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桂斌
长眠于花坛、树木之下,将骨灰撒在广阔的大海之中,相较于传统的殡葬方式,新形式的生态葬更加节地、环保。
济南市民政局、济南市文明办于清明节前发布《2023年清明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树葬、花坛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在济南,认可并选择生态葬的人越来越多。
生前喜欢花草
去世后回归自然
临近清明节,在济南玉函山安息园内,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只是传统的墓碑,在花坛葬的“花坛”前,不少家属拿着鲜花,前来祭扫已故的亲人。
“过来看看我妈,她‘走了’两年多了,都是让肿瘤给闹的,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市民胡先生说道,他母亲生前特意交代过,死后不愿意通过传统形式落葬,自己和家里人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决定以花坛葬的形式落葬。“我妈生前就爱养些花花草草,去世以后就让她回归自然吧。”
和传统的落葬方式相比较,生态葬更加环保、节地。以花坛葬为例,用大理石砌成一个大花坛,将逝者骨灰提前用可降解的袋子装好,等到合适的时机,许多逝者共同落葬。在经过一段岁月后,骨灰慢慢降解,然后再安排下一批逝者落葬,以此达到环保、节地的目标。海葬则更为直接,将逝者骨灰撒向大海,与大川河流融为一体。这两种生态葬不保留骨灰,而壁葬、塔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是保留骨灰的,其本质是增加了土地利用率,让土地空间更合理地利用,同样达到环保、节地的目标。
展开全文
花坛葬与海葬不保留骨灰,所以每当有一位逝者选择这两种落葬方式时,在花坛旁的大理石或海葬纪念碑上就会多出一个人的名字,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大理石上已经刻满了名字。
“选择花坛葬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多,今年清明节前共落葬了90多人,比以往都多。市民的意识也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接受生态葬。”今年玉函山安息园工作人员孙先生表示,目前玉函山安息园还开展了树葬、壁葬、塔葬等形式的生态葬,同样也有不少市民报名。
家属参与更有仪式感
生态葬没有“后顾之忧”
“海葬很有仪式感,家属亲手将逝者的骨灰撒向大海,送亲人最后一程,心里也能安心许多。”参与过海葬的市民陈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就开始承办海葬活动。近几年来,报名海葬的人数每年都会增加20%—30%。
“海葬需要结合季节和天气进行,每年的四五月份和九十月份,我们会和家属提前沟通好,将家属带到青岛,亲自将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家对生态葬有补贴政策,海葬的补贴是4000元,但海葬的总花费大约在2500元,补贴比花费还要高。
环保、节地是生态葬的目的所在。据了解,传统的墓地是0.8平方米可供2人使用,而花坛葬可以重复使用,并且一次可以供90多人落葬。相当于每使用一次花坛葬,就可以节省70多平方米的土地。
“生态葬还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后顾之忧,传统墓地每过20年就要续一次费,但时过境迁,很难保证每次都可以及时续费,而生态葬一次缴费后就没有其他收费了。”孙先生说。
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潘红春表示,近5年来,全省参加生态安葬人数约12万人,其中海葬约2.9万人,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生态葬。接下来,政府部门还是要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更多的群众接受认可生态葬。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服务项目,给老百姓多样化的选择,将生态葬这种形式展示给老百姓,进一步得到群众的认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