,,,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最后遭人污陷,含恨而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梦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江山郎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逢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