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更是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对城市运行安全的期待。对于超大城市而言,“要素高密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丰富城市经济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实际约束条件。大道至简,超大城市虽复杂,但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基本要素:首先是“人”,这是城市的最重要主体,也是城市存在的价值基础;其次是“物”,不管是自然的物还是人的创造物,它们组成了城市的基本形态;最后是“流”,主要包括连接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各种制度、事件、关系和数据等。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把握住城市的核心要素,针对于“人”“物”“流”这三个锚点着重用力。
对于城市的“人”,强化治理思维
规模红利和服务供给是超大城市运转的两个核心概念,城市的集聚和生产形成了规模红利,而消费和生活则依赖于服务供给。城市的规模效应导致人口大量向大城市集聚,但人口集聚也造成了城市公共服务不充分、不均衡、质效低等问题,这两重因素交织构成了城市的内在矛盾。在代表持续生产的发展导向与代表服务供给的民生导向之间寻找平衡,推动政府与社会建立伙伴关系,形成城市治理的混合型结构成了必不可少的选择,也是将城市发展同个体选择相结合,打造城市命运共同体,提升城市韧性的夯基之举。
以治理思维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需要强化政府与群众的城市共同体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基于精细化治理的思路导向,探索以群众生活半径、城市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超大城市治理参与新结构,在城市发展和社会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能级的持续提升。一是不断补齐公共服务“不够充分、不够均衡、不够高效”的短板,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和要求,发挥人民群众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发挥价值引导治理的功能,引导更多社会和市场资源参与城市共同体建设,提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资源支撑。三是基于简约高效治理体系打造,建立起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嵌互动的治理交流机制,在实现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之上,形塑面向未来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对于城市的“物”,强化管理思维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职能的综合性。为了确保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张弛有度,城市管理就是以城市这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综合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善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文化等工具,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围绕市政、交通、市容、环境、安全等全领域,不断提升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超大城市而言,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不能是万能的,城市管理的核心要义是厘清“需要管理对象”的范畴,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避免城市管理的“超载”问题。
以管理思维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需要循着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精细区分城市管理的目标对象、管理阶段、管理工具。一是管理目标方面,对于事关城市运转的设施、物品和资源等,要基于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并通过强有力的执法和管理,确保城市有序运转,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二是管理阶段方面,对于同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点位的管理等,要细化管理的阶段和流程,如在前期的规划布局管理阶段,可通过开放规划等方式,更多地纳入群众需求和群众智慧,提升规划的包容性;在中后期的运行维护中,则要求政府主动跨前一步,做好相应的出资和监管工作,确保城市稳定运转。三是管理工具方面,对于城市硬件及其运转的管理,要基于合作应对未知挑战的思路,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政社合作型的关系模式,通过协同管理、参与式管理等方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民生服务的粘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城市韧性。
对于城市的“流”,强化智治思维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塑造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对于上海而言,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这些纷繁的“流”决定了其安全韧性城市建设需要在传统优化治理和强化管理思路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索城市安全韧性智治新路子,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是,超大城市的安全韧性智治并非可以与摄像头、感应器、自助终端和指挥大屏画等号,炫酷的数字化应用也并不意味着治理效能的提升。可以说,超大城市安全韧性的智治不仅需要漂亮的“皮囊”,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赏心的能力和有趣的“灵魂”。
展开全文
以智治思维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关键是将数字化转型创新与客户端需求结合起来,深刻把握技术为人服务的本质要求,在三个“间”上着重用力。一是“时间”,城市安全韧性智治要引入时间维度,看城市管理是否更加准时敏捷,企业审批是否更加快速高效,群众服务是否更加及时便捷,这些是城市韧性的基本功。二是“空间”,城市安全韧性智治要关注空间维度,看城市管理和治理的线上、线下场景空间是否实现了有效融合,看企业和群众办事是否可以不用跑来跑去而是一门办理或者在家就能线上办理,这些是城市安全韧性的主动仗。三是“人间”,城市安全韧性智治要引入生活维度,看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是否能接地气,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老大难”问题;看数字化转型是否也有烟火气,让技术由“高冷”变得“温柔”,让城市更有人情味、更有趣味性、更有吸引力,这些是城市安全韧性的决胜招。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薛泽林
编辑: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