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小北校:师生同讲红旗渠故事(一)
讲述红旗渠故事 传承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红旗渠精神浸润在我们满腔沸腾的血液里。
为实际行动燃起红旗渠精神永续传承的薪火,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把红旗渠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红旗渠主题教育活动。
每周二、四一名教师带领一名学生,共同讲述红旗渠的故事,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师生宣讲
《除险英雄任羊成》
展开全文
教师:靳会利 学生:郭婷柯
为了修筑水渠,当时,悬挂在太行山峭壁上的每一个工人身上都系着重达一百多斤的麻绳。曾经有一个人称敢死队长的特等劳模任羊成,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曾经去采访他。穆老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动情地说,你能不能把衣服撩起来给我看看你的腰,等他脱下衣服,穆老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任羊成最里边的一层衬衣已经和腰间的血肉粘在了一起。红旗渠已经修成四十多年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任羊成,撩开他的衣物,仍能看到腰上还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而当年的林县,在修筑红旗渠的工地上,类似任羊成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不朽的传奇 永恒的丰碑》
教师:杨海利 学生:逯珂诚
曾经的林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祖祖辈辈为干旱缺水煎熬的林县人民决定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经过反复勘察论证,决定引漳入林!1960年2月,近4万修渠大军,从15个公社的山庄村落奔涌而来,他们自带干粮,行李,粮食和铁锤,钢钎等劳动工具,拉开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序幕,这一干就是10年。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此,中华大地有了一个不朽的灵魂——红旗渠,一条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吴祖太血祭太行的故事》
教师:路现丽 学生:常程轶
吴祖太是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毕业后分配到地区水利局工作。但吴祖太却要求到林县工作,参与林县引漳入林工程建设。林县每一项水利工程的设计都倾注了他满满的心血。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吴祖太负责工程设计,成了工地上最繁忙的人。
1960年3月28日傍晚,山西省境内的王家庄隧道工段上,民工反映洞壁上出现了裂缝,吴祖太一听,放下碗就往现场走,刚进洞里,洞顶突然塌方。这一年,他刚满27岁,就这样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红旗渠的工地上。
吴祖太用他的青春和热血为林县修成了幸福渠,引来了幸福水,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当好红旗渠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让红旗渠精神之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尽情绽放!
供稿:靳会利 杨海丽 路现丽
编辑:赵敏慧
制作:贠沙沙
审核:郭丽燕
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