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斑海豹
西太平洋斑海豹又叫斑海豹、普通海豹、大齿港海豹或港海豹,在分类上隶属于哺乳纲、鳍足目、海豹科、海豹属。是一种善于潜水的海兽,它的身体肥壮而浑圆,呈仿锤型,体长约1.2~2米,体重约100公斤,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雄兽略大于雌兽。现为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头圆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宽,唇部触口须长而硬,呈念珠状,感觉灵敏,是它觅食的武器之一。没有外耳廓,也没有明显的颈部,四肢短,前后肢都有五趾(指),趾间有皮膜相连,似蹼状,形成鳍足,指、趾端部具有尖锐的爪。前肢狭小,后肢较大而呈扇形,其趾外侧长而内侧短,尾短小,仅有7~10厘米长,夹于后肢之间,联成扇形。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游泳的姿势就像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这种体型十分适宜在大海中游泳。
展开全文
[主要分布]:
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分布区主要在北太平洋的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国外海和朝鲜海等。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进行繁殖的海兽,这些海域也是其分布区的最南端,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生活习性]:
游泳时靠后肢和身体
西太平洋斑海豹游泳时主要依靠后肢和身体的后部左右摆动前进,能以每小时27公里的速度在水面附近游动。它潜水的本领更为高强,一般可以潜至100~300米左右的深水处,每天潜水多达30~40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令鲸类、海豚等海洋兽类也望尘莫及。西太平洋斑海豹的眼睛对水下及陆地都适应得极好,晶状体大而圆,水的折射率与其角膜折射率几乎相等,因此在水中,光波通过它的角膜时不会发生弯曲折射,就如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能使水下影像聚焦后形成在视网膜上,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借助水下昏暗的弱光探测到400多米深处的运动物体,从而捕捉猎物。
[食性较广]:
西太平洋斑海豹的食性较广,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所栖息的环境。在黄、渤海,春夏季捕食鲱、玉筋鱼、小黄鱼等,秋春季节则多以梭鱼为食。在国外海、阿拉斯加的近海等地还捕食鳕、鲑等鱼类。其他食物包括各种甲壳类、头足类等海洋性动物。
[保护级别]:
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西太平洋斑海豹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由于它的毛皮美丽而富于光泽,御寒防水性能极佳,常被人们用来制成皮衣、皮帽、皮褥等。它的脂肪可以炼油,肉可以食用。此外,雄性海豹的生殖器在中药中称为海狗肾,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填髓之功效,主治阳痿遗精,腰膝瘘弱等症。人们为了获取海豹的皮张和生殖器而大量捕杀,使其数量锐减,亟待加强保护工作。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