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一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吃瓜群众说这是明星八卦,严肃的人说这是一桩严重的刑事案件…
但在我这个医生看来,
世人皆病,张某某很可能也是,他罹患的疾病可能是病理性玩耍。
病理性玩耍(gambling disorder)是一种以持续、不能控制玩耍冲动为特征的渐进性慢性精神障碍,往往引起诸多不良后果,如经济问题、离去倾向、工作家庭联系障碍等。
一般而言,任何领域的顶尖人物都不大可能是个笨蛋,尤其是竞技体育这种行业,更不可能让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蠢物取得那样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智商至少也应该在人群平均水平以上。
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何以会欠下巨额赌债甚至还牵扯到一桩刑事案件中呢?
关于疾病的成因,除了少数极端情况而外,绝大多数情况都属于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基因决定罹患某病的易感性,而环境诱导将逐步增加患病的风险,而张的情形,玩耍就是显而易见的环境诱因。
根据国外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的观点,「病理性玩耍」被归类为「物质相关和成瘾性障碍」,也就是说那种嗜赌成性的人,其实也算「瘾君子」,那他们当然就是病人咯。
据估计该问题发生率为 0.2%~5.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国内全面禁玩耍,因此还没有相关的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但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之大,仅以这个数据的最低值0.2%计算,其实际受害人数也应是相当巨大的了。
展开全文
病理性赌徒中具有离去倾向的人数比例高达48%-70%,所以因玩耍而造成的结局为数应该不少,至少肯定远远多于我们新闻上看到的,很多没什么名气的绝望赌徒,伤了也是静悄悄的。
另外,尚有60%的病理性赌徒为了偿还玩耍带来的高额债务而触犯法律,张在几年前的那个案件中居然只是以证人的身份出庭,其内情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小郭吧,她后来一次不听话是因为漂亮药的问题,上次不听话就是因为从澳门赌场欠下2.6亿元赌债到世界杯赌球被抓。
优秀的运动员能在赛场上屡屡获胜,除了他们的技术高超而外,在应对一些复杂的赛场局面时,还需要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决策正确。
但他们的这种职业素养,在赌场上是失灵的。
有研究认为,病理性赌徒往往存在决策缺陷。
爱荷华玩耍任务是一种常用的模拟现实决策的实验任务,该任务设置了有利纸牌 (即时小奖励、长远带来盈利)和不利纸牌(即时大奖励、长远带来损失)。
研究者让被试在两类纸牌中选择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是正常人,结果应该是肯定选有利纸牌,但病理性赌徒在任务中就会更多地选择不利纸牌。
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病理性赌徒在决策时真的就好像被魔鬼上身了一样,冲动而刻板。
正常人在生活中吃一堑长一智,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和行为改变,但病理性赌徒在遭遇损失后继续下注的速度甚至比赢钱后的下注速度更快,且更多坚持原来的选择。
对普通人来说,自信在多数时候可算是个优点,普通而自信这种积极的心理幻觉起码能让我们心情愉快,但赌徒的自信则不在此列。
他们的自信表现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随机事件和概率,而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控制错觉」,他们大概是把有些港片中那些神乎其技的夸张情节当真了,混淆了想象与现实。
普通人对于那种看似十分接近赢钱而实际损失的结果往往会有清醒的判断——这种就是货真价实的损失嘛,但病理性赌徒却会将这种情况视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结果。
除了上述这些描述性的心理学研究而外,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病理性玩耍患者的脑补存在明显的生物学改变,尤其是多巴胺能系统。
比如有研究者发现,服用多巴胺激动剂的帕金森病人可出现过分的玩耍行为,并且当剂量减少时其玩耍行为也随之减少,这就提示多巴胺水平与病理性玩耍的发生有关。
但无论是心理学研究还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由于大多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混杂因素较多,因此有些结论在学界尚存争议。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玩耍也会以更便捷的形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其中,关于病理性玩耍的相关研究显然是比既往更具必要性与迫切性了。
近几十年来,国外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我国可能都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病理性玩耍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疾病,总是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道德问题,更别说深陷其中的受害者主动寻求治疗了。
就像历史上很多人认为病症无法治疗,心脏不能做手术一样,曾有些人认为病理性玩耍无法治疗,但国外已有大量实证研究显示,病理性玩耍是可以被成功治疗的。
只不过病理性玩耍症一般被看做综合征,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常需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财政、教育及自助措施等同时应用,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由此看来,这确实对这一领域的治疗策略的制定提出了较大挑战。
但很显然,公众对病理性赌徒的诅咒谩说是不应该在其中的,如果让赌徒感觉自己已经被社会分手,他们怕是更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地方和地区都是通过信息宣传达到提高相关知识和防范意识,但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宣传教育能作为预防或治疗病理性玩耍的有效措施。
近些年来,关于玩耍引发的结局不时见诸报端,但较少有报道从医学及心理学层面分析,希望主流媒体再报道类似的事件时,不要总是采取猎奇或批判的视角,那些赌徒也是被精神疾病困扰的可怜人,他们需要外界的帮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会有一部分不畏艰难的专业人员开始尝试治疗病理性玩耍。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最好对玩耍本身报以高度警惕,虽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可在这「小」与「大之」间,并无一条截然可见的界限,尤其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基因构型究竟是不是病理性玩耍易感型的,万一你要是呢,你可能浅尝一次就万劫不复了。
也许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一切形式的玩耍才是上策,毕竟,这个世界上好玩又安全的游戏有那么多呢。
最后,关于那位纯粹受害者的女明星,围观者就不要给人家提什么恋爱择人的建议了,她的遭遇说明,无论你在哪个阶层,都有可能遇人不淑,这是有性生殖的固有风险,恋爱本身就带有盲目性,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一切可能性排除掉一切风险才选择坠入爱河。
fall in love 这个措辞已经能说明一切了,当爱发生时,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整个身体都可能是毫不受控制的坠落。
根据这个个案进行胡乱总结没什么意义,她只是运气不好,并没有做错什么。一个能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并取得成功的女明星,哪个不是三头六臂八面玲珑的人精,还需要你的人生建议么?
你活到现在还没有倒大霉丢大人,一是因为你运气还不错,二是因为你无足轻重——谁要看你踩香蕉皮摔个大马趴呢
点关注 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