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国的素质教育有什么特点
这个话题很大,也属于比较学术的范畴,想要阐释清楚,需要花费若干的笔墨。这里,谈几个观点,与网友们讨论:
1.素质教育是个伪概念
实话说,如果是实名,我不敢谈这个观点。这里,可以简单阐释一下。
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人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这不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素养吗?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难道,还有不培养人的素质的教育?
所以,素质教育,本来就是教育,何必再弄一个素质教育,好像还有费素质教育似的。
2.不断地推出新概念,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基于规律
这些年来,不仅仅是中国,人们特别是一些专家,热衷于不断提出一些新概念。就以近20年为例,先有素质教育,后又核心素养,现在又是智慧教育——我就不明白,素质和素养,究竟有什么区别。而智慧教育与素质教育一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启迪智慧吗?
其实,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教育本身的规律,而不是教育的新概念。可以说,几千年来,人在变化,但人的核心和实质并没有变化,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核心内涵,依然没有变化。比如,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理,高尚的品德、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些,几千年来,那里有什么改变?
我们的教育,不过就是围绕这些方面,采取更适合当下的人的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而已。
3.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很多人批判中国教育,认为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甚至还有不少的人,将孩子送到国外,似乎外国旧式教育的天堂。事实上,从纵向来看,中国教育还是进步斐然的。比如,我们基本扫除了文盲,我们的教育硬件设施,已经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方式,越来越趋近于人的特点,而我们的教育内容,越来越与世界发展接轨——任何忽视这些进步的人,就是思维有局限的人,是属于需要再接受教育的人!
4.中国教育还有亟需改变的地方
但中国教育,还有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最关键的地方,有三个方面:
一是重整体轻个体。客观地说,由于人口基数原因,我们不得不以考试来选拔人才,但多元智能研究已经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针对每一个不一样的人,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设置不一样的教育内容,这一点,是我们当前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二是重知识轻实践。只是可以通过考试来检测掌握的程度,而能力只能通过操作来完成。但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目前的教育和考试,只能采取知识为主的方式,但将来的社会,却越来越需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这是我们的教育与时代发展不能接轨的重要方面。
三是重踏实轻兴趣。这些年的教育,我们培养了很多踏踏实实的人,但这些人上完大学之后,大多不想学习,比较典型的事情,就是高三毕业之后撕书。原因何在呢?
没有兴趣!
从学习的角度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工作的角度而言,兴趣能让人百折不挠。由于我们所学的,不是我们的兴趣,我们后来的工作,也不是我们的兴趣,长此以往,兴趣乐成歪门邪道,而学习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总之,个人认为,我们的教育,以后要少谈概念,多研究一些规律;而我们的教育人,还要认识到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逐渐去改变他。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我们提了若干年的素质教育,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哪些内容,怎么考核
要不要搞素质教育?这已经不必再争论。因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写进了教育相关法律和党的教育方针,不实施就是违法违规。
但什么是素质教育,或者说怎样从一线教育者的角度去理解素质教育,可谓众说纷纭。不过无论是哪种说法,如果离开了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而讲素质教育,都是无稽之谈。
我们习惯把素质与文化划等号,这没什么不妥,高素质意味着有文化,所以可以把实施素质教育等同于培养文化人的教育。应该肯定的是,素质不是学历,有学历、没文化、低素质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那种说升学率高就是素质教育的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属于一孔之见。
当前的学校教育无论挂什么样的招牌,但应试教育的痕迹还是非常明显的,或者说还有很大市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或缺家国情怀,而能解决以上问题的教育,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由于存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偏差而造成的教育乱象,更好地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地,让学校培养出的孩子能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推动力量。
说说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是重视过程的教育行为。
教育过程是否科学,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合法,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判断与评价是否是素质教育行为的依据。
回想不远的曾经,在媒体渲染下,某校一夜之间忽然获取了什么光环,其它学校一窝蜂地跟进学习,因此出现了现在已经消声灭迹但当初疯狂一时的南学什么学校、北学什么学校的乱象,也造成了各种未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学习模式的泛滥。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部分没有自我和缺乏思考的教育者的无知造成的悲剧,而其贻害无穷,导致新课改理念在学校左右摇摆,新课改活动停滞不前,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进程,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而现在不少学校应试教育思想和行为依然严重,还在搞精英教育,出了几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摇旗呐喊,耀武扬威,甚至以此来论证自己实施了素质教育,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学校的章程,是各类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学校办学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过程的指南,如果其制定的过程合法合理合情,全体师生都必须遵从。
例如,我们的学校章程中一般都会出现“人文管理”的字眼,那怎么实现人文管理?学生犯错了怎么处理?
学校中的人文管理,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以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为本,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疏导而不是堵截。学生违规违纪,批评教育纠正,之后又犯错,再批评再教育纠正,循环往复,直至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再犯错,这是疏导,是符合学校章程规定的人文管理过程。
而那些怕学生受不了严酷管理跳楼就把窗户都焊死的方法就是堵截,教育者不从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是只要学生分数提高各种疯狂管理方法都敢尝试,扬言只要学生不死在学校就行,这分明是没有把学生当人看,更别提什么为学生服务了,诸如此类的管理违背了学校章程,就是非法的管理过程。
那些精确到秒的严酷管理方法,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创新的机会和动力:违规频繁组织考试并公布排名、按名次排座位,把学生的自信心踩在地上任意践踏,让他们成为分数和课本的奴隶;要求孩子们坐椅子都要保持不可以靠椅子背的动作,课间不上卫生间就不许离开座位走出教室,跑操都要拿本书速读等等。
更有甚者,即使学生放假在家里也必须按学校的作息生活,也没有一丁点儿自主支配的时间,于是这种自由就成了监狱放风般的施舍,逐渐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孩子,变成了奴性教育的牺牲品,并不断丧失着曾经拥有的属于自己的情趣和快乐的源泉,本该在学生时代拥有的各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已经被厌学甚至厌世情绪替代。
那种对以上极端管理方法已经习以为常的孩子,完全被奴性洗脑,坦然接受这种美其名曰军事化(又不是军人,哪来的军事化?),其实是奴役化的管理,甚至为这种教育站台,他们即使考上了什么所谓好学校,也不过是又多了一个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旦某些学校采取了极端管理方法,就会造成剧场效应,被不断效仿,进而伤害到其它中规中矩办学的学校,对整个区域教育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有人说管理严酷也好违规也罢,但能出成绩,那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成绩了么?当然要,但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是更重视教育过程,要看教育过程中是否重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情趣的培养和技能的习得,是否关注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重视教育过程,看其过程是否合法合理合情,是素质教育的第一个特征。
二 素质教育是尊重与唤醒。
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内心深处那种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潜能被唤醒,他们的个性才能充分释放出来,逐渐培植出创新意识。
尊重什么?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要用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他们。师生之间地位平等,教学相长。生对师是敬畏关系,因为教师的人品、学识使学生折服,学生因为敬而畏,愿意倾听教师中肯的建议和合理的安排。而不是师者自恃教师的身份对学生颐指气使,甚至打骂侮辱。
两年前一所高中学校孩子自杀了,这孩子的同学告诉我说,因为孩子考试成绩有所下降,老师就当众抽了孩子耳光。做出如此行为的教师,根本不是对学生严格管理,而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赤裸裸的违规。更有甚者,有些学校还把学生自杀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家庭和孩子,为自己的违法非规教育找借口。这种连学生生命都不敬畏与尊重的学校,说是草菅人命夸张么?而其还在高呼自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就只能让人笑掉大牙了。
要尊重孩子间的智能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和气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教育者要唤醒孩子的特长,数学好、语文好、英语好、体育好都是优势;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热心公益更应该表扬。发现发展孩子们的优势方面,帮他们树立自信,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孩子,就是在为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服务。
而那些违规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学校,泯灭了孩子的个性,用考试排名和依名次排座位成就了少数学生的虚荣和大多数孩子的自卑。学校通过大口号、大标语等多途径洗脑,让孩子们把考试成绩作为人生的全部,没有了家国情怀,没有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要尊重孩子们的成长。素质教育不是压抑个性,而是引导和发展个性,不能让所有孩子都长成同一副面孔。要给孩子们成长的权力,师者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引路者,帮他们在行走中养成适合自己的习惯,形成文化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唤醒他们内心的爱与温暖,成为心中有自我、有他人、有社会、有公理和正义的时代新人。
素质教育不是割韭菜,不是强制孩子们按同一个标准成长。难道组织个几十公里的拉练就是锻炼孩子意志么?高中军训形式内容的违规和中小学违规组织军训就是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么?
当然不是。把对全体学生的尊重抛到脑后,只关注少部分孩子的发展,或者要求所有孩子都在同一种模式下发展,都不是素质教育。当学校的教育行为成为炫耀的噱头,既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又没有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个方面的教育方法大行其道,诸如此类的现象越多,离素质教育越远。
所谓炫耀什么就是缺少什么,在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的大前提下,依然有学校在搜罗所谓的状元排行榜,之所以敢顶风作案,不过是在利益驱动之下想继续提高学校的入学门槛,以及因为实施了严酷管理与素质教育无缘而遮遮掩掩。
没有尊重和唤醒,就不是素质教育。
三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支撑其终身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要求改变唯分论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
唯分论只关注知识的传承,局限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性练习把学生培养成刷题机器,看到某类试题,根本不加思考,而是如条件反射般给出答案。而长此以往,高分者就成了刷题冠军,思维被禁锢,只知道标准答案,没有了创新意识。这种应试唯分思维模式下,连人生的路都成了唯一选择,那就是考所好大学,如果因为失误没有考好,那生活就没有希望了,跳楼算了。
而由于唯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被放到次要位置,但如果失去了幸福的健康基础,孩子们患了胃病、近视、抑郁症,及时考取了所谓的学校又有幸福可言呢?
提升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丰富情感体验,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服务。
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如成功感、挫败感、骄傲感、自卑感等,都是孩子们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是提升他们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
通过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体验和教师的正确引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得到增强,会懂得不能因争抢排名变得自私和贪婪,丢掉团队意识,失去一个文化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而团队意识的培植,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让孩子们懂得这世界不只是自己的,还有他人,还有天下。
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具备的能力具体讲有以下三点:保持健康身心的能力、控制好自己情绪能顺利与他人交往的情商提升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没有爱和感动,没有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没有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就不是素质教育。
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有没有要求学生带病上学了,有没有占用体育课把学生按在课桌上补课了;有没有当众侮辱或体罚学生让孩子自尊心洒了一地,有没有夸大竞争让孩子们之间互为敌对了;有没有违规布置大量作业变相体罚孩子们,有没有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了等等,就是衡量我们是否在按照素质教育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从教。
最后小结一下,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在一片教育法治的天空下,孩子们能够舒展开自己自信的翅膀,敢于主动释放出与他人不同的声音,成为可以自由翱翔的天使,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如果再换个角度讲,一所学校,如果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所谓状元挂在嘴边,出了个清北生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还无知的用“在我校在全县统考中又荣获第一”的说法反馈自己所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违规做法,这样的学校,如果还没有完全实施素质教育,至少也是走在了通往素质教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