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宝玉 颓唐 末世 皇子 落魄

生如贾宝玉,死若柳三变,末世皇子的潇洒、颓唐与落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7 19:29:02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诸位大师芳华的看官老爷们,大家好!

准时准点,准点准时,土鳖君又来陪诸君聊天了。

今儿,我想跟大家聊得是我国最后一个皇室—袁大脑袋家的那些事儿,请诸位赏光。

要说在做男人方面,袁世凯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在他短短一生之中,共娶了十个老婆。老袁家也是人丁兴旺,总共有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

正所谓龙生九种,种种不同。这32个子女中,有一心相当太子爷,闹出不少笑话的老大袁克定,有鬼迷心窍自比雍正,最后精神失常的老四袁克瑞,有玩实业发了大财的老六袁克恒。老袁家的子女中,名气最大、故事最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风流倜傥的袁二爷。

故事要从1882年说起。

此年间,朝鲜国的御林军武卫营和壮御营因欠饷哗变,被赶下台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抓住机会上演了一场逼宫的好戏,但他怎么也没又想到闵妃跑到天朝来搬了救兵。

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军东渡朝鲜,袁世凯随军担任幕僚。

在清政府的干预之下,这场被称为“壬午军乱”的闹剧很快就被弹压。为了维护藩属国的稳定,防止日本人渗透。清政府决定派一哨兵马常驻朝鲜。年仅23岁的袁世凯在吴将军的保荐之下,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开启了长达12年的牧镇生涯。

袁大脑袋在朝鲜的小日子也是风流快活,这12年里他一共娶了3房姨太太,而且都是“三韩望族”出身的大家闺秀。

这三位大家闺秀之中,身份最尊贵、相貌最姣好的是三姨太金氏。大脑袋对这位号称朝鲜半岛第一美女的姨娘极其宠爱,播撒雨露最多。金氏共为老袁生了2子3女,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一生狂放不羁,风流倜傥的袁家老二—袁克文。

///// 老袁家的千里驹

袁克文,字寒云,1890年出生于汉城,克文落生不久就被大脑袋送回国内,过继给大姨太沈氏为子。

据袁大脑袋说,袁克文出生的时候他正在在产房外面瞌睡,恍惚之间,瞧见朝鲜王李熙用金链子牵来一头身上披满金钱的豹子。大脑袋刚要接过链子,那豹子却猛然发威,挣断金链,就跑进了产房。

恰此时,产房里的三姨太也猛然间看见一头豹子扑面而来,猛惊之下生下了袁克文。

袁克文因此还得了个豹岑的小名。

袁二爷天资聪颖,记忆力超出常人,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琴棋书画一学便精。因为老妈遗传基因较好,又生的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在老袁家32个子女中最为得宠,袁大脑袋常称他为“袁家的曹子建”,一度想将他培养成“太子”。

在当时,文人们喜欢玩论资排辈的游戏,有报纸把张学良、张伯驹、溥侗、袁克文等四位世家子弟编排为“民国四公子”,在江湖上广为流传。

展开全文

后来,随着门第的更替,后来又有孙科、张孝若、卢小嘉、段宏业等人加入此列,演化出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一版中,都少不了这位相貌俊朗、仪表堂堂,又精通吟诗作对、水墨丹青、古物鉴赏的袁克文。

为了培养好这位才思敏捷的少爷,袁大脑袋为他聘请了不少高士名师。其中对袁克文影响最大的,当属亦师亦友的扬州狂生方地山。

方地山与国学大师刘师培同出一门,在当时也是为文名传天下的俊逸之士。

他精于书法,又善丹青,金石收藏、文物鉴赏也极其精到,诗词歌赋自然不在话下,遣词作对更是当时一绝,文人们还送了他一个“联圣”的外号。

在方地山耳提面命之下,袁克文在诗词歌赋上展现出过人才华,尤其在作对方面更是才思敏捷,基本不需要思考,提笔即成。

当年,袁大脑袋罢官回到项城,袁克文贴身服侍,袁家老宅花园里的联匾多出自他的手笔,颇具当年贾宝玉大观园题诗的风采。

有道是字如其人,袁二爷性格豪爽、放荡不羁,他的字也是大开大合、豁然大度,即有颜楷之法,又有张草之势,还有古篆之姿,风格独具、自成一家。

江湖传闻,袁克文写字有三绝,

一可以不需要书案,只要两人扯住纸的首尾就能悬空挥毫,笔笔有力又不污损纸面。

二可以仰面写字,他经常仰卧床上读书,一手拿书本,一手用毛笔做笔记,且绝没有歪斜走样,更没有墨点落到床上。

三能够拿着高1米半的如椽大笔,站在宣纸上挥洒自如。

此番功力在当时很少有人企及。

袁二爷的字很受欢迎,连大字不识一个的“狗肉将军”张宗昌都为了附庸风雅,花了1000块大洋,请他给自己写了幅中堂。

三姐袁静宜曾说,“克文的字出门就能换钱。但,只要是他口袋里还有十块钱,他也绝不会给别人写。”

///// 嗜古如命的收藏界扛把子

在课业之余,爱好收藏的方地山时常带着袁克文四处探访古物,无论是琉璃厂,还是沈阳道,京津两地的大文玩市场上时常出现这爷俩的身影。

耳濡目染之下,袁二爷也逐渐的沉溺此道,就算家道没落之后仍执迷于此。尤其是在古书、古钱方面,袁克文的造诣颇深,藏书家周叔弢曾将其对古书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公开发行,成为研究宋版古书的权威文献。袁克文自己则将毕生收藏的珍稀古钱一一拓印,潜心研究,写就《泉简》一书,很可惜这本古钱收藏专著,因袁二爷晚年无钱出版,未能问世。

为了得到心仪的藏品,袁克文极尽所能,就算典当、变卖也在所不辞。

二十年代,他为了给自己老爹洗地在上海《晶报》上连载了野史《辛丙秘苑》,文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好奇,此文一经发表便受到极大的欢迎。

但袁二爷实在太懒,常常放读者鸽子。主编张丹斧得时常上门恳求,他才肯下笔更新一则。

为了不让袁二爷当了太监,张主编投其所好,以自己收藏的东汉熹平元年朱书陶瓶为诱饵,钓出《辛丙秘苑》的完本。

袁克文果然上钩,为了得到陶瓶,他与张主编约定,免费为《晶报》续写十万字,以稿酬顶了陶瓶的转让费。

空口无凭,袁二爷把他收藏的周代玉盏、汉曹整印、苏东坡的石鼓砚和汉代玉核桃串四件稀世珍品先抵押给张丹斧。

但《辛丙秘苑》第28更时,袁二爷的妻妹突然病逝,他跑到张丹斧的住处,想掏回玉盏斟酒以酹佳人。

这时,《秘苑》只续写了1万来字,离约定字数还早的很,张主编自然不会同意他取回玉盏,一来二去两人发生了严重冲突,袁克文的少爷脾气登时发作,一气之下索性将底稿付之一炬,永远停更。

二人的争端最后发展成为文互讦,最后在某位富豪的斡旋之下才逐渐平息。最后,袁克文同意在《晶报》上撰写《新华秘乘》,而张丹斧再度忍痛割爱,将珍藏的赵飞燕玉杯让给老袁。

晚年间,袁克文衣食拮据,已沦落到卖字为生。但来人若带着珍稀邮票和古钱、极品狮子狗等礼物上门求字,袁克文必免费提笔。

袁克文自己的私藏颇为自负, 将室内奇珍嵌进书房“一鉴楼”,楹联之中,以显示他收藏之丰、珍玩之奇,联曰:

“屈子骚,龙门史,孟德歌,子建赋,杜陵诗,耐庵传,实父曲,千古精灵,都供欣赏”;

“敬行镜,攻胥锁,东宫车,永始斝,宛仁机,秦嘉印,晋卿匣,一囊珍秘,且与身俱”。

上有诗词歌赋,下有稀世珍玩,袁二爷果然非同寻常。

袁克文死后,他的收藏大多星散而去,那些宋元古籍基本全数落入银行家李思浩手里。但那些金石古泉、名印邮钞,大都下落不明了。

近几年,拍卖市场上偶有他的旧藏面世,2012年秋盈时秋拍曾以2990万元成交了一件元人朱玉的《揭钵图》,就是他的旧藏,袁克文在题跋中清楚的考证了画卷的来由出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1922年,潮汕风灾,死伤十几万。袁二爷也拿出心头之物义卖赈灾。所卖之物,一幅为宋宣和玉版《兰亭帖》精拓本,从册页边细细密密的题跋来看,这绝对是二爷最珍爱的藏品。

/////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袁克文骨子里是个文人,一心想成“名仕”,对于权术之事打心底中鄙视。

1916年,一心当皇帝的袁大脑袋为家中的诸位“皇子”们订制了登基大典时穿华服。

试装时,皇子们个个精神高涨、跃跃欲试,唯独袁克文躲在一边,反应冷淡。

看着兄弟们欢呼雀跃的嘴脸,袁克文回身写了一首小诗,盖上袁世凯给的“上皇二子”的小印,以作劝退之意。诗的最后一句,“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竟广为流传,经常被反袁人士拿出引用。

连亲儿子都反对大脑袋称帝,舆论界总算找到了话题,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全是这首小诗,这下大脑袋难看了。

再难看也是自己最得宠的儿子,大脑袋不舍的取了他的性命,只能把他锁到北海雁翅楼中,禁止任何人与他来往。但“太子爷”袁克定却一心想除了这个兄弟,不断派人加害他。

为了回护爱子的性命,大脑袋将袁克文唤到身旁,喊着他的小名说,“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袁克文明白父亲的意思,慌忙收拾行李,出了总统府就乘火车直奔天津,后又转车到上海,自此再也没跟老爹见过一面。

为了防止“太子爷”的加害,一到上海,袁克文就花了50万大洋拜了张善亭为老头子,入了青帮。

钱多好办事,袁克文在青帮中的辈分还颇高,排了个“大”字辈,按照青帮规矩,黄金荣、张啸林得喊他师叔,杜月笙得喊他师爷。

据说,杜月笙先生还是袁克文的铁粉,穿长衫、习字画、学京剧,一生追求克文般的儒雅。

有了天下第一大帮派的回护,袁克文自然也不用怕大哥的加害,堂而皇之的回到天津,继续那无拘无束的纨绔生活。

按照青帮规矩,他回到天津开了香堂,门下弟子多是青楼楚馆的烟花女子。

///// 梨园行的真粉丝,花魁界的好朋友

还记得电影《霸王别姬》里的葛优饰演的戏痴袁四爷吗?

没错,那位其实就是袁二爷。

袁克文从小痴迷于戏曲,还在袁府之时,就花重金请来南北戏曲名家教他唱戏。

离开北京之后更是精进,一边学习唱腔,一边钻研戏曲理论。

1918年,袁克文拉来红豆洞主溥侗和表弟张伯驹创建了票房“温白社”,民国四公子中的三位联袂粉墨登场一时成了梨园佳话。

温白社全盛之时,汇集了不少天津名仕、名流,一群公子少爷、高官富豪整天凑在江西会馆喝酒、聊戏、披挂下海。衣冠优孟、出入乐府也成了当时天津一景。

能到“温白社”唱戏的角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京剧名家杨小楼、谭鑫培、王凤卿、程继先、阎岚秋都曾登台唱过戏。

及至晚年,袁二爷唱戏的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小生、老生、丑角不在话下,还能反串青衣、花旦。不但能唱京剧,还能唱昆曲、评剧和河北梆子,无论是清唱《长生殿》里还是彩唱《挂帅》中的穆桂英,他都能信手拈来。

著名戏剧评论家凌霄汉阁主曾专门在《京报》为袁克文撰写文章,一句“汤勤虽然裱过千幅画,难敌寒云胸中万卷书”。足以窥得一斑。

据说,梅兰芳、荀慧生等名角也曾约袁克文同台,但不知为啥一直未能遂愿。

有道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风月,是袁二爷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据说,他14岁的时候就开始到八大胡同眠花宿柳,彻夜不归。

袁二爷的原配刘梅真天津道台刘尚义家的大家闺秀,自幼也是饱读诗书,性柔如水。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婚后也是过了一段举案齐眉的小日子。

很快,袁二爷就厌烦了约束,回到风花雪月之中。他一生娶了5房姨太,还有七八十位没有名分的红颜知己。

袁二爷对姨太太们的态度也十分自由,合得来就过,合不来就走,雪姬、小桃红二位就因无法忍受大家族的管制,返回妓院重操旧业,袁二爷也不阻拦,后来还时有来往。

花魁界也流传着不少袁二爷的风雅韵事。

1916年他第一次见到了江南著名歌姬初霞,心中大快,当即挥毫赠她对联“初时相见便以留情,况移酒近眉,登楼把手;霞绮成裳尤嫌污色,愿裁云做履,踏月如盘。”初霞受宠若惊,爱不释手。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袁二爷的一生之中时有发生,无锡名妓蒋老五,上海花魁九娘都得过嵌入自己名字的墨宝。

袁二爷与京剧名家俞振庭还为争夺女演员孙一清大打出手,爆发了流血冲突。

俞振庭用手枪柄给袁二爷开了瓢,自己也因伤人蹲了三年大牢。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袁二爷最被人诟病的是他的大烟瘾。

早晨一睁眼,他得先拿出大烟锅,斜倚在床前“香一口”才肯下床,即使有客上门也不管不顾。

当年在《晶报》上连载《辛丙秘苑》,张丹斧每天上门催稿,也得坐在床前苦等,什么时候,袁二爷过够了瘾,才有精神,提笔续稿。

在登台唱戏前也是如此,据欧阳予倩回忆,某次,二人在某剧场联袂登台,各位角们已经准备登场,唯独不见袁二爷从楼上下来,欧阳派人去请了五六次,也不见二爷身影,欧阳亲自上楼去请,却看见袁二爷正在榻上吞云吐雾,二爷见欧阳来了,笑着对他说稍等,我再香二十口就去。欧阳无奈,只能让人塞了一折不相干的小段。

出自钟鸣鼎食的袁二爷根本没有理财的概念,花起钱来没有节制,据说,去上海旅游一次就花费了60万大洋。

大脑袋死后,袁二爷也分了不少家产,但很快就让他挥霍一空,只能靠卖字、卖文度日。

即便如此,袁二爷仍是挥金如土。

42岁那年,二爷感染猩红热,没等痊愈就跑到了天津国民饭店长包房里跟名妓阿五厮混。酒色毒三处一冲,热病复发,被人抬回家中。

不几日,袁二爷就病入膏肓,临死前拉着女儿家祉的手说:“家祉,我对不起你们。”

说完,便因肾衰竭与世长辞。

操办丧事需要钱,家人翻箱倒柜,只在桌上的笔筒里翻出20元钱,这就是袁二爷仅有的遗财。

在天津市市长潘复和表弟张伯驹的帮助下,袁家才有钱请人操办了葬礼。

袁克文出殡那天盛况空前,灵堂里挽联铺天盖地,已经无处悬挂,只能层层叠叠的堆在一起。

广济寺的和尚、雍和宫的喇嘛、白云观的道士、军政要员、下野军阀、世家子弟、梨园戏子在灵车沿途密密麻麻的搭了不少祭棚,200位青帮弟子充当孝子跟随送葬。

而最引人瞩目的,则是由一千位花魁头系白绳,胸带二爷的像章,自发的组成一个方阵,逶迤的跟在队伍后面,直到二爷下葬。

当年群芳送别柳三变的场景,跨越数百年之后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