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军 台军 法宝 动员 对抗

一周军评:台军的“最后法宝”,是靠动员兵对抗箱火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6 21:37:03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4月8日至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圆满完成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各项任务,全面检验了实战条件下部队多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正如东部战区在通报中指出的那样,演训是一次反制行动,其目的就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的严正震慑。作为一次动员整个战区的大规模演训活动,本次演训中解放军已经投入了东部战区麾下的各军兵种和配属兵器,在三天时间里针对实战科目进行模拟演练,为未来维护祖国统一的大型联合战役行动进行了预演,展现了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根据东部战区的发布,本次演习大体分为两部分:模拟军事行动部分和前出宣示主权的“围岛慑压”部分。而在模拟军事行动部分上,演习又大体分为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东部战区各个部队从营区快速前往作战阵地,演练各个要素“随时部署,随时能战”的能力,随后如东部战区官宣的那样“重点检验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能力”;

第二阶段,对台岛及周边海域关键目标,实施模拟联合精确打击,这一阶段打击是登陆前“信火一体”打击的延续,重点打击台伪军军政目标、体系节点和疏散隐蔽目标,如第二天演习中我轰炸机部队模拟打击的“疏泊舰船”;

第三阶段则是模拟实施联合封控、信火打击包括域外干涉势力在内的其他目标,火箭军部队闻令而动,采取周边快反、设伏快打、监视打击等战法,对海上移动目标进行火力追瞄,实施大弹量、多波次模拟火力打击。

夜间出勤的空警500预警机 来源:解放军报微博

展开全文

“联合利剑”的三个阶段不乏让军迷们惊喜的画面 来源:东部战区微博

作为一名军事评论员,这次演习信息发布的透明程度、以及针对台伪和域外强敌的“指名道姓”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让笔者开玩笑说觉得自己“要失业了”。在持续三日的新闻画面中,无论是对演习科目的直接宣示还是参演兵力兵器与一线指战员的直接出镜,这次演习的公开程度都远超以往,直接展示了我军在本次战区级别动员演习中的广度和深度。

这种部队涉密的史料馆中都未曾见过的“劲爆”画面如今公放给全世界,显然是把两岸军事敌对状况重新摆回台面上。同时,这种高调透明的公告,确实是对祖国统一能力和统一决心的一次高调展示。

歼15伴飞空潜200反潜机 来源:东部战区微博

尽管演习科目基本上都是我们应对未来祖国统一战争各个战役阶段的“基本功”,但本次“联合利剑”演习和去年8月略显匆忙的台海实弹演训有所不同。如果说去年8月份我们在短时间内集结的部队基本可以视作是一次对台军事斗争的“冷启动”,是一次应对地缘突发事件的“抽检”,那么今年4月的这次“联合利剑”演习可以视作是筹备充分,针对潜在战争的进行全方位检验的“模拟考”,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作战指挥模拟和行动的设置上都有更大的完善和提高。也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时隔半年以后,我军在祖国统一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对我军而言,“军改”一直在路上,而俄乌冲突经验教训在前,台海演训实践在后,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的我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两年的“热点”,在过去一年内对负责祖国统一战争的重点方向的武器层级配属和编制体制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尽管乌克兰战争并不完全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全面战争,但这场要素齐全的战争确实检验了具体新兵器的效能。对我军来说,当下在俄乌前线活跃的武器确确实实地解决了不少争论——也就是新质作战兵器确实能发挥过去旧兵器无法发挥的重大效能,推动了新一轮的新质作战力量上的武器扩编。

而去年8月我军的一系列实践和应对战场情况的论证也证实,包括远程精确制导火箭弹在内的新型兵器确实需要集中指挥、集中部署。此外,电子战机、无人机、巡飞弹等一系列在俄乌战场上的“明星”产品,也得到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历练,而我军在无人兵器的实际运用经验也证明在面对台伪甚至强敌时,这些无人兵器也有较好的作战效能。因此,完全由新型武器组成的独立作战单位成为了本次军演中的明星单位。

在本次演练中,我们可以明显看见,大量陆军“箱火”部队成为了原来火箭军、空军纵深打击力量的补充,甚至部分已经替代,成为了我军战役火力准备阶段的发起火力突击核心。除了列装给台海方向的10个“箱火”营以外,一系列其他新质作战力量也加入了本轮大合唱:歼-16D等电子战机已经充实到东部战区各个部队里,甚至有富余兵力掩护轰炸机部队突袭;整合后的导弹艇大队、岸舰导弹分队也成为我军“体系致胜”中的关键一环,成为了我军军事行动中“出奇制胜”、“先敌打击”的一张王牌;中国人自己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以一天27架次的实战运作能力从太平洋反向遏制强敌震慑宵小……

新型箱式火箭炮成为对台打击力量的重要部分 来源:东部战区微博

新闻画面中出现的歼16D伴飞轰6 来源:东部战区微博

当然,虽然本次演习透明程度“前所未有”,但“模拟实战条件”下的演练显然不是实战环境,所以在本次持续数日的军事活动中,我们刻意隐藏了一些“杀手锏”元素——比如尽管东部战区的歼-20部队已经有两支部队成军,但歼-20在黑夜中起飞奔赴台海的画面并未登上军事报道。而负责对“海上移动目标进行火力追瞄、实施大弹量多波次模拟火力打击”的火箭军东风-26部队,最终也只是露出了一张模糊的车头影像。而在这些主战兵器之外,那些对战斗力倍增更加重要的、隐藏在频谱和波段中的新质作战力量,则继续在外界看不见的角落无形中为胜战之师谋划着打赢。

背景中模糊的东风-26车头 来源:东部战区微博

此外,说到电磁和频谱,就不得不说到台军对于此次演习的应对。和去年“8·4”大演习不同的是,台军这次应对起来极为“低调”,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消极应对。在海军方面,台军即便靠“光华快艇”,“锦江军舰”这些导弹小艇和“海巡署”的船艇,才勉强和我围岛慑压的海军军舰达到了1:1。

如果说海军方面台军还是“力有不逮”,老旧船只出勤率低下,那么在空军方面,台军几乎可以说是“主动避战”。台军在我四面八方都有空军机动兵力压来的情况下,出动机队数量大幅度减少;基本都靠台空军1联队和3联队的“IDF”战机和2联队“幻影-2000”等老旧战机拦截应对我军,其宝贵的4联队和5联队的F-16V几乎没有出动,唯一疑似出动的记录是花莲基地的F-16V部队可能拉出来的“四声音爆”。

同时,尽管我军绝大部分模拟打击都发生在夜间,但台军在本次演习中决定“安心睡觉”,甚至没有组织夜间出航。由于F-16V当了“大家闺秀”,台军在拦截我“山东”舰出动的歼-15舰载机时,不得不依靠加强给“志航”基地的IDF战机的情况了,甚至出现了我军前往台湾东部的航母舰载机数量超越台军岸基战斗机数量的情况。

在“联合利剑”演习期间,台空军部队很好地奉行了“存在主义” 。来源:台防务部门

对于台军如此避战的原因,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台军希望其近年来从美国那里获得的“决战兵器”F-16V尽可能低地抛头露面,以免暴露宝贵的电磁特征和战术战法。要知道,受限于雷达水平,台军在过去两年的对抗中很难做好雷达辐射控制,其辐射源的地理位置、照射时间、雷达种类、工作体制都或多或少地暴露给了我军电子战部队。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面对来袭的解放军机群,台军甚至需要使用战时频点,导致自我暴露。已有武器的“底裤”被摸得清楚,那么台军就只能抱着宝贵的“美制秘密兵器”用于地动山摇的那一天。

前文说到,台军的消极应对不仅仅体现在具体兵力上,也体现在信息发布上。当下台湾方面的通报已经彻底沦为了毫无可信度的“大本营发布”,其每日发布的图片完全是按照我军空军旅级部队驻地对应的机型和地理拼凑出的“群体折返跑”。台军的通报不仅仅会被军事报道的画面打脸,甚至还引发了岛内不少“顽敌”的不满。

就在4月10日,一名自称台军“海侦部一中队”雷达一兵的台军士兵,在“靠北长官2023”PO文指称,台军方对外发布的“共军动态都是造假”,称台军官兵松懈,无法掌握真实“敌情”,连“共舰”进入台湾本岛24海里内都掌握不到,如何能对解放军严密监控。虽然这一消息很快被民进党当局辟谣,但也说明台伪每日的信息发布可信度越来越低。

因为随着两岸技术水平和兵器数量的逐渐拉大,加上美军几乎已经明确的军事表态,蔡英文最后只能将以武拒统的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乌克兰战讯经验”上。

蔡英文的动员梦

在4月14日解放军结束演习后4天,台军后备部队“14天教育召集训练”在台湾各地正式开始实施。和过去不同的是,实施“教召”的部队除了传统的台军后备旅,不少台湾县市乡新成立的“后备营”和“后备连”也征召了“教召”退伍兵。举例而言,在高雄市,就有高雄市后备旅步1营、陆军104旅步2营教召人员进行了“长行军训练”和“射击训练”。

“打造坚实战力”中的台军后备部队 来源:台防务部门

对于台湾民众来讲,这些被反复“教召”的动员兵只是民进党当局大肆扩军、“以武拒统”手段的一部分。尽管台湾民众并不一定愿意自己或家属去参军,但就2023年而言,台湾青年男性们肯定是抢着去服义务兵役的——毕竟去年年末,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宣布,将台湾地区的义务兵役延长至1年,该规定于2024年施行。如果今年不去当“4个月好兄弟”的情况下,那明年就要当“1年好兄弟了”。

尽管当代的台军有别于韩军,仅仅保留了一支不算庞大的陆军力量——在常规陆军方面,台军陆军部队组建了隶属于3个军团的15个打击旅和地区指挥部,规模适中。但台军保留了非常“冷战”色彩的后备动员编制。在2023年前,根据台湾地区的相关机构设置,大体来看台军编有三种后备旅,分别是“甲种后备旅”、“乙种后备旅”和“丙种后备旅”。

其中,“甲种守备旅”是由是台湾地区陆军作战序列中的由“新训中心”扩编而来的旅或已有番号但平时编制人数的步兵旅;乙种后备旅即由台军院校、兵种训练基地为基干,编组而成的步兵后备部队或技术兵种后备部队——台军绝大部分陆军老旧机械化装备都保留在测试中心扩编而来的乙种旅上;丙种后备旅为台湾地方守备部队,由地方“动员机构”战时转正以后扩编而来的地方部队,根据县市乡的规模分为“独立营”或者“独立连”。从总数来看,台军原后备指挥部下辖54个后备旅,31个独立后备营和50个独立后备连队。理论上,台湾被编入军事动员系统的预备役人员总计在80万左右。而这些后备步兵旅也被重新划分第一类型“滩岸守备旅”、第二类型“纵深与城镇守备旅”与第三类型“重要目标防护单位”等三种类型部队。

虽然“理论上”台军能编制出80万的大军,但自从陈水扁和马英九改革兵役制度以后,目前台军的政治动员制度流于形式,退伍兵登记系统混乱,很多“教召”回来的士兵大部分都只能当“步枪兵”,无法发挥本专业技能,没有作战能力。根据过去几次“汉光”军演中的实操成绩来看,台军现有的动员体制在补齐甲种守备旅方面都存在困难,更不要说组建仅仅存在于纸面的“丙种守备旅”和大量需求技术人员的“后备机械化旅”了。

对此,自2023年伊始,蔡英文当局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后备动员机构,大有学习乌克兰经验组建100个旅的动作。首先台军要做的就是“民转军”,台湾原有的“地方动员机构”在2022年前全部归台军“后备指挥部”麾下。台湾后备指挥部平时拥有一定的军官和士官,但只担负行政管理职能,只有战时完成动员后则直接原地转隶,将各县市守备旅扩编为步兵旅,加入台军诸军团战斗序列。台军后备指挥部在去年6月30日正式裁撤,18个县市地区后备指挥部,全数隶属台军各作战区。今年伊始,台军开始给各地“后备指挥部”编制现役军官和士官——“台中后备旅”是第一支成军的丙种后备旅,随后台湾各地都开始成立“丙种后备旅”。

与此同时,蔡英文当局进一步扩充了“甲种守备旅”的数量。甲种守备旅原来只有7个——步兵旅153、206、 203、 302、 104、 257和海军陆战队新训后备旅。台军在2020年提出“精进后备战力”改革方案后,又增编台湾陆军117旅、109旅、101旅、137和249旅。当下,台军已编成12个后备旅,这些后备旅平常仅有军官、士官干部及少数志愿役士兵,但战时会扩充到包括5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在内的步兵旅。

蔡英文大搞“抓丁扩军”,其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其推进的“可持战力专案”等军事改革方案基本宣告全面失败;二是借此机会向域外强敌纳“投名状”,通过大肆征兵的方式的方式证明“台独”集团“愿意将战争进行到底”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援助。

蔡英文自上任伊始就开始谋划“以武拒统”,但在就任初期并没有对已经“自成体系”的台军大动干戈。举个例子,前防务部门负责人冯世宽在蔡英文执政头两年内,依靠个人魅力和人脉治理台军;冯世宽任内台军“段子不断”,但台军从上到下各单位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在缺人少装状态下“凑合运行”下去的办法,比如各单位精选尖子考核,利用“教召”兵员在演训凑数等。当然,冯世宽任内,一方面赶上我军激烈的“脖子以下”军改,期间我军和台军互动较少,台军也可以“凑合过日子”,另一方面蔡英文当局主要还是忙于“内斗”,用于清理岛内国民党的势力,以为自己后续的动作打下基础。

在号称“大鹏部长”的冯世宽下台以后,蔡英文从2018年开始,出于各种原因,开始加速推进“台独”事务。但“大鹏”留下的那支台军显然不是一支足以撑得起蔡英文“以武谋独”幻想的“强军”,要建立一支“更能打”的台军,以“武装保卫“台独””,至少要向台湾民众证明“台湾能被保卫”。

为此,蔡英文请了陆军装甲兵系统出身的台军高官严德发来执掌台军。装甲兵系统出身的严德发上台后,首先还是将念想放在了“基于已有的台军力量打赢解放军”的目标上。

彼时台军最大的问题是缺人:自2003年起,台湾当局通过推行募兵化来逐年增加志愿役兵在台军当中的占比、并逐年缩短义务兵的服役时间。不过,受经济、政治气候、意识形态不统一和党派之争等一系列影响,台军的“志愿役”人数下降,以2018年为例,台军的作战员额远远达不到18万人,其中军职部分只有15万3000人,整体军职部分也就是81%的编现比。然而,就在这15万部队当中,台陆军的作战部队,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炮兵等部队,实际上满编率都只有60%-80%之间。

长期以来,台军在设定台澎防卫作战方案——也就是外界熟知的“固安案”时,一直考虑的是“机械化决战”。根据台军设想,一旦解放军进入到“D日”的登陆作战阶段,台湾的所有装甲部队都要从掩体冲向滩头,尽一切力量阻击解放军的两栖登陆部队。台湾方面认为,祖国统一战争陆地战斗的胜负,最多不会持续2天,甚至会在一下午或者一晚上的短时间内战争胜负就基本确定了。

在“快速动员”的情况下,严德发改革的目的是完成编现比达到90%的目标,力推实施了所谓的“可持战力专案”。不过,由于蔡英文在“可持战力专案”推出前反对严德发的扩军提议,加上军种之间的矛盾,严德发最终通过编制“联兵营”的方式,削减了15个机步连(5个机步营),3个战车连(一个战车营)的人力来完成蔡英文定下的较为不切实际的目标。无论如何,在裁剪掉6个营的机械化兵力以后,严德发在离任之前,台伪防务部门还是在2020年底宣称台军部队志愿役人力编现比(即实际编制人员占总预计编制名额比例)达到90%。

严德发的计划很美好,但很快,太平洋大两岸的大环境和海峡两岸的小环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8年以后,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随着特朗普的打压而摆上了台面,而推进“台独”议程的蔡英文主动成为东北亚地区唯一一个参与反华议题的“马前卒”。然而,恰恰就是在2018年以后,大量美国在台智库开始写文章抱怨称台军——尤其是陆军根本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

至少就笔者阅读的资料而言,美国顾问对于台澎防卫作战方案十分不满,因为这一方案基本没有为长期作战进行过准备,台陆军的一切计划都是基于“美军会在2个星期内赶到”制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动员机构、加大动员规模,就成了美国人让蔡英文等人证明战斗决心的“投名状”。

此外,严德发的改革成果也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受台军待遇和台海局势我军开始常态化绕台巡航台湾的影响,台军现役部队的留营率直线下滑。就在笔者去围观“海侦部一中队”乐子的时候,在“靠北长官”上,笔者就看见了如下一段论述:21炮指部的编现比不足60%。要知道,作为“淡水河口”反登陆防御作战的火力核心,6军团集团军属炮兵21炮指部素来以“精锐”著称,长期拥有90%以上的编现比。即便是在严德发改革前,21炮指部都是编现比较高的台军单位;而如今该部队的编现比甚至不如2018年。可以判断的是,台湾当局现在大量扩充义务兵兵役时间,增加“义务兵”数量,已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毕竟台军在2021年的时候“一类作战人员”就只剩下3万人。如果到了地动山摇的那一天,台军的“一类作战人员”比我军远程火箭炮弹数量都少,那这仗肯定是在开始之前结束了。

“四个月好兄弟”要变成“一年的难兄难弟”了 来源:台防务部门

无论如何,理论上从2024年开始,台军将会每年至少训练10万名勉强堪用的补充力量,到2027年节点,在20万正规军之外就会有30万名预备役可用。要知道,自俄乌冲突以来,乌军先后扩编动员,使其部队规模从战前的21个机械化旅扩展到106个各种作战旅。根据开源情报的统计,而这个数字不包括各种亚速突击旅、海妖营等民族主义志愿者部队和7个炮兵旅部队;但考虑到这些民族主义营旅部队优先征召重刑犯等,具有较高的人员充实率,故而我们可以认为乌军的旅的数量在105个到110个左右。台湾的宽度和纵深远远小于乌克兰,而这30万预备役力量,战时补充进接近50个台军后备步兵旅里,确实是一支庞大的力量。

随着蔡英文为期四年的“小气候”即将结束,台海问题或许也将进入“最终章”。民进党当局在过去四年里一意孤行,导致两岸局势恶化;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域外强敌还是未来四年的执政者恐怕都不会停止“去中国化”的“台独”行径。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轰鸣声已经震耳欲聋、无法掩耳盗铃之际,有多少人愿意陪着“台独”妄想殉葬,这确实是每个台湾人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