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大林之死在线观看

斯大林之死在线观看(如何评价喜剧片《斯大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3 15:52:27 浏览15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如何评价喜剧片《斯大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

少量剧透注意。

对这部电影,推上有一条俄罗斯自己人给的评价赞同的人很多,是好电影,但“нихуя не комедия”,意思是“他妈的不是喜剧”,我个人认为非常中肯。

真不是喜剧,因为太写实了,虽然它修改了史实时间线,也加了一部分夸张和戏谑的剧情,但是从整个剧情安排来说,真的太写实了。绝大多数剧情都可以直接对应到历史上的具体事件,或者是某一个时期的总结提炼,而那个具体事件,或者是那些具体事件,又实在不可能让人笑得出来。

开头部分的剧情是这样的,斯大林一个人在屋里心梗发作,外面的卫兵不敢进去,导致他在地板上躺了一夜,第二天白天他终于被人发现,他的亲密战友不敢做帮他叫医生的决定,因为按程序这样的决定需要一个委员会来投票,擅自决定可能造成巨大的政治风险,而事实上也没有医生可叫,好医生都被杀光了,下一个问题来了,谁敢给斯大林找一个差医生?万一他醒过来怎么办?

熟悉那段历史的话估计已经能在这里面看出来一串对应关系,这种事态发展,荒谬是肯定的,但是不是滑稽,观感已经因人而异,是否可笑,能不能笑得出来,恐怕不止是跟国情和文化背景有关,也跟每个人的个人性格有关了。我大概只有前十分钟在他们搞英式文字游戏的时候笑了一下,此外还有大家躲着湿地毯的那一段,其他的就,要么是觉得越想越难过,要么是后背发凉。你可以说它是黑色幽默,但是对我来说很多细节里黑色的成分远大于幽默……

看完之后英语和俄语的影评都看了,英语我看到的所有评论都认为电影非常好而且非常逗,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喜剧片,但俄语起码一多半人反馈的是说,可能只有外国人能笑出来,我们不行,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回避不了,也轻松不起来。虽然他们也都承认电影本身很好。俄语的反应跟英语的反应恰好形成对照,可能反而是对这个片子的一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评价,我也是外国人,但我也笑不出来……

现在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地位如何莫斯科还有斯大林雕像吗

莫斯科基本上没有斯大林的雕像了,除了他的墓前。曾经有机构,在一些前苏联城市的中心广场,树立了一尊斯大林的雕像,但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差点酿成冲突,致使最后,不得不将其移到私人花园。

斯大林去世不久,新登台的赫鲁晓夫,即开始了一系列去斯大林化运动,力图改变斯大林的政治体系,消除斯大林的影响。不光苏联,还包括东欧国家的城市,如柏林、莱比锡、华沙、布达佩斯、布拉格,斯大林的雕像或纪念碑,被摧毁或者被新的塑像取代。

去斯大化的高潮或标志性事件,一是斯大林格勒,改回原来的名字伏尔加格勒。二是1961年10月,斯大林的遗体被从列宁陵墓中移了出来,葬进了克里姆林宫墙外的红场墓地,没有仪式,没有新闻报道,墓碑上也只简单地刻了斯大林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直到1970年,斯大林的墓碑上,才又加了一尊半身雕像。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两起事件,也是当代苏联历史的转折点。1953年斯大林逝世,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后,被放在一具水晶棺中,与列宁的遗体并排放在一起,供人参观瞻仰的。

接替赫鲁晓夫的勃涅日列夫,终止了去斯大林化,试图重新讲述斯大林的传奇,部分恢复斯大林时期的体制,但在国际和国内都遭遇猛烈的批评。随后的苏联及俄罗斯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虽然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坚决地支斯大林化,却也持批判态度。

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期,许多人开始怀念斯大林统治下的社会稳定和秩序。一些民族主义者,重提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如何获得二战胜利,带给国家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影响力。普京上台后,强调绝不能让俄罗斯,重新回到那样的黑暗、绝望境地。

但是近些年,在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心有,斯大林的形象有所提升。在一次全国性的民意调查中,斯大林排在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3名。2017年,46%的受调查者,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给予斯大林十分正面的评价。

失去莫斯科意味着失去一切,为何斯大林坚守莫斯科死战不退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

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

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

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

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

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

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

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

“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

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

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

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

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

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

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

“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

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