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景说史
序言:
提起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大人,那可是妇孺皆知的事,他不但在民间留下了众多的传奇故事,也给影视剧丰富了题材,电视剧《包青天》让包拯彻底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向来以铁面无私、执法严明而著称。在电视剧《包青天》中,有包拯含泪要斩公孙策的剧情,那么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去看看。
包拯在从政前立志要做个铁面无私的人
包拯在当官前就立下从政不徇私情的志向。在包拯23岁那年,在庐州合肥求学时,受到出知庐州的刘筠嘉许,他的名声因此大火。出名后,他老家有个富豪多次邀请他吃饭,顺便谈谈人生,包拯果断地拒绝了,而他的一位李姓同窗邀请,包拯认为一定要去,包拯一语惊人:
“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
可见包拯为官前就想清楚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为官绝不念私情,这让包拯在天下人的心中有了很高的地位。果然这个土豪犯事了,包拯审理案子时果断执法,保证了公正严明。
展开全文
包拯为官公正廉明,不畏权贵,人送外号“包弹”
包拯在出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曾经弹劾过以权谋私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以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人。
包拯弹劾权贵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弹劾转运使王逵剥夺老百姓的钱财,对老百姓滥用私刑。这个王逵可不简单,很多朝廷要员和他是铁哥们,其中就包括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同时他还是宋仁宗身边的大红人,因此才恃宠而骄。
包拯才不管这些,他连续7次向宋仁宗弹劾,不法办王逵绝不罢休。包拯最后一次弹劾还直接指责皇帝说: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包拯说出这一番正气凌然的话,以他性格刚直,言语恳切,令朝野震动,一些有良知的官员被他的魅力所折服,纷纷站在包拯这一边,面对舆论的压力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还了黎民百姓一个公道。
包拯前后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凡是为官人员为非作歹、贪污行贿、营私舞弊的包拯不管你是谁,都会进行弹劾,由此他得了个外号叫“包弹”。
包拯含泪斩公孙策又是什么一回事呢?
包拯包青天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是百姓心里理想的“青天大老爷”形象,所以很多民间流传的秉公办案的故事,或载在史书里的,又不知道这些故事的来源,自然就安在了包公的身上,这些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有些被拍摄成影视剧登上舞台。而包公含泪斩公孙策只不过是电视里的段子。
公孙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虚拟人物,他是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协助包拯办案的智囊高手。开封府三口铡刀龙、虎、狗就是公孙策设计的。公孙策阳光帅气懂医术,罗辑思维能力很强,他善良足智多谋,书中的绰号是“再世诸葛”。
有一次,包拯奉命南巡,在太湖发现浮尸命案,而且是穿着官服的两具尸体。很明显这是大案要案。包拯立刻召集公孙策以及展昭来商议如何破案。在他们破案的过程中,突遇刺客江龙要取包拯性命。万幸的是被武功高强的展昭打败,其中有一女刺客慌不择路被展昭拿下手镯。
剧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公孙策认出了这是他女儿的手镯。原来公孙策有个女儿,已经失散多年,公孙策此刻是激动又感到惊慌。虽然调查出女刺客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但是公孙策了解包拯绝不会因此寻私放了自己有命案的女儿。他又怕自己的女儿被抓捕法办,思来想去公孙策最终私下放了她女儿,然后去找包拯坦白决定以死谢罪。
公孙策知道,包拯办案向来秉公执法,他更不会接受自己的手下徇私枉法。而自己作为包拯最信任的助手、部下,竟然知法犯法,包庇杀人犯,这是包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行,这是包拯的为官前的承诺,也是他为官的原则,所以公孙策不想让包拯为难一心求死。
至于包拯眼“含泪”也不难理解,虽然在包拯的心里秉公执法是第一,但不代表他心中没有“情”,公孙策在他身边多年几乎寸步不离,他早已经把公孙策当作家人来看待。没有公孙策的协助许多大案要案就不会那么容易破解,或者不一定能破解,包拯对公孙策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非常疼惜的。
另一方面,包拯心里也在为公孙策的知法犯法感到悲哀,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怎会为了父女之情去包庇凶手,怎么还死者公道。再者,他哭公孙策的命运,没想到学法多年死于犯法,而且是死于自己设计的铡刀之下,悲惨!悲哀!
结束语:
公孙策最后的结局是有惊无险,展昭出手阻止公孙策,并且苦苦相劝,公孙策不为所动,一心求死。就在刽子手马上就要手起刀落之时,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击落刽子手手里的屠刀。天意难为,公孙策也因此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