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小时候,都看过电视剧《包青天》。在这部剧里,包拯睿智而正直的形象、塑造出的反派和配角,都给许多人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历史上,包拯也确实是一位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名臣。他是庐州人,字希仁,在中了进士之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转运使、监察御史等官位,多次不畏权贵,弹劾奸臣。
由于他曾担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因此,他也被人称为“包待制”、“包龙图”。在包拯当官期间,曾经多次受到宋仁宗的赏识。
宋仁宗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大的名气,但却是一个能够从善如流的人。这从一件小事就可以
看出:
皇祐二年(1050年)左右,张贵妃在宫中十分受宠,连带她的伯父张尧佐也鸡犬升天,从一个地方小官,飞快地升到了三司使的位置上。
对于这等没有真才实学、而是凭借裙带关系升迁的人,包拯仗义执言,屡次上书向皇帝弹劾。宋仁宗一时被美色所迷,并没有听从,更加重用张尧佐,让朝野为之愤慨。
展开全文
就在宋仁宗上朝之时,以包拯为代表的官员们,纷纷出言劝谏,而包拯由于情绪激动,离开座位走近了皇帝身边,竟将唾沫溅到了宋仁宗脸上,让皇帝大为不悦,选择退朝。
但包拯仍然不放弃,坚持继续弹劾张佐尧,前后共达六次之多。最终,宋仁宗也不得不向这位顽固的臣子妥协,撤销了张尧佐的职位,而包拯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
在私生活方面,包拯严于律己,为人十分廉洁,从来不受贿。当他二十三岁时,已经颇有声名,曾经有一位家乡的富人,想要请他赴宴做客。
但包拯却严肃地拒绝了,他认为私下和富人交往,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为官生涯。而在他在端州为官的时候,也没有收受当时文人墨客,争相追捧的著名端砚。
而关于包拯,还有一个有趣的传闻:据说,他曾经娶了一名丫鬟为妻。在封建朝代,人们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有一定身份的文人和官员,在娶妻的时候,也十分注重妻子的出身。
那么,包拯为何会娶一个丫鬟为妻呢?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着一定程度的谬误。包拯一生一共有过三任妻子,第一人叫做张氏,她体弱多病,很早就去世了。随后,包拯娶了第二位妻子名叫董氏,出身于官宦人家。
在她嫁给包拯的时候,还陪嫁了一个丫鬟,名叫孙氏。在古代,有点身份的女子出嫁时,十分流行带上陪嫁丫鬟,嫁过去之后,这丫鬟就会成为滕妾。
她的地位低于正室,但高于一般的小妾,能够为夫君生儿育女,同时也辅佐正室夫人操持家务。董氏在嫁人之后,倒也十分贤惠,并给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繶。
可惜,包繶在成家并留下一个儿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而他的儿子也夭折了。这时,包拯已经55岁了,但儿子和孙儿都接连去世,面临着无人继承香火的窘境。
这时,董氏也没法再生下一个儿子,但出人意料的是,没什么存在感的滕妾孙氏,却悄悄地怀上了一个孩子。一开始,包拯对这个孩子并不知情,还因为某些原因和孙氏产生了矛盾,将她赶回了老家。
包拯的儿媳妇、也就是包繶的遗孀崔氏,得知了此事,便偷偷接济孙氏,还帮助她抚养诞下的婴儿。直到包拯六十大寿的时候,
崔氏将这个孩子带给了包拯。
包拯晚来得子,十分喜悦,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包綖。
綖是延续的意思,表示这个孩子传承了包家的香火。可惜的是,在包
綖仅有五岁的时候,包拯就去世了。
董氏后来也在数年后去世,抚养这个孩子的任务,实际落在了崔氏的肩上。可想而知,在古代,一名丧夫的妇人,要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其中肯定颇多艰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在香港成立了自家公司、有了一定身家的名叫包玉刚的年轻人,偶然翻阅族谱时,才发现,自己竟然是包拯的后人,是包拯第29代嫡孙。
如今,包拯的后人大多生活在安徽和江苏一带,还有一位名叫包贤良的老人,专心守护着包拯的祠堂。包公祠,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合肥的著名古迹和旅游景点。
在其正殿中,有着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神情端庄严肃,再现了这位古代名臣的精神风貌。在包公祠中,还有一口廉泉井,是包公生前所
挖。
传说,这口井的井水十分神奇,清官好人喝了以后没有事情,而贪官、不肖子孙喝了水则会头痛,闹肚子。不过,这样的传闻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后人牵强附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