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人只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却少有人知他还是个诗人,写过一些非常霸气的诗。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基本上没读过书。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非常难能可贵,这与他后来在军旅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有关,这说明后天努力很重要,学习可以改变一切。我们可以欣赏几首。
朱元璋剧照
(一)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朱元璋《咏竹》
朱元璋赞美竹子不染污泥,刚直不屈的性格,不畏酷雪严寒的高洁品质。暗喻自己不惧恶劣的环境压力,充满坚强不屈的斗志。
(二)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朱元璋《咏菊》
这首诗是根据唐朝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模仿所作,其中同样充满了杀气,还增加了无比的霸气,也表明了朱元璋的远大志向。
(三)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朱元璋《不惹庵示僧》
此诗杀气腾腾,豪气干云,霸道无比,只有胸怀大志,手握重兵的人才能写的出。这首诗是朱元璋征战江南时所作。此前他在江西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了水战,以少胜多,将陈友谅六十多万的势力一举消灭。此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对付江南的张士诚了。据说在征讨之前,朱元璋带随从微服出去探访,后来进了一座叫“不惹庵”的寺庙内。寺中主持见他们携带刀剑,暗自心惊,便小心谨慎地询问朱元璋的姓名。朱元璋不想透露姓名,无奈之下,就写下了上面这首诗。
展开全文
朱元璋剧照
(四)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深不敢长伸腿,唯恐山河一脚穿。--朱元璋《无题》
这首诗高度运用夸张手法,胸怀大志,格局大,气魄大,一般人写不出来。
(五)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朱元璋《无题》
这首诗前两句很平淡,甚至有些可笑,后两句却起死回生,惊天地,泣鬼神。相传是朱元璋在他登基称帝时所作,大臣们听了前两句,暗笑他文化水平低;听完后两句,大惊失色,直接被震慑住,不停地山呼万岁。此诗大道至简,浅显却别有深意,鸡叫一声两声,也不过是一撅两撅,可是叫得次数多了便会驱走黑暗迎来光明,太阳就会出来。正如无数小水滴慢慢就可以汇成江流大海,这凝聚的力量就可以实现推翻元朝的伟大理想。
(六)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似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朱元璋《无题》
据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非常勤政,曾说自己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这首诗正是他勤政的最好写照。
(七)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朱元璋《咏燕子矶》
这首诗朱元璋运用比喻,构思巧妙,用天地之物以大比小,借景抒情,将内心胸怀天下的大志表露无遗。
朱元璋剧照
到此,懂诗词的人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诗,有些是不符合现代绝句与律诗的格律。目前来看,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之分。古体诗形式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韵脚可平可仄,即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近体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一种诗歌体裁,在近体诗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律诗中二联还讲究对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到了现代,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都有人在写,包括一些著名的诗人,不管哪种诗体,只要写的内容足够好,便可流传后世,诗词水平的高低都不是绝对的。朱元璋写的有些诗严格地说不能归纳于近体诗,可以列入古体诗行列,这恐怕也是后世朱元璋的诗不被普及推广的原因。受时代影响,现代人写的诗以近体诗和现代诗为主流,少数人写古体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现代普及的是格律诗词,即近体诗。现代人写五言诗,七言诗基本是套用格律,平仄运用字字要经得起校验考证,若参加诗词大赛等,绝句及律诗的格律不过关首先会被淘汰出局,写的再好估计也不被采用。除非你直接写现代诗,那没有字数和格律的要求。当然,朱元璋有些诗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可以纳入近体诗,例如下面两首。
(八)
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
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朱元璋《新雨水》
(九)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本身经历就具有传奇色彩,他的帝王声名大大地掩盖了他的诗名,他的诗,用言质朴,形象生动,与那些文人雅士吟咏风月的诗,基本不属同类。他写的有些诗气势宏大,想象奇特,眼界开阔,充满王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