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
说起这部电影,必须说是一部好电影
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归来,就是这么巧合,他是一个报社的,原名不是这个,归是他的姓,他自己把笔名叫成归来,现在好多人都已经不知道他的原名了。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于2014年上映,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在大时代际遇下情感变迁的故事。陆焉识知书达理、学习能力强、隐忍坚毅,深深地爱着冯婉瑜。作为《归来》中的主要人物,他贯穿影片始末,对剧情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沉稳内敛,哪怕与爱人相见而不能相认,也仍然要与她白头偕老。
知识分子,满腹经纶。原著里陆焉识是上海旧知识分子,他本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聪慧倜傥,影片中有多处细节向大家展示了这一点。首先他利用转场,趁管理的同志不注意逃跑以及回家时看到楼下蹲点的农场指挥员并没有慌张,转而从楼房另一边的顶楼绕回自己家,可见他的机智与聪慧。其次,他在门口对联留下的字条以及在农场时写的家书,上面字体清秀,措辞沉稳内敛,可见他是个满腹经纶的高级知识分子。
《归来》描写了一个知识份子的坚持,一个丈夫的忠诚和一个父亲的宽容,陈道明的表演很是到位,这部片子真心一部好片。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如何评价
有时候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是仅仅看一些外表的呈现,如请来了多少大牌明星、制作场面有多大,经费耗资有多少、特效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可能会依靠这些东西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扑街的往往更多,给诟病吐槽圈钱的不在少数。
纵观全球影片范围内,一部比较好的商业影片,不单单是依靠了外在的东西,而更多的是依托于影片本身有比较强的核心理念,编剧的作用很重要,在编剧把作品理念把控好的情况下,再往下发展故事,更容易成功。电影无论是偏文艺的冷门性质、小众的、或者是以商业性质为主的类型,但凡整体理念立起来之后,再往下去扩散,影片整体的要表达的风格就可以很好的去传承和凸显下去
这也是现在很多影片在越来越多地寻求到IP翻拍的原因。一些小说、游戏、漫画被屡屡翻拍。在原有基础作品上进行改编,大的框架已经有了,编剧可能更多要做的是去扩充,把原来价值理念这种东西,再去进行进一步的扩散,然后再去拍摄。在这里举一两个例子吧,第一个是2019年春节档的冠军《流浪地球》。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刘慈欣的科幻作品里面的一个同名小说。但看过书的人知道,其实电影只截取了一小部分相似的内容而进行改编。但这部小说大的前提理念是没有变的,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始末、原因,即地球面临毁灭,太阳老化,木星可能要相撞。中国的科研人员们要做的是带着地球一起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拯救地球做超级英雄。
正是因为小说已经有了一个很完整科幻的理念,所以接下来的创作再加工才显得更为合理。再加上演员,导演的这样一系列的配合,加上后期经费燃烧的制作特效,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视觉效果极佳,同时也是行业内比较少见的题材类型。
去年暑期档著名的《我不是药神》也是一部好电影。和《流浪地球》不一样,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部影片的IP来的更为具体而真实,因为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所以搬上荧幕后,对戏剧部分、人性部分的处理就会使得广大观众有深刻的代入感。真实性和渲染性使得创作理念核心更为鲜明。
这部电影以人性为主,同时大胆探讨了在生死面前触犯到法律法规的对错。电影的意义除了带给人们一场两小时的放映外,通过把想要表达的理念传递给观众,获得共鸣,同时能够引起全民讨论的热点。通过电影去改变社会生存的现状,甚至促进一些政策的落实和进步,这是电影人的意义所在。《药神》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应该是开创了国产片划时代的意义。
一部好电影,需要主创们把核心理念确认后,再通过后期导演、摄影师、演员等各个环节和部分能够紧密配合,做好节奏的把控。后期的执行和演绎都是为了把理念发挥出来,让故事更完整更具备可看性。通过这些细枝末节的打磨,能够把创作理念精准无误的表达出来,这才是一部好电影必备的因素。当然电影市场因为现行对资本的回报要求太高,以致于每年还是有层出不穷的烂片一部接着一部。只能说市场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影片,我们看到了好电影的春天似乎快要来临,但对这些各种类型的影片也要抱以宽容的态度。
是“张艺谋已死”还是“中国真正的影评人已死”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句题外话,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其一,“张艺谋到底死没死”,那个影评人只代表十三亿分之一,他只能代表他自己。其二,中国当下不少影评人虽然受不了各方面的诱惑,写出了很多违心的影评,但真正有良知的影评人也不少,那个影评人自己炒作写些夺人眼球的文字,深谙其套路的那些观众,笑而不语。
先说说张艺谋吧,貌似要谈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张艺谋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早年他拍的《活着》《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可以说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中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当然台湾的李安 侯孝贤 杨德昌以及香港的王家卫等等优秀的导演不算),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他导演的《英雄》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之后,他的作品的平均水准的确在下滑,甚至拍出了《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片子,所以从此之后好多国人都说张艺谋江郎才尽,那么问题来了,拍不出好片责任仅仅在张艺谋肩上吗?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是欠缺理性的。
第一,张艺谋作为五代导演中最有国际影响力,他本身被赋予太多,好像张艺谋作为国师拍片子就必须这样亦或者那样,其实我们也应该清楚,如今拍电影的环境早都不能与过去相比,或许有些人会说如今科技都这么发达了,为什么片子的质量与过去相差甚远。过去拍电影的导演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亦或者把这当成一项工作,如今的导演有几个是真正热爱它的,恐怕大部分都是当导演钱来的快,且容易出名,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有生存的压力,张艺谋也不例外,在大把大把的投资商的钞票面前,他想不动心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而且如今中国电影的审查比过去严的多,好多题材不准触碰,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就是例子。
第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外来一些电影的大量传入,使我们观看的电影种类更加多元化,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难以捉摸,前几年张艺谋导演的《归来》,说实话演员阵容是陈道明与巩俐两大演技派,而且影片质量也至少高于不少国产片,不料,票房遭遇滑铁卢,恐怕张艺谋自己也在疑惑,观众到底要的是什么?相反郭敬明 何炅 大鹏等一些新人导演确凭借电影大量捞金,赚的盆满钵满。
再说一下这个事件的导火索,《长城》,这部影片只是好莱坞流水线下的一部影片,张艺谋作为一名导演,他只是提出一些观点,他并不能左右太多,影片的名字虽然是张艺谋,但说实话跟他没多大关系。
最后说说影评人这个行业吧,目前国内的影评人机制并不完善,大都只是导演亦或者编剧充当这一角色,专业的影评人少之又少,说实话在水军的强大围攻下,一两个专业的影评人真的多大成效,而且他们的酬劳并不高,这也造成了国内影评的体质没有西方国家成熟,影评人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国内的影评行业能规范起来,那样的话,更多专业的影评能更好的指导观众观影,也希望题目中的那种所谓的“影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