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理工大学 书报 复试 分数线 真题

上海理工大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7 17:58:05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上海市,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任校长丁晓东。[1][2]校训为“信义勤爱,思学志远”。[3]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截至2022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17个学院(部),有64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

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4]198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可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3]

展开全文

学生培养

上海理工大学本部侧门

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上海市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

学校在2004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17年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4年-2017年,学生先后获得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冠军等国内外1000余项赛事的奖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2篇。

学校确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全程化、全覆盖的“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创业实验班和创业管理第二专业,同时,作为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首批四家受理点之一,累计培育146个项目,成活率近62.3%,获得了一大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及全国性大奖,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创业者。学校持续推进专业国际认证、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等,2013年在国内首个以纯本土专业通过德国工科专业权威认证ASIIN认证,学校共有8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协会专业认证。

2018年上海理工大学最近推出师生学术共同体交流计划,为学生随导师出境交流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每位教师到境外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时,最多可以带4名学生,学校为每名教师和学生提供最高1万元经费资助。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7月,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共建“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开展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1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ASIIN合作成立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国际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和标准。在电子商务领域,参与联合国有关网上争议解决文件的起草工作。学校与英国精密测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中德环境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中心”,与美国Keysight公司共建“上海理工大学—Keysight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共建“超网络研究(中国)中心”,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莫斯科大学共建太赫兹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工业4.0孵化器——弗劳恩霍夫协会IPK、IPA、IKTS研究所推进共建智能制造国际实验室,引进海外院士团队启动大飞机增材制造项目建设,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与车辆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双硕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学校将优秀历史建筑群改造成沪江国际文化园。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7年,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上海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为运营实体。2009年由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组成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2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单位共建“上海市技术服务联盟”;在上海市杨浦区、宝山区和奉贤区,浙江省温州、武义、义乌、萧山、桐乡、宁波,江苏省启东、武进、宜兴、太仓、如皋、苏州、张家港,安徽省蚌埠、芜湖,湖南省长沙等地,分别建立了技术转移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创新分基地。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已开展了800多项技术开发、转移等项目,合作伙伴近500家企业,合作地区遍及全国20个省市。[30]

2021年,学校与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共建“两院三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与松江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1]

2022年,学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银慧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2]。科研成果

上海理工大学

学校承担和参与多项“973”、“863”和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2012年学校获各级科技成果8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特种光栅的精确制备及应用技术获高校科技成果发明二等奖。2010年-2012年学校获授权专利1000多项。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学校各学院(部)科研到款纵向到款2988万元,横向到款2744万元,合计到款5732万元。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6年11月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研发设计创意);在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中,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评价为A类(优秀)科技园,在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排名第六。

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当中纵向科研到款经费达到1.335亿元,连续4年突破亿元大关,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6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12项。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57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69余项;ESI高被引论文63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2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排名第6,技术转移中心全国排名第7,科研经费和发明专利长期名列全国高校50强。在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中,学校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以全国第21名,上海市第2名的成绩获评优秀。

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0项,同比增长20%。其中近三年引进的教师(含博士后)贡献了54项,占比达到60%。[44]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上海理工大学湛恩纪念图书馆(16)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除军工路主馆(湛恩纪念图书馆)外,还有军工路1100号校区分馆、军工路南校区分馆和复兴路校区分馆(中英国际学院图书馆)。截至2015年12月,馆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118318册,订购现期中文期刊913多种、外文期刊24种;馆藏纸质图书近148万册,电子图书749万种;订购中外文各类数据库47种;自建学校硕博论文数据库1个。文献语种包括中、英、法、德、俄、日。[45]

●学术期刊

《上海理工大学报》报头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1979年创刊。学报主要报道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机械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传媒出版科学以及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成果。期刊被CA、AJ、Scopus、CAJCED、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数据库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荣获1999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1999年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首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3年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2016年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46]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80年,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以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为主、以高等教育研究为辅,面向学术界、教育界以及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的学术期刊,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31-1853/C,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95X。

刊物坚持理论性、研究性和科学性,注重文章的学术价值及整体质量,主要刊登高质量的有关多种外语的语言研究、外语教学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的高水平的论文,向中外学术界介绍我国学者以及我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本刊面向教学与科研,强化应用,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圭臬。与此同时,努力促进语言理论的创新研究,为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学说铺路架桥。每期的主要栏目有:语言研究(以ESP/EST为主、GE为辅)、现代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材编写、书刊评介等。[47]

《能源研究与信息》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定期出版的科技期刊(季刊),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三家单位共同主办,国际及国内统一刊号分别为ISSN 1008-8857和CN 31-1410/TK。

刊物以及时报导政府在能源领域的新政策、新规划以及当前国内外常规能源、新能源、节能技术与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为宗旨,迅速反映国内外能源研究的技术动态和最新信息。同时,介绍与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及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设备,为合理利用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贡献。[48]

《光学仪器》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和中国光学学会工程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来,本刊得到了广大光学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刊物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栏目主要为:光学系统、设计与研究、基础理论、仪器及装置、测试技术、应用技术、光学材料与元件、薄膜、工艺、综述等。[49]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原名《上海有色金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上海市有色金属学会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双月刊,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的现状、动态和市场趋势,刊登国内外有色金属材料各学科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道有色金属材料科技发展最新动向和综述评论以及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有色金属主导产品(铜冶炼、铜加工,铝加工,稀土材料,硅材料,稀贵材料等)在节能、降耗、环保、质量等方面的通用工艺技术成果,上海有色金属的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技术措施等。其目标读者群为有色金属、钢铁、机械、化工、机电、汽车、仪表、轻工、家电、建材、通讯、航空航天、能源、环保等行业的工矿企业的科技人员、有色金属材料科学研究和设计开发的科研院所的研究和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有色金属材料学科的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等。根据期刊的读者目标。期刊设置的主要版块栏目包括:专论、述评、学术讲座、考察报告、技术革新成果、科技简讯、环保、节能、分析检测。[50]

4文化传统

编辑

校训

信义勤爱,思学志远

释义:

上理工纪念刘湛恩烈士活动(23)

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征,讲信修睦,诚信不欺;义,即仁义礼智,遵道秉义,义薄云天,见义敢为;勤,则奋发勤勉,勤学好问,将勤补拙,业精于勤;爱,需大雅博爱,修身自爱,爱人以德,爱国敬业。

“信义勤爱,思学志远”,便是继往开来之精髓。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者,当慎思明辨,以思导学,思而创新,思以促变。学如登山,动而益高,学富才高,学无止境,方能至真。古人云:“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乃学业起点,事业基础。追名逐利者,岂能有经邦高志。少年志高,定有胜于欧洲、雄于地球之时。纵暮年伏枥,仍志在千里。是故心平意远,专心致志,高瞻远瞩,定有所作为。

校歌

上海理工大学校歌

滔滔奔流浦江水 汹涌澎湃东海滨

巍巍驻守沪江畔 百年理工著华章

穿越历史承继荣光 五湖四海桃李芬芳

满载世纪强国梦想 你托起华夏朝阳

我们迈开新时代的步伐 担起明日天下兴亡

诚义勤爱思学至远 燃起青春炽热的火焰

我们迈开新时代的步伐 肩负祖国未来栋梁

诚义勤爱思学至远 祖国荣誉捧起在心间

滔滔奔流浦江水 汹涌澎湃东海滨

巍巍驻守沪江畔 百年理工今日辉煌

海纳百川铸就你神奇想 科教兴国化为你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