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明 先行者 山西 经济 华:

陈明华:山西“夜经济”先行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6 23:41:04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场景和活跃程度的“晴雨表”,也是城市活力的标志。

2022年7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山西省太原市钟楼街步行街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得知此消息,远在大洋彼岸的陈明华十分兴奋,因为他可以称得上是山西“夜经济”的“先行者”。

时间拨回到1995年,彼时的陈明华正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让太原的夜“亮起来”?让太原“夜经济”活起来?如何打造城市夜经济文化品牌?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考察、调研,陈明华找准上级政策与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在太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这个大胆的“思路”终于从“图纸”变为现实。

他以推进夜间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突破口,经过6年的精心管理,太原柳巷夜市一跃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夜市之一,高峰时经营商户达1400多户,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柳巷夜市通过做优夜市功能、提升夜市品质、繁荣夜间经济、增强群众福祉,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在创办柳巷夜市之前,陈明华已经商多年,有着良好的商业素质和敏锐的商业头脑。

1993年,为了响应国家"亮化工程"的号召,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发展夜晚商业经济,太原市政府鼓励市属商业企业将店铺关门时间由19时延迟到21时,并给予相关企业以补助。

鉴于此,陈明华给太原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太原市创办城市夜市的可行性报告。

太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重工业基地,当时,相比南方城市,城市夜晚消费的人气没有那么火爆。如何让太原“夜经济”活起来?这也是太原市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陈明华的报告与太原市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

为了慎重起见,本着把好事办好的原则,由太原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前往国内规模较大的夜市进行考察。从东北沈阳、大连到天津,再到山东以及广州,调研组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最终形成了太原柳巷夜市的实施方案报告。

展开全文

在夜市的创办过程中,市政府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太原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临时管理机构“夜市办”,进行协调与管理。

陈明华在经营中汲取经验,在实践中完善流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引导百姓的夜间消费意识,培育夜间消费市场,搭建夜间消费平台,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为精彩现实,高峰时,太原市柳巷夜市日客流量突破20万,柳巷夜市让城市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前来消费的顾客既有本地消费者,也有不少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

柳巷夜市火了,在此过程中,夜市的成功开办也培养一大批商业精英,极大地促进了柳巷街区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

时至今日,太原城区内已有多个“夜间经济”地段,但“柳巷商圈”依然是太原最有标识度的夜经济场景。

柳巷夜经济为什么能火?

2023年4月9日,夜幕下的太原柳巷商圈,华灯初上,霓虹闪烁,适逢周末,太原人一天中最精彩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太原柳巷“夜经济”迸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始终离不开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市民的共同协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起初,经多方协商,柳巷夜市的管理采用政府管理+企业承办的开办模式,市场的规范由政府成立“夜市办”来管理,发放许可证及临时摊位经营许可证,卫生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招商、广告、搭建以及拆除、运输和保管临时经营设施由企业承办。

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柳巷夜市在陈明华的“精耕细作”下,已经颇具规模。据陈明华讲述:在柳巷夜市经营期间,大部分商户日营业额均可达到2000元—3000元,街角醒目位置的摊位日营业额大多数能达到5000元以上,少数服装和适销对路的居家用品商铺日营业额可达上万元。

柳巷夜经济虽然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其引发的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管理是一门学问,夜市要办好,陈明华想了许多招,但他始终遵循的是科学的数据。

他和管理团队从夜市摊位大小、人行通道宽度、灯光强度与布置,游客逛街的吸引点和节奏感等方面进行了精准的设计。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不能忘记“安全”,他要求每15个摊位中间留出一个空位作为安全疏散口,所有摊位供电均采用防火电览线,不允许商户自行接电,每个商户配备一个灭火器,人流量太大时即采取限流措施,并且在开市期间严禁车辆通行等措施。同时,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柳巷设立夜市治安管理点,从而有效保证了夜市的安全运行。陈明华认为:“许多夜市就是由于不讲科学,不尊重市场运行的规律,从而投资很大却以失败告终。”

正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管理手段,为夜市良性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柳巷夜市成由此为消费者心中有口皆碑的文明夜市。

在满足消费者口腹之欲的同时,如何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与城市历史文化融合,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场景。陈明华通过聚合多方力量,提升“夜间经济”活力,他和管理团队在长风剧院门前广场及一些大型商场门前广场举办票友唱戏,踩高跷等民俗表演,增加夜市的文化、游览属性,从而让夜市“活”起来,顾客“动”起来,区域“火”起来。

“夜经济”大有可为

近年来,国内多地陆续出台相关举措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鼓励夜间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更好满足百姓便利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如何让火起来的“夜经济”持续火下去?

2022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全面促进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发展夜间经济”。随着2021年、2022年两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相继公布,“夜经济”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力点。

夜间经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陈明华认为:地方政府要加强夜市的科学规划,要配套建设完善的治理设施,并持续加强夜市的规范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全过程治理措施,确保夜市经营过程中,与之配套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也在岗,及时处理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夜经济是各个地区创业者最容易上手创业的出口和通道,谈及柳巷夜市的成功,陈明华总结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是柳巷夜市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的“金钥匙”,其运营模式也吸引到不少其他地市夜市经营管理部门前来“取经”。 政府只要在“夜市”中扮演好管理角色,要管而不承办、起到支持,统筹、协调,管理的作用,让企业去做承办的具体事物,自负盈亏,夜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发展夜经济需要多方面努力,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文化消费,应该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品位是“夜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钟楼街夜市做好的根本在文化,一定要重文化,而且是山西的本地文化。”陈明华表示。

“夜经济”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