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 奖牌 大国 奥运会 可怜

大国印度,为什么奥运会奖牌少得可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6 22:25:05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有关注“2020东京奥运会”的朋友,应该已经察觉到了,印度迄今为止只获得了2银3铜。

无独有偶,来看看历届奥运会印度的收获。

2016年:0金、1银、1铜

2012年:0金、2银、4铜

2008年:1金、0银、2铜

2004年:0金、2银、0铜

2000年:0金、0银、1铜

1996年:0金、0银、1铜

1992年:0金、0银、0铜

1988年:0金、0银、0铜

1984年:0金、0银、0铜

其余的我就不再做陈列,基本都是类似情况。

要说印度不重视吗?那倒也不是。

当印度选手米拉拜,获得49公斤级举重首枚银牌的时候,那叫一个举国欢腾,印度民众、记者也是夹道相迎。

一方面说明,他们对于奥运奖牌的重视。

另一方也说明,奥运奖牌对他们来说非常稀缺。

展开全文

暂且不谈一些“意识形态”的话题,在这个地方的确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从而导致奖牌的匮乏。

左一:米拉拜

宗教与饮食

按理来说,“体育运动”跟“宗教”根本八辈子搭不上边,但印度是个例外。

我们知道很多印度人不吃肉,尤其是牛肉,甚至有部分人只要是肉都不碰,包括猪肉、鸡肉、鱼肉等等,这就是宗教习俗养成,而肉类的摄入就关系到身体素质。

现在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宗教占比与饮食的关系,看图。

2011年印度宗教普查

紫色为印度教占79.8%

绿色为伊斯兰教占14.2%

由图可见,印度教占比将近80%,这就牵涉到他们“吃肉”的问题。

印度教并不是不能吃肉,而是规定不能吃牛肉,像其他一些肉类都可食用。

但是印度教有一条教义,大概的意思是:越是下等的人,越是喜欢吃肉。

在印度拥有“种姓区别”的情况下,加剧了这种现象,谁都不想承认自己是下等人,想吃肉也得憋着。

在他们心中潜移默化就形成“吃肉就是下等人”的不成文共识。

久而久之,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变成“素食主义者”,这种习惯或将传承到下一代。

其中,越是高种姓的群体,越不吃肉,这样以便来体现自己的身份。

不吃肉所导致的情况就会有3个。

1、大部分的摄入均为碳水以及糖分,也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印度人壮而不实,讲白了就是虚胖。

2、虽然印度是人口大国,但其实可筛选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其他地方是“优中选优”,而它是“普中选优”。

3、运动员在训期间,不摄入或者少摄入肉类,导致身体素质出现差异。

肉类对于运动员的元素补充尤为重要,牛肉更是优选。

素食无法提供肉类所含有的一系列特殊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维生素B12,它是人体造血的必须元素,也是保持良好耐力的必备元素。

研究表明,一个素食主义者铁的吸收量仅为5%,而肉类中所含的血红素铁被人体的吸收概率是非血红素铁(植物中所含的铁)的3倍。

“铁”是将氧气输送至肌肉的重要元素,人体缺乏铁就会感到明显的乏力,对运动员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对田径类目的运动员。

直白一点的理解,就是偏食影响健康。

印度人对“劳力”与“体力”的理解

我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章,有一位作者提出印度人的三观“与众不同”。

其中一条是上个章节提及的“饮食”,还有一条是这个章节要说的“劳力”。

基本这8条就可以概括,印度人对“上等人”与“下等人”的理解。

而排在首位的就是“脑力”与“体力”。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认为体育 = 体力 = 劳力,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即便是体育项目也会有区别,比如不消耗体力的“射击”等等......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印度获得了历史上第一枚金牌,是由阿比纳夫·宾德拉获得,项目为气步枪。

中:阿比纳夫·宾德拉

这是一个“不用流汗”、“不用吃肉”的体育项目。

当时阿比纳夫还获得2000万卢比的奖金,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为400万。

但这2000万卢比对于阿比纳夫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本身就是富裕家庭、高种姓,同时他本人还是一家公司的CEO,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MBA。

气步枪这个项目,就很符合所谓的“印度贵族”。

但这个“冠军”是由个人家庭培养,并不是由印度的国家队培养,连他从德国去北京的机票都是自己掏钱。

对于印度的普通人,也根本就无法从事这种需要高成本的项目,最多只能参加一些高种姓眼中所谓的“体力项目”。

这个比例又进一步的倾斜,毕竟这种“高雅”的项目为少数,这是一个点。

另外一个点,再来看一下种姓的分层图。

婆罗门的占比大约为5%

刹帝利的占比大约为10%

吠舍的占比大约为20%

首陀罗的占比大约为45%

剩余的大约20%,属于没有资格入列的“无种姓”。

印度人口截止2021年,为13.24亿。

那首陀罗+无种姓的总和,大约为8.6亿,他们的生活条件属于什么水平,我就不多说。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吃肉”、“要不要参加”的问题。

而是“吃不吃得起肉”以及“有没有这个成本从事”的问题。

如果有这个体力,我相信他们更愿意以“劳作”换取“报酬”,而不是参加对于他们来说看不到的尽头的体育。

据了解,印度有14%的人口营养不良,并且印度儿童营养不良人数属全球最多。

像《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里的情节,如父亲义无反顾支持女儿摔跤,母亲偷偷给女儿吃肉等等,在印度的现实生活中,基本找不到。

电影终归是电影,只能算是一种理想,一种励志。

“活在当下”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摔跤吧,爸爸》

“刚性条件”的落后

本人是没去过印度,但网络信息渠道是发达的。

一位长居在印度的上海网友透露,他原是跑步爱好者,但自从去了印度之后,无比想念家乡的马路。

网友发文部分内容

原因是他所在的城市的马路,根本无法满足最基础的跑步活动,多是砂石甚至是土路。

并且,想找一个适合跑步的场地都没有,包括小学、中学甚至是知名大学都没有沥青跑道或者橡胶跑道。

印度某中学

其中提到“印度理工孟买校区”、“印度理工德里校区”、“贝拿勒斯大学”,它们连煤渣跑道都没有。

印度贝拿勒斯大学

印度理工孟买校区

在卫星地图搜索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拥有橡胶跑道的大学 —— 印度理工金奈校区。

印度理工金奈校区

但是奇葩的是,这个学校的跑道无人使用,却养满了印度羚羊。

想想也是,如果印度羚羊可以去参加百米赛跑,牙买加的博尔特应该也要甘拜下风。

试想,连一个最基本的跑步、热身、训练条件都无法满足的地方,在相关项目上如何能有所成就?

而印度的天气条件也不算优异,常年炎热,室外跑道都没有,更别提室内了。

不知道应该说大环境影响了实力,还是实力影响了大环境。

综上所述,3个章节算是印度代表队在奥运会上的实力体现。

在主观更在客观。

在个人更在条件。

我是@JUMP李大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