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 谈判桌 中美 始末 烟盒

钱学森归国始末:中美谈判桌数次交锋,一张“烟盒纸”起关键作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8 02:24:10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钱学森,中国航天、军工事业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的研究理论,至今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界、航天界、军工界影响深远。

钱学森早年在美国求学,学成后在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急于回国效力。岂不料,美方对钱学森归国一事百般阻拦,就差将他“杀之以绝后患”了。

那么,钱学森当年成功归国,是如何实现的呢?其中又有怎样的重大隐情呢?让我们简单道来。

1935年,钱学森赴美深造,求学于麻省理工航天系,后转入加州理工航空系,师从著名航天工业学家冯·卡门。毕业后先后在加州理工、麻省理工任职,从事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钱学森留美期间,中国大地正值抗战、内战的动荡时期。有着深刻爱国情怀的钱学森,时刻心系祖国安危,想要回国看望。但导师对他劝说:先不要着急,埋头苦干,在国家最需要你的时候再回去。

1948年,钱学森归国之心再也按捺不住,为了准备回家,他退出了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的职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心情愈发迫切。

展开全文

1950年夏,钱学森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的诉求,但在临行前,被美方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

当时的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美关系敌对。而钱学森作为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顶尖的航天人才,美方认为,如果放任钱学森回中国,就是“放虎归山”,就是“资敌”。用美国海军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的话说就是:“钱学森一个人能抵5个师,我就是毙了他,也不能让它回到中国!”

就这样,一心要回国的钱学森,硬是被美国羁押了5年之久。这期间,他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体重暴减,可想而知遭受着怎样的煎熬。

对于钱学森的境遇,国内领导层高度重视,始终在寻找关键突破口。但由于双方正处于交战期,让“营救”万里之外的钱学森成为不可能。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美展开多轮外交会谈。在1954年关于谈论朝鲜、印度等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就归还美军战俘事件展开激烈辩论。

周总理强大的气场,犀利的言论,一度让美国代表团哑口无言,也为日后的谈判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在朝鲜战争期间,我国拘押了十几名美国王牌飞行员、高级将领,以及一些美军方的间谍人员。而在同一时期,美方则是羁押了钱学森等一大批中国留学生。

在美国国内,民间不断施压,要求政府尽快营救被中方扣押的战俘。迫于民意和选票的压力,白宫开始寻求与我国和谈。

最初,双方的试探性谈判一共进行了三次,并未涉及核心事务。

面对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中国外交官,美国人首先沉不住气,递出了一份遣返名单。趁此机会,我方适时地提出让美方恢复中国留学生自由的要求,同时也提交了一份名单,其中就有钱学森。

但美国人清楚地知道,那些被扣押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学者,如果让他们回到中国,才是美国最大的“损失”。

因此,中美双方首次就人员遣返的互换谈判,以美方拒绝而宣告失败。

谈判还在继续,美国的国内舆论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第三次正式会议上,为表诚意,周总理下令提前释放美国的11名战俘回国。并以此希望美国尽快拿出自己的诚意。

迫于无奈,美方终于松口,同意交换遣返名单,完成人员互换。但当他们看到“钱学森”的名字时,又改口称:钱学森本人并未主动提出回国。

理由虽然牵强可笑,但一时间我们的确找不到反驳的证据。

此时此刻,远在大洋彼岸,被禁足的钱学森,并不清楚中美谈判桌上发生的事,他只是在用自己的办法,为回国做着努力。

正值此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封神秘的信件,为当时的困局拨云见月。

钱学森被囚禁期间,“耳不能听目不能视”,与国内交流渠道几乎被堵死。在一次外出采购时,偶然间看到报纸上刊登着自己父亲的好友陈叔通,与毛主席一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部队的照片。

他马上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唯一的求救机会。多番谋划后,他心生一计。

钱学森妻子蒋英

在严苛的监视下,明晃晃地寄求助信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自己起草了一份手书,让妻子蒋英从反手誊抄到一张烟盒纸上。同时,让蒋英给自己在比利时的妹妹写了封信,将密信夹带其中。

这个操作果然瞒过了美方的审查人员。于是,一封特殊的求救信,终于突破美国的监视网,飞向海外。

蒋英的妹妹蒋华收到信后,破解了烟盒纸中的秘密,得知钱学森一家被困美国的消息,便立即写信给陈叔通,并将钱学森的原稿也一同邮寄回国内。

就这样,钱学森自被囚禁数年以来,终于通过一张烟盒纸,成功和国内取得联系。同时,也让我方掌握了钱学森“愿意主动回国的证据”。

在新的谈判会议上,我方代表王炳南当众宣读了钱学森的信件,驳斥了美方拒绝放人的理由,化被动为主动,给美方的扣人行为彻底定性。

关于放钱学森回国的事宜,在美国内部还产生了不小的争执,甚至有激进派主张直接“击毙钱学森”。但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高峰期,双方都在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投奔。如果因钱学森一事与中国交恶,得不偿失。

就这样,被美国人生生囚禁了5年,暴瘦数十斤的钱学森,终于携带家人踏上了归国路。

尽管美国对钱学森回国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所预估,但他们还是低估了钱学森的作用。

钱学森回国后的10年,中国造出了自己的导弹,完成了“两弹一星”工程,建立完善了航空航天研究体系,国防科技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发展。

有人称,钱学森一个人,就把中国军工事业向前推进了20年,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基石。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天,是钱学森51岁的生日。这一声响彻世界的轰鸣,是钱学森向祖国交上的完美答卷,也是全中国人民对他最真挚的感谢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