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不仅仅是创作和投资的“前端作业”,更是整个电影产业全流程合力的一个体现。所以,产业对创投的刚需自然是项目最终落地与否的务实。
文/庞宏波
“真”解决问题。
4月8日,“金钥匙创投”计划荣誉推荐大会在青岛举办。在当天的活动现场,“金钥匙创投”的主理人康利一上来就总结了金钥匙的三个特点:
一、金钥匙是首次由业内的著名导演们联合发起的一项计划。
二、金钥匙是一个专注于做商业类型片的计划。
三、我们不是一个选电影的平台,我们是一个拍电影的平台。
三个特点简洁明了地解释了“金钥匙创投”计划,由张一白、徐峥、吴京、郭帆、文牧野几位著名导演共同发起的创投计划,是成熟导演“反哺”行业扶持年轻创作者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赛道,并且在赛道上不断完善平台能力,从而确保优秀的作品能够抵达终点。
无论是各大电影节的创投会还是民营影视公司主导的导演扶持计划,都将焦点聚焦在了新人才身上。这不仅仅是因为产业需要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补充,也是因为目前华语影史票房排行榜前二十位中,有9部作品出自新人导演之手。
但是创投项目大多数依然“九死一生”关键在于上下游都存在着“失焦”的问题。创投项目自身能否和市场完成接轨,核心在于项目自身定位;创投项目想要完成公映,在于创投计划能否协同发力助推项目最终落地。
所以,创投计划能否务实,从“艺术向”走向“产业向”帮助项目与市场接轨,成为了当下产业对于创投计划的最大刚需。
“金钥匙创投”计划除了一开始明确赛道方向之外,例如金钥匙课堂也从演员与导演合作、幕后音乐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宣发等全产业链细化了对年轻创作者的扶持,这在目前国内的创投计划中是少见的。
展开全文
更加产业化的视角和全流程扶持,自然能够增加创投项目进入市场的成功率。反过来,过去三年整个市场的“片荒”也的确让创投林立的中国电影市场意识到创投计划真正的聚焦点不仅仅是需要漫长培育周期的新人才,还有能够在市场发酵且带有活力的新内容。
1
—“精品”是共识,但定位才是关键—
“定义未来十年精品内容新方向”。
2021年6月,“金钥匙创投”计划就开启了征稿通道。从一开始,金钥匙创投计划就表明了“定义未来十年精品内容新方向”的初心。实际上,生产“精品内容”是共识,不是定位。整个产业对于“精品内容”的饥渴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内容”升级为“精品”,实际上才是关键。
“金钥匙创投”计划一开始就从专注商业类型片的项目入手,最终希望助力符合市场逻辑的优质内容走向市场完成“产业闭环”。
据了解,创投项目在征稿初期就有意识地进行类型化引导,包括要求选手填自己作品的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希望大家在艺术表达之外,能够对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的定位有清晰的一个意识。而发起人也表示,“金钥匙创投”计划把不同的内容放到不同的篮筐里,同样的类型在一起竞争,以便于同类型当中更好的作品可以脱颖而出。
因此,自2021年6月征稿通道开启以来,主办方共收到电影长片创投报名项目2235个,涵盖了悬疑、喜剧、青春、动作、冒险、爱情、科幻等多种题材。最终,“金钥匙创投”计划官方公布12部类型多元的年度片单。
其中,《皮卡爸爸》和《铁皮车》都是取材自现实题材的公路片;而《深渊》、《捉影》、《即兴谋杀》《万事大吉》等作品则偏重悬疑色彩;《小岛西》是带有一定的喜剧色彩的青春类型片;《天马流星》是一部现实主义励志片;而《29岁9毛9》、《第二次分手》、《失恋后也不必做的12件事》、《最后一个爱情故事》则归属于爱情片。
从这12部作品可以看到,“金钥匙创投”计划选出的年度片单作品在类型上并不小众,也都是当下市场反复被验证具有商业潜力的类型。只是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大类型上进行细化。
在市场相对成熟的大类型上进行深耕并且细化,无疑是创投项目想要在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大类型意味着作品拥有着相对稳定的受众,另一方面在类型上创新展现的活力又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
从这一点能够看出,“金钥匙创投”计划专注于商业类型片,实际上是带着市场思维的“前置视角”,从一开始就提高了项目最终进入市场的成功率。
此外,在入围的12个项目当中也有李霄峰、李雨禾这样相对成熟的青年导演。从人才的角度上,李霄峰、李雨禾这样已经在市场有一定经验的青年导演“回炉”,实际上也大大降低了创投项目未来进入市场的难度。
2
—“传帮带”进入深水期,人才合力需要“精准化”—
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才合力的效率在提升。
“金钥匙创投”计划五位发起人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优秀的导演。对于创投项目而言,他们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制作经验。
这里他们既是发起者、号召者,也是运营者、管理者,他们带着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也是今时今日中国电影当下这个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和变化。
除此之外,“金钥匙创投”计划还有十三位荣誉出品人,包含了宋佳、马伊琍、黄志忠、韩天等演员和导演,这些依然处于一线的荣誉出品人同样会直接参与到创投项目,带给作品更多的流量曝光,而更重要的在于“真”,从而提升电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可以看出,对于年度片单的作品,“金钥匙创投”计划显然从最前端就将市场表现纳入其中,增加了创投项目的成功率,这种带着市场视角的创投,在目前的创投计划中也比较少见。
3
—创投“务实”的关键,意识到痛点不仅仅在于“选”—
我们不是一个选电影的平台,我们是一个拍电影的平台。
“金钥匙创投”计划发起人徐峥导演表示“我们希望从剧本阶段到产业阶段,能帮助创作者完成打包与建构,我们不是评委,希望一起出谋划策!”所以,除了一开始就定位明确选择商业类型片,发起人和荣誉出品人有效参与外,“金钥匙创投”计划还有一半的使命在于进入市场。
市面上绝大多数创投项目“夭折”,一方面是项目自身不具备市场潜力,在市场难以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在于创投忽视了“映”,而创投项目本身体量有限,制作成本较低,再加上缺乏商业潜力,往往在从拍摄完成之后才迎来了真正的“生死大考”。
除了演员、导演参与创投项目之外,产业人才参与创投项目的孵化,同样是创投计划务实的一个突出表现。
而对于年轻创作者的扶持,“金钥匙创投”计划在全流程环节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布局。在最前期的剧本创作初期,“金钥匙创投”计划在荣誉推荐大会现场公布了「箸笔」基金的增设,号召未担任过院线长片编剧的创作者投递故事大纲。入选「箸笔」基金的创作者将获得每月5000-8000元的生活补助,将有12个月的安心创作期将剧本完成。这不仅是实在的新人扶持计划,也为创作行业真正保留了一捧源头活水。
进入到制作阶段,创投项目进入市场最大的痛点之一在于自身的体量较小。“金钥匙创投”计划五位发起人和十三位荣誉出品人,则能够在电影进入到制作阶段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
“金钥匙创投”计划系列活动中,还有一个“金钥匙课堂”环节,从法律、宣传,艺人挑选剧本等角度解决创作者可能遇到的难题,从而提前规避风险,提高项目生产率。
而对于创投平台来说,就是帮助创作者做出选择,通过全流程的“产业围栏”扶持年轻创作者的内容落地。只有创作者的作品落地并且在市场中完成了与观众见面的“最后一环”,创投的价值才得以最终实现。在这个过程里,创投就不仅仅是创作和投资的“前端作业”,更是在很多创作者最欠缺的产业意识上给予最实质性的帮助。
在“金钥匙创投”计划荣誉推荐大会尾声,五位发起人一同启动了第二届“金钥匙创投”计划。对于整个产业来说,不仅仅需要拥有潜力的新人才,也需要符合市场逻辑的“新内容”,而全产业链扶持和市场视角的前置,无疑给“金钥匙创投”计划未来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更充分的起手势。与此同时,作品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反馈,反过来也会更加积极地激发创作者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