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7日,一位名叫刘鲁彬的老人来到了黄骅市。
当地以最隆重的礼节欢迎她。一时间,黄骅市万人空巷,人人奔走相告,像找回了一位久违的亲人。
黄骅市人民对其如此热情,只因为其父亲的名字正是自己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
刘鲁彬老人也激动不已,他没想到时隔六十五年,这里的百姓还能对他父亲这样充满感情。
那么,这位让当地人民感念至今的黄骅烈士,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大赵村血案的发生
黄骅原名黄金山,是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资历红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26岁的他改名为黄骅,决心做一匹“革命的骏马”。
1941年,黄骅被上级调到冀鲁边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
黄骅十分重视情报的保密工作,因此上任后在军区内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条例。他还以身作则,凡涉及重要工作,即便是对自己的妻子也都守口如瓶。
就这样,黄骅把保密意识贯彻到边区部队的方方面面,打造出了一支让日军感到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队伍。
短短两年内,冀鲁边军区的力量就迅速壮大,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让敌人在后方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然而,黄骅的活跃却引起了军区司令员邢仁甫的不满。
邢仁甫是西北马家军出身,虽然后来入了党,参加党的各种工作,却依然没有改变他的旧军人本质。他把入党看作“入股”,把组建的救国军抗日武装看作自己的“私产”,因此他处处限制和排挤组织上安插在救国军中的共产党员。
当救国军经多次改编,邢仁甫也一跃成为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隶属于八路军115师。
展开全文
此后,他的个人权欲愈发膨胀,生活也日渐腐化,逐渐产生了“自己扯旗子拉队伍”的念头。在此期间,而革命意志坚定又能力出众的副司令员黄骅,就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后来,邢仁甫收到了组织上调他去延安学习,并由黄骅接任其职务的通知。
邢仁甫大怒,他认为是黄骅在背后捣鬼,想要夺他的军权。自此,他便对黄骅怀恨在心,企图找机会拔掉这颗“眼中钉”。
邢仁甫对黄骅的险恶用心引起了军区内部一些党的领导干部的警觉,他们暗地里向黄骅发出提醒,希望他做好防范措施。可心怀团结抗日大局的黄骅却依然对邢仁甫抱有希望,还期望着他能够迷途知返。
正是这一念之仁,让黄骅最终惨遭杀害。
1943年6月30日,黄骅一早在大赵村召开了军区会议。
会议在紧张进行到下午时,外面却闯进来一位不速之客,来人乃是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还没等黄骅开口询问来意,对方迅速掏出手枪朝他开火。
随着一声枪响,黄骅应声倒在了血泊中。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住了会议室内的所有人,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又有十几个身披蓑衣的匪徒持枪进入会场向屋内齐射。陆成道、董兴根等7名军区领导干部和警卫当场牺牲,另有四人受重伤。
先前被黄骅派去向老乡借煤油灯的两名警卫员在往回赶时正好听到了会议室方向的枪声,顿觉不妙的他们急忙加快了脚步,然后在门口与行刺完准备逃跑的冯冠奎一行人相遇。
两名警卫员当场用手榴弹炸死其中一个匪徒,而冯冠奎等人不敢恋战,边打边往村外跑去。
两名警卫员也顾不得追,一个急忙进屋查看情况,另一个前去联系驻扎在村外的警卫连。
得到消息的警卫连立即派出两个排向匪徒逃跑的方向追去,只可惜为时已晚,未能抓获匪徒。
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贤权闻讯火速组织人员处理现场,从伤者口中获悉是冯冠奎带人前来行刺。
唯恐再度生变的刘贤权果断带人撤离大赵村,并将黄骅等遇难烈士的遗体草草安葬在了附近村子的小山脚下。
二、刺杀案真相大白
黄骅等人遇刺事件立即引起了组织上的高度重视,时任115师师长的罗荣桓和政治部主任肖华急忙将此事向党中央做了报告。
而党中央也第一时间下达指令,要求冀鲁边军区紧急缉拿凶犯和破案。
当时,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先是对黄骅遇难表现得悲痛万分,又是发誓火速缉拿凶手为其报仇。但是,军区内部却有不少人怀疑起了邢仁甫,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与黄骅之间的矛盾。
此外,冯冠奎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出身,后来因得罪了仇家才不得不投奔了我军。
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同意收留冯冠奎,正是邢仁甫力排众议收留了他,还将他提拔为手枪队队长。
冯冠奎进入部队后,依然不改土匪习气,屡犯军纪,也还是邢仁甫力保才安然无恙。
可以说,冯冠奎堪称邢仁甫的亲信,他敢于行刺黄骅副司令员,势必与邢仁甫脱不了干系。只是,碍于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大家也只能把这个猜想藏在了心底。而邢仁甫秘密的暴露源于军区独立团团长冯鼎平的举报。
原来,邢仁甫在黄骅被刺后曾秘密联系了冯鼎平,称自己因看不惯黄骅所为就派人干掉了他。
邢仁甫找冯鼎平的目的是诱导他一同叛变,带着队伍去投奔国民党或者日本人。
邢仁甫走后,冯鼎平有些动心,于是他找来了手下的几个营长,吐露了邢仁甫的打算,结果当即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
正巧,副团长贾乾瑞等团内的领导干部也走进了屋里,在得知情况后,向冯鼎平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冯鼎平及时醒悟,连忙向115师师部揭发了邢仁甫的罪行。
师部首长当即下达命令,要求军区政委王卓如和政治部主任刘贤权等人先稳住邢仁甫,然后再伺机对其实施抓捕工作。
正巧,不久后邢仁甫要求军区主要领导干部在毕家王文村开会,王卓如和刘贤权便决定趁机将他抓起来。
然而,秘密潜伏在抓捕队伍中的敌特王爱芝在走到村口之际连开三枪通风报信,狡猾的邢仁甫听到枪声急忙趁乱逃了出去。
此时的邢仁甫已经沦为丧家之犬,自知无力回天的他,只好带着自己的小老婆和亲信刘永生逃往天津。
到此,真相大白,大赵村惨案的幕后黑手正是邢仁甫。他先前曾多次召集冯冠奎、潘特、陈二虎、杨铮候、刘永生、邢朝兴等心腹密谋杀害黄骅。
其中,为了让冯冠奎亲自出马杀害黄骅,邢仁甫还声称事后许他高官厚禄。
但如今,邢仁甫却只带着刘永生溜之大吉了,对冯冠奎、潘特等几个心腹不管不问。
冯冠奎、潘特等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邢仁甫的贼船。已经骑虎难下的他们为了自保,只好四散而逃,先后投靠了日本人或国民党。
三、杀人凶手们的下场
虽然真相大白了,可是,追缉邢仁甫等一干凶手的任务还在继续。
邢仁甫在流亡天津时十分贫困,为了混上一碗饭吃,曾身为军区司令的他竟然投靠了日本人。他将自己知晓的冀鲁边军区的情报全盘托出,以此换取了津南伪军司令的职位。
抗战胜利后,邢仁甫又转投国民党,化身为保安司令1949年,他在天津解放之际被我军俘获,于一年后被押送至河北盐山。最终,邢仁甫这个叛徒经万人大会公审后,被公开执行枪决。而其余共同参与密谋杀害黄骅的凶手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其中,亲手杀害了黄骅的冯冠奎投靠了日本人。然而,日本人也看不惯此人的反复无常,于是在一场宴会上用毒酒谋杀了他。
陈二虎则投靠了国军张子良部,张子良却没有忘记先前他杀过自己的亲信,便假意同意,在对方入城时设下圈套将其杀害。
杨铮候和邢朝兴则投靠了日寇,在抗战胜利后被我军俘虏并处决。
刘永生则在解放战争中见势不妙逃到了广西避难,但在解放后被查获,最后同样被枪决。
唯有潘特一人不知所踪,仿佛从人间蒸发一般。
1950年6月的一天,刚调任到北京的肖华乘坐汽车在路边缓慢行驶。而这时,前门路边一位卖香烟的小贩,吸引了肖华的注意。
肖华总感觉这个小贩似曾相识,在努力回想后,他惊讶地意识到那人正是当年参与过杀害黄骅的凶手潘特。
当年他还是115师的政治部主任,曾参与过黄骅被刺案,对案件的一干凶手也有了解。
眼前这个卖香烟的小贩,不就是那个唯一不知所踪的凶手潘特吗?肖华赶紧让司机停车,然后自己带警卫走到了潘特面前。
潘特还以为对方是自己的顾客,低着头恭敬地说:“老总,买烟啊?我便宜卖给您。”
对此,肖华却嘴角露出一抹微笑,然后缓缓说道:“潘特,别来无恙啊,我找了你整整七年!”
潘特听了这话,一时间竟吓得双腿瘫软,已经有很长时间没人用这个名字称呼自己了。
等他缓缓抬起头,鼓起勇气仔细打量对面许久后,他才认出来站在自己眼前的人正是曾经的老首长肖华。
潘特自知再也无路可退,他不由地跪在地上,等候命运的审判。
就这样,黄骅被刺案的最后一个在逃凶手被逮捕归案。
消息传出,人们争相抱着一束束鲜花来到黄骅烈士墓前,告慰烈士的英灵。
为纪念黄骅烈士,经罗荣桓元帅提议,党中央将他的牺牲之地所在的新海县改为黄骅县。
1989年,黄骅撤县改市。
2007年,黄骅烈士的独生女刘鲁彬时隔六十五年第一次来到了黄骅市,前来看望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