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三星堆文化在上古文化发展史中所处的位置。聊聊苏秉琦、许倬云、李学勤三位先生对于文化圈子的讲解。
以前一说到文化圈子,总认为“中原”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最中心的一个,甚至认为中原文化才是唯一的文化根源。实际上上古、商周、春秋、战国,在“汉文化”大一统之前,很多文化种类都是并存的,有碰撞、有促进、有融合,当然也有的消亡了。不要试图搞清楚究竟有过多少种,因为多而细碎到数不胜数的程度。大的文化圈子有不少的老先生都做过划分。
苏秉琦把中国考古文化分为六大区系:
1,燕山、长城南北为中心的北方;
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3,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4,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
5,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
展开全文
6,以鄱阳湖到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上的六大区系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最密集的几大地区,资料多,发展线索清楚。
许倬云以这六大区系的划分为脉络,又分别加以详述。
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分为:鲁西南和胶东两个系列。鲁西南和胶东都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年前。鲁西南从七千年前的早期农业文化北辛发展到大汶口,再发展到龙山文化。
3,中原文化圈,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内部的格局是:陇山以西,与西垂文化有相当的联系。郑州以东的地方文化则与山东地区文化有关联。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从宝鸡到郑州,以仰韶文化为主流,仰韶文化分为东西两支:宝鸡、陕县为西支;洛阳、郑州为东支。距今六千年前是仰韶发展期,在漫长的岁月里,仰韶文化过渡到客省庄二期文化,再过渡到周文化。仰韶西支从六千年前的北首岭文化又裂变出两个系列:半坡和庙底沟。庙底沟的力量比较大,向东延伸,到达郑州。半坡固守渭河流域。半坡和庙底沟都是粟作农业文化。不同的是庙底沟以农业为主,半坡则有相当程度的砍伐、渔猎。所以庙底沟穿植物纤维,半坡穿兽皮居多。
4,环太湖的东南地区。内部可分为:太湖地区、宁镇地区、淮河地区。太湖地区上起七千年前马家浜,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向下延伸到三千年前的吴越。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上层则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和郑州二里岗的文化的特色中。淮河地区的北花厅遗址则为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交汇。
5,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可以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有史上最早的稻作遗存: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汉平原文化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巫山大溪地,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分布在长江中游中心;北面是汉水上游的郧县青龙泉和淅川下王岗文化;东面是武昌放鹰台与京山屈家岭文化。江汉地区在进入青铜时代后,因为楚国兴起,以楚文化成为整个地区文化。四川盆地可以分为:巴和蜀,两个系列。五、六千年前,广汉三星堆底层,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根源。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文化与万县古代巴文化,分别发展为巴、蜀两支青铜文化。其间也分别与商周文化及楚文化有所交流。
6,以鄱阳湖到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东系是浙江到福建,台湾到潮汕的沿海丘陵;中间是赣水过五岭、入北江,到达珠江三角洲;西边是沿湘水过五岭,进入西江流域。三个系列都有几何印纹硬陶。因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各系自成特色,而且内部很多小的文化群。
李学勤划定的春秋战国文化圈子:
1,中原文化圈
以周王都为中心,黄河中游,春秋时包括晋南,郑、卫;战国时包括周和三晋,不包括赵国北部。
2,北方文化圈
赵国北部,中山国、燕国,以及更北。
3,齐鲁文化圈
齐、鲁,以及其它小国。
4,楚文化圈
长江中游,楚国为中心。
5,吴越文化圈
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以吴、越为中心,以及周边嬴姓、偃姓小国,东南部族。
6,巴蜀滇文化圈
现在四川、云南,巴国、蜀国、滇国以及西南的部族。
7,秦文化圈
西北地区以秦为中心。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