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一个存在感极低的中东小国。
领土面积只有1.7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20余万人,大致相当于我国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冷门小国,在历史上先后遭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的轮番入侵或统治,直至1961年才实现完全独立。
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在上世纪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甚至让美苏暂缓了对抗,在中东地区冲突中“达成默契”.....这一事件的名称叫做——科威特战争。
伊拉克太刁,没有理可讲
想捋清科威特战争,就必须先了解两伊战争。
1980年9月,伊拉克与伊朗爆发了为期八年的冲突。具体战争过程不再赘述,我们另开一期讲,但总而言之,掐着脖子的两伊政权都没有倒台,争执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仍保持原状。
那谁赢了呢?
在我看来,都是输家,尽管两伊都声称自己是获胜方,但却都穷的要当裤子了,这能叫赢吗?
真是打了个寂寞!这场战争,让靠贩卖军火的美、苏、欧盟等国家白捡了便宜,挣得盆满钵满。而主动挑起战争、兜里不剩一个子的伊拉克则成了最大的“小丑”。
展开全文
战前,伊拉克还有370亿美元的外汇,战后直接倒欠了外债700多亿;战前,伊拉克以为美国是帮自己的,打到一半才发现原来美国不光卖给自己军火,还偷偷卖给伊朗;战前,伊拉克声称自己是为整个阿拉伯人打的,战后却发现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全在伸手要自己还钱。
可问题来了,伊拉克上哪弄那么多钱还?
由于两伊战争中,双方都疯狂攻击石油生产场地,导致原油日产量锐减,外加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因此单靠卖石油是补不了这么大窟窿的,伊拉克只得拆东墙补西墙,靠借外债来补外债。
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萨达姆猛拍了一下自己大腿,然后把目光看向了伊拉克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债主——科威特。(战争期间,科威特借给了伊拉克一共150亿美元的巨款。)
按照萨达姆的逻辑,要是把科威特吞并了,岂不是不用还钱了?
别小看科威特,虽然国家很小,但却相当富庶。从1938年在脚下发现石油开始,科威特便凭借“石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蹭蹭蹭地往上涨。
两伊战争结束后,科威特的国际储备更是达到了192.35亿美元,国外更是有近千亿的资产。
科威特的地理位置也很是优越,仅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有长达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延绵悠长的海岸线为科威特提供了现代化贸易港口,因此科威特也被称为“海湾明珠”。
但科威特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富而不强,仅有16000人的陆军、2200人的空军和2200人的海军,甚至在伊拉克入侵时,连科威特警察部队都要参与其中。
反观伊拉克,由于在两伊战争期间疯狂扩军,其原常备军由20万人扩增至了120万人,还拥有5500辆主战坦克、各式作战飞机700多架、防空火炮4000门,以及飞毛腿、侯赛因导弹、阿巴斯导弹等多种弹道导弹。
科威特当然知道伊拉克的厉害,为了向伊拉克示好,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政府不仅向萨达姆提供了财力和物力的援助,甚至还将自己东北部的布比廷岛借给伊拉克当海军基地。
照理说,科威特对伊拉克已经仁至义尽了。
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伊拉克还是蹬鼻子上脸了,谁让你科威特有钱呢?
战争爆发
挑起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既要顺理成章,又不能暴露自己野心,是一个巧立名目的“技术活”。这一块,萨达姆说自己很在行。
为了合情合理地当老赖,萨达姆声称,两伊战争是为了抵制霍梅尼的宗教革命扩散到整个阿拉伯世界,各个国家都应该对伊拉克的损失予以补偿,所以欠周围几个国家的钱就不还了。
这种公开要“保护费”的无赖行为被各国看穿了,沙特坚定予以反对,科威特也表示拒绝。
于是,吃到吃闭门羹的萨达姆想到了第二个理由:
他指责科威特违反了OPEC(由中东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油规定,两伊战争期间的石油产量超产了,科威特必须赔偿伊拉克100亿美元,这事儿才能算了。
以此为理由,伊拉克与科威特开展了漫长的谈判,始终争执不下。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萨达姆又声称: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科威特回归伊拉克。理由是:科威特在奥斯曼统治时期曾是巴士拉省下辖的一个县,而巴士拉省正是伊拉克在独立之后的十八省之一,科威特本就属于伊拉克。
好家伙,科威特算是被整傻眼了。
之后,萨达姆还借助两国边界处的油田归属进一步大做文章,声称“伊拉克在为阿拉伯人民战斗时,科威特却在‘偷油’”。
面对领土主权问题,科威特的反应就简单粗暴,就回一个字:滚。
萨达姆看科威特“不听话”,琢磨着,既然谈不妥,那就只能开打了。
1990年8月2日凌晨1点,早已驻扎在伊科边境的伊拉克军向科威特边境发起了偷袭,试图用最快速的方式将生米煮成熟饭,迫使各国接受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占领。
咱们上面提到了伊拉克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付科威特简直是大炮打蚊子。伊拉克军仅用几个小时就摧枯拉朽般突破了科威特国境线,攻入其首都科威特城,国王携全家逃到沙特。
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面对山河尽国殇的危急时刻,科威特首都人民并未投降,而是奋起反抗!国王的弟弟法赫德亲王和他的两个儿子也决定留下来,亲自上阵指挥禁卫军做殊死抵抗。
生则尽力,死则死耳。法赫德亲王最终阵亡,倒在了达斯曼宫楼梯的扶手旁,成为科威特城保卫战中的最后一个“兵”。
次日,萨达姆就迫不及待地宣称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其表弟马吉德还被任命为了“科威特省省长”。似乎萨达姆对科威特的吞并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一场划时代的碾压战
萨达姆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完成了对科威特的占领,全世界为之震动,国际上纷纷对萨达姆的侵略行径加以谴责。
“世界乱不乱,美苏说了算”,来看看美苏什么反应。
美国对萨达姆的入侵极为愤怒,萨达姆无疑触碰到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布局,若放任萨达姆的扩张,那中东地区的能源枢纽将掌握在萨达姆之手,到时候世界油价怕都得萨达姆说了算。
苏联彼时国力衰微,与美国关系正处于改善时期,时任苏联总统戈而巴乔夫能做的,就是劝萨达姆认错,劝美国别生气。结果萨达姆不认错,美国也不理他。
联合国公理会则在11月通过了第678号决议案,要求伊拉克在明年1月中旬之前撤军,否则可将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伊拉克假如这时收起作死行径,还不至于被揍得那么惨,但谁又愿轻易松开嘴里的肥肉呢。
看来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
从1990年8月到1991年1月,美国在短短4个月内,便在地球另一端的海湾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战争一触即发,美国决定在全世界面前秀一把肌肉。
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起了“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集结了约69万人,3700辆坦克、装甲车5600辆、1740架作战飞机、247艘战舰、9艘航母。
此时伊拉克依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动员了120万人,5800辆坦克、3800门火炮、770余架飞机。
从账面上看,伊拉克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让萨达姆有了“120万对80万,优势在我”的错觉。不少国家也在战前预测伊拉克将会抵抗美国较长时间的进攻。
但等双方真交起火来,美国给世界上演了一出——“什么叫你的战术理念过时了”。
战争的过程不再赘述,战争篇幅很大,有兴趣的话,笔者可以再另出一期专门讲讲海湾战争,这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给我们以及很多国家都上了一课,很震撼。
总而言之,这一战,美国掏出来的东西惊呆了全世界人的下巴,也彻底摧毁了伊拉克抵抗的勇气。战争进行41天后,美军觉得秀肌肉秀的差不多了,于是停止了进攻。
在战前,美军准备了1.5万个装尸袋,但恐怕美军自己都没有想过,自己能仅149人阵亡,467人受伤的代价就摧毁了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
而伊拉克伤亡则高达10万人,8.6万人被俘虏,损失3847辆坦克,324架飞机,被迫投降。
【光哥说】
科威特等来了最终的胜利。
1991年2月27日,科威特人民迎来了国家的解放,民众纷纷走向了街头庆祝。
而法赫德亲王父子的殊死抵抗,也正应对了那句话“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这里我想多说一嘴,那个战死在王宫楼梯前的法赫德亲王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即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理事会主席,他曾力主由中国举办1990年亚运会,并两度赴华表示对中国的支持。很遗憾他未能看到,1990年那次成功的北京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