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 招考 篡改 恢复 部门

高考志愿被篡改:招考部门,恢复原志愿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6 17:00:02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14年:山西平遥本科第二批次志愿篡改案

7月30日,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考生梁继鹏以“棋茹司驹”网名发出微博称:自己是一名高考生,7月29日下午在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查到被新疆石河子大学录取,实际上本人并未报考这所学校,他怀疑志愿被人篡改。

8月1日下午,平遥县招生办和考生梁继鹏到当地公安局报案。当地警方已立案调查。

事件经过

2014年7月30日,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考生梁继鹏以“棋茹司驹”网名发出微博称:自己是一名高考生。

7月29日下午在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查到被新疆石河子大学录取,实际并未报考这所学校,怀疑志愿被人篡改。

8月1日下午,平遥县招生办和考生梁继鹏到当地公安局报案。

当地警方已立案调查。

事件调查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在得知此事,表示极大关注。

第一时间召开专门会议,立即责成相关部门指派专人积极配合公安网监部门认真严肃调查此事。

在查看招生考试网后台后发现,在6月30日之后,考生梁继鹏的高考志愿确实修改过一次。

装有修改梁继鹏志愿的相关数据信息的信封经密封后,已被送至当地公安部门。

预期结果

如果经公安机关查实,该考生所报志愿确系被他人篡改,此事又该如何处理呢。

展开全文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依据山西省高考招生报考规定,本科第二批A类填报志愿的时间为6月28日8时至7月1日18时,该考生的报考志愿在此期间进行了修改,最后修改的志愿视为有效志愿,应作为投档录取的依据,因此,新疆石河子大学是可以正常录取该考生的。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将继续关注此事,严格按照国家及山西省有关招生政策处理。 [1]

同时,通过走访公安部门相关人士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加紧调查此事,早日给考生和家长一个明晰的结果。中、高考招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表示,学生的个人信息是得到保护的,他们将坚决打击泄露学生信息、影响学生升学的违纪违规行为,保障每一位学生正常升学的权利。 [2]

事件启示

针对有考生反映称怀疑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一事,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表示,此事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他们会密切关注此事,同时再次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网上登录密码。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2014年山西考生填报志愿指南规定,考生可在规定的网上填报志愿时段内对已填报的志愿进行修改,考生每个阶段有两次修改志愿的机会。重新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即可开始修改操作,但任何人想要更改报考志愿,都必须有登录密码,而登录密码是由考生自行设置、自行保管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无权更改,招考部门也无法擅改学生所报志愿。

在这件事情中,如果考生怀疑被人篡改了志愿,我们建议该考生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会积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至于志愿是否被篡改、登录密码是如何泄漏的等问题,还需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核实。他再次强调,考生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登录密码,如不慎泄露,难免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15年:山西万荣高考生志愿被篡改 错过理想大学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王进

原标题:山西万荣高考生志愿被篡改 错过理想大学

高考成绩超过一本分数线28分,却因志愿被恶意篡改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就在许多考生拿到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时,山西省万荣县考生贾文林却遭遇了一次“天塌”般的打击,不仅无缘心仪的大学,还险些连大学都上不成。

近年来,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权益受损害的事情屡屡发生。面对种种“惊心录取”,人们不禁会问:被篡改后考生能否再恢复所报志愿?该如何补救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又该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重演?

5所院校“变”1所学校当时觉得天就要塌了

7月2日18时,是山西省今年高考网上填报一本志愿的截止时间。贾文林也是在这天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他人篡改。原本,他在一批A类院校中,填报了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5所学校,此后,却被改成只报考山西农业大学(二批A类)一所学校。

贾文林今年高考成绩543分,比山西省515分的理科一本线高28分。“7月1日21时30分左右,妈妈回来想看一下我的志愿填报情况,我打开电脑登录后,发现之前填报的院校都没了,却出现一所山西农业大学,而且两次修改机会都已用完。”贾文林说。“我当时觉得天就要塌了,爸爸妈妈和我都哭了,我们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一早便去万荣县公安局报了案。”贾文林说。

接到报案后,万荣县公安局立即组织民警展开侦破,网监大队民警先后赴太原、运城等地调查取证,并在万荣中学召开会议,敦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7月6日18时许,犯罪嫌疑人郑某在其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据警方介绍,郑某与贾文林有矛盾。郑某交代,他与贾文林是同班同学。今年6月29日,他通过本班QQ群获取了贾文林的考号及密码后,于7月1日13时许,在自家的计算机上用贾文林用户名登录并将其高考志愿篡改。

贾文林说:“由于之前拿到的密码是初始密码,自己修改后,大家都把新密码放在班主任那里留底,以免忘记密码重新申请的麻烦。6月29日17时30分左右,一位班干部还把密码发在了班级QQ群里,可能就是从这里泄露出去的。”

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天天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郑某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被万荣县公安局取保候审,其恶意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将被记入考生诚信档案,但由于超过网上报名截止时间(7月2日18时),贾文林已无法再改回原志愿。“报名截止之后,任何信息都不能再动了,山西高考考生有34万人,我们不仅要考虑个例的孩子,更要考虑大的政策和大多数考生的利益。”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主任马骏说。

要不就上后改的二批学校,要不就复读,这两种选择,对贾文林都是无情的打击。

7月19日晚,部分一本A类院校由于计划缺额开始征集志愿,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与贾文林取得联系,帮助其补报志愿。最终,贾文林被中北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录取。“孩子的成绩已经超过太原理工大学的录取线,这所学校也是孩子的理想学校,本来应能上的,没想到却被这样糟践。”贾文林的母亲范秀红哽咽着说,“现在他天天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不吃不喝的,我们大人看了心疼。”

高考后就读于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日后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发展前景。因此,高考志愿的填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选择。

志愿被他人篡改,给考生造成的人生遗憾谁能弥补?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尚无专门针对违背学生意愿、篡改高考志愿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也没有可借助的纠错机制,实践中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做法。

高考志愿被改多出于同学的恶作剧或报复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起高考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见诸报端:山西芮城县考生常某某高考志愿被篡改;河南周口市考生杨某霞的提前批军事院校志愿被改为一所二本院校;浙江萧山第二职高十多名学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这些案件多为考生的同学出于恶作剧或报复而为。

实践中,被篡改志愿的考生有的因录取时间还充裕而有机会重新填报,有的通过补录进入大学,还有的被迫接受改后的事实。无论如何,受害考生及其家庭都经受了一次惊心的历程,身心受损甚至抱憾终身。

该如何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山西黄河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薛宁认为,对于考生志愿被篡改案件,首先应该界定到底是谁的责任,如果是考生责任,那么其应该为自己的不慎付出代价;如果是第三方恶意偷盗,那么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考生提供一个救济渠道。“发生这样的问题,说明招生部门的制度设计仍然不够严密,这需要进一步用技术手段解决,比如指纹识别等,尽量把所有可能产生漏洞的地方都考虑到。”

薛宁说,对于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应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杜绝此类现象。被篡改志愿的考生也可以提起诉讼,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考生的志愿最后无法成功修改,考生可以通过对涉事个人及学校提起民事诉讼来降低志愿被篡改所造成的损失。”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主任马骏提醒说,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的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2018年:山西警方破获两起高考志愿被修改案 都为同学恶意篡改

央广网 08-28 07:31

央广网晋城8月28日消息(记者白杰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山西晋城警方本周宣布破获两起高考志愿被修改的案件。至此,山西已经连续三年发生考生高考志愿被同学修改,导致影响录取的事件。

今年的两起案件分别发生在晋州市的泽州县和高平市。泽州县第一中学的学生李某在8月1日报案说,自己的高考志愿被别人篡改,并且没有办法改回来,导致他没有被自己原本报考的学校录取。警方在网上核查、分析研判之后,锁定并且控制了18岁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他是泽州县本地人,跟受害人李某是泽州县第一中学的同班同学。警方调查显示,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未经同意,偷偷使用受害人李某的考号和密码登录山西招生考试网,修改了李某的高考志愿。受害人李某原本报考的是大庆师范学院,虽然高考成绩达到了大庆师范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但因为志愿已经被修改,没有能够被录取。

另一起案件也是发生在同学之间。8月1日,山西晋城高平警方接到高平市第二中学学生魏某的报案,说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导致没有被原本报考的山西医科大学录取。警方控制了19岁的犯罪嫌疑人魏某某,她跟受害人魏某都是高平市第二中学的学生,警方调查显示,高考前夕两人因为琐事产生矛盾。犯罪嫌疑人魏某某偷偷使用受害人无意中泄露的考号和密码,登陆到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更改了受害人填报的高考志愿的专业顺序,导致魏某没有被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

山西警方的通报说,以上两名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和魏某某,都因为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已分别被晋城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这个月初,山东一起高考考生被同学篡改志愿的事件引起舆论关注,受影响的学生最终被原本报考的陕西师范大学恢复志愿并且录取。至于山西这两例受影响的学生后续有没有得到补救或者赔偿,晋城市的教育部门今天没有回应。山西警方也表示,没有进一步消息可以提供,“没有什么更复杂的因素,这个案件很简单,也是小孩儿之间的恶作剧。毕竟是年轻人犯错误嘛,更深的背景还没有。”

记者查询发现,山西至少已经连续三年发生类似的案件,2014年,晋城凤华学校的高考学生任某被同班同学修改志愿,导致她被自己本来没有报考的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录取。晋中市平遥县的考生梁继鹏也是被同学改了志愿,被原本没有填报石河子大学录取。2015年,山西万荣等地,也发生了高考考生被同学篡改志愿的事件。

类似的事件在国内其他地区也有发生,并且引起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都对媒体提到这种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烟台二中老师今天郝翠娟告诉中国之声,二十年前就有学生在考试结束收卷子的过程中藏匿同学试卷的情况发生。针对这几年陆续发生的篡改志愿事件,学校和老师会提醒考生注意,“报志愿,密码好多孩子都会保存在手机里,或者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我们会告诉他这是不安全的,好朋友也不能透露这个密码,这个信息,但是这只是处在教育的防范的层面上,至于上升到法律的教育层面上,我觉得做得可能可能还不够。 ”

除了加强法制教育,郝翠娟也提出,希望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教育主管部门在报志愿的流程上,是不是应该更严谨?这个平台是不是是有缺陷?现在高考报志愿,大部分孩子都在自己家里报,然后提交,截止到某个时间就不能更改了。我感觉还可以有一个环节就是用去指纹、身份证去确认,确认了之后好了,就不能再更改了。”

对于篡改志愿的事件发生之后,各地的解决方式不同,郝翠娟也建议要形成纠错机制,维护考生权益。

2016年:山西连续3年现高考志愿被篡改 招考部门:恢复原志愿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娜

中新网太原8月29日电 (记者 李娜)继2014年和2015年后,2016年,山西省又有两名高考生被篡改志愿,未被志愿学校、专业录取。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29日表示,为被篡改志愿的高考生跨省恢复其原志愿学校难度很大。

山西省公安厅官方微信26日发布消息称,山西晋城警方破获两起非法入侵计算机网络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案。

晋城市泽州县第一中学学生李某与李某某(男,18岁,泽州县人)是同班同学。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偷偷使用考号和密码登录山西招生考试网,修改了李某的高考志愿,致使李某虽达到大庆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但未被录取。

另一受害者同样是被同学暗自登录了山西招生考试网篡改了高考志愿。

高考前夕,晋城市高平市第二中学学生魏某与同校同学魏某某(女,19岁,高平市人)因琐事产生矛盾。犯罪嫌疑人魏某某偷偷使用受害人魏某无意泄露的考号和密码,登录到山西省招生考试网,对受害人填报的高考志愿的专业顺序进行了更改,致使魏某没有被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均被晋城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复读考生梁继鹏因被同学篡改志愿,被没有填报志愿的石河子大学录取。

2015年,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考生贾文林的高考志愿被他人篡改。他在一批A类院校中,填报了5所学校,却被改成只报考二批A类1所学校,之后,因部分一本A类院校计划缺额,贾文林才被中北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录取。

对此,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晋城市高平市第二中学学生魏某已被山西医科大学录取,虽非护理学专业,但考生入学后可以向学校提出转专业申请。

而晋城市泽州县第一中学学生李某已被山西省内的吕梁学院录取,因其所报志愿学校——大庆师范学院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跨省恢复其原志愿涉及到两省、两校的招生计划,手续繁琐,时间漫长,难度很大,且没有先例。

据其介绍,高考前,山西普通高考考生网上服务平台分别在登录窗口、填报志愿使用说明入口、填报入口三处设置了红色警示字标,提醒考生保护自己的密码,并通过多家媒体向考生和家长发出警示。

在该警示中,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强调,任何部门、学校、个人均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更无权代替考生进行任何操作。若有向考生强行索要登录密码现象,考生可向学校、当地招生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如果考生怀疑自己的密码已泄露,可随时登录平台进行密码修改。若不慎将密码丢失或遗忘,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到报名所在县(市、区)招办登记、重置密码。

对于从技术层面完善报考流程,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技术部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