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国产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服役前,现役的“辽宁舰”和“山东舰”这两艘滑跃起飞型航母,就是人民海军最为倚重的海上航空作战平台。在近期的“联合利剑”演习中,“山东舰”编队在台岛东部海域展开了实战化演练,显示出了不俗的综合战力。
国产“空警-600”预警机上舰预想图
但必须承认的是,除了现役的歼-15舰载战斗机,两艘航母就再无其他型号的固定翼舰载机了,只剩下几款舰载直升机。此事引发了不少人的疑惑:按理说,国产“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已十分接近服役状态,甚至可能已经小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试用,那为何不让其登上“辽宁舰”和“山东舰”呢?
现役唯一的固定翼舰载机就是歼-15
我们知道,国内的一些人有一个传统的思维定势,他们认为中国海军现役的两艘航母之所以不搭载固定翼预警机,是因滑跃起飞甲板无法供预警机这种动力推重比不大的机型升空。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对于喷气式飞机来说,若想有效缩短起飞距离或是借助滑跃起飞装置升空,那确实需要对发动机的推重比有所要求。但若换成类似美国E-2系列预警机这样的涡桨式飞机,其实无需太高的推重比,就能从滑跃起飞装置上放飞。
E-2系列预警机曾验证可从滑跃甲板上起飞
展开全文
早在21世纪初,美国海军工程实验中心就做过验证,在25节的甲板风条件下,重量接近25吨的E-2C舰载预警机可在长165米、滑越角度12度的滑越甲板上起飞。相比起弹射器放飞,滑跃起飞状态下的E-2C付出的代价只是载油量要减少1吨左右,对作战半径的损失不到100公里。
“空警-600”理应也具备滑越放飞能力
由此想来,仅从起飞条件来说,“辽宁舰”和“山东舰”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放飞与E-2系列处于同一级别的国产“空警-600”预警机。不过,两舰之所以不搭载固定翼舰载预警机,根源问题并非起飞方式,而是载机空间所限。
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尺寸较大
国产歼-15战机属于重型舰载战斗机,尺寸比较大,对甲板系留和舰内机库存放都提出了较高的空间要求。即便“山东舰”的载机量比“辽宁舰”有所增加,但容纳更多的固定翼战机仍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仅如此,滑跃起飞型航母的前甲板无法被用于系留战机,这就又减少了一大块临时停机区。因此,在满载编制内的歼-15战斗机,以及搭载各类舰载直升机后,“辽宁舰”和“山东舰”基本已无多余的空间搭载体型同样不小的舰载预警机。
机身后部搭载雷达的预警型直-18
从解放军海军目前的权宜之计来看,我们发展了预警型直-18舰载直升机来“应急”,为航母编队提供一定的早期预警能力。相比起早年间引进的俄制卡-31预警直升机,预警型直-18的雷达性能更加优越,但直升机天然的留空时间短和航程不足的缺陷,显然是无法克服的。即便“辽宁舰”和“山东舰”均标配4架预警型直-18,其也很难为编队提供长时间的服务。这或许也能解释一件事,即为何中国海军尤为注重为航母舰岛配备大功率相控阵雷达,使其具备与区域防空驱逐舰近似的对空探测能力,原因就在于空中预警力量的不足。
“辽宁舰”上的直-18舰载直升机
以“山东舰”的舰载机搭载方案来看,在搭载了4架预警型直-18、2架搜救型直-9和6架反潜型直-18这12架舰载直升机后,基本只能再搭载24架歼-15舰载战斗机。即便硬将舰内机库搭载的预警型直-18换成“空警-600”预警,那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降和甲板调度所需的空间,也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以“阵风-M”为主力舰载机的“戴高乐”号
或许有人会说,比6万吨级的“辽宁舰”和“山东舰”都要小得多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不是也能运用进口自美国的E-2C预警机吗?关于这一点,我们要看到的是,E-2C预警机登上“戴高乐”号后,该舰不得不付出减少“阵风-M”舰载战斗机或直升机搭载量的代价。同时,E-2C在“戴高乐”号上的起飞、降落、移出机库、移入机库和甲板调度等作业,也远比舰载直升机麻烦得多,这些麻烦也是“辽宁舰”和“山东舰”免不掉的。
“空警-600”上舰预想图
从这个角度来想,国产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的吨位大幅飙升至8万吨级,为的就是以更大的吨位和舰体尺寸放大机库容积,同时提升飞行甲板的舰载机系留数量。待“福建舰”服役后,其可更加从容地使用“空警-600”预警机。
国产固定翼舰载无人机已出现
当然了,“辽宁舰”和“山东舰”虽不适合搭载“空警-600”,但也不意味着两舰就只能永远以预警直升机来“凑合”。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前景来看,可折叠机翼的中型长航时舰载无人预警机,或将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升级之道。中型无人机引入折叠翼技术后,对机库和甲板的空间占用会小很多,且拥有比直升机更长的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级无人机强国来说,相信相关产品的列装已不是遥远的事情了,国产舰载无人预警机才是“辽宁舰”和“山东舰”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