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之一,上海已经进入了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快车道的关键时期。当前,上海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有何特点?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年度报告》(下称“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下称“高转项目”)556项,2022年认定高转项目751项,累计认定项目15092项。
分领域看,这些项目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与上海重点产业高度契合。高转项目聚焦国家重点支持、上海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上海加快形成和强化“3+6”产业体系,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赛道”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是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新政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年度报告显示,高转项目“硬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高转项目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聚焦重点产业
2020年11月,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财政局等委办联合发布新版《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法》和《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2021年上海全面实施的高转项目新政,面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结合产业领域差异性,有针对性优化调整申报标准,加大了对新药、医疗器械研发、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项目的重点支持。
例如,创新药物往往核心专利形成早,成果转化周期长。高转项目新政放宽重点行业条件限制,在支持条件方面,提出获得1类、2类新药的药品注册证书,且在新药监测期的项目,其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的,可不受3年知识产权年限限制。2022年,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享受到放宽优惠政策,其研发并申报的项目2类新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顺利获得高转项目认定。
在高转新政引导下,2021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中,共有108项直接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占比19.53%,共有463项直接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生命健康、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占比83.73%。高转项目对上海加快强化“3+6”产业体系,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培育新动能、竞速“新赛道”发挥出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展开全文
2021年认定的高转项目中,约57%的项目产品具有替代国外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潜力。
“预计2021年认定的高转项目三年后将累计新增产值1056.71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新增产值超过1.9亿元,项目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比预计达1:8.91。这意味着高转项目不但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也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助力,一批上海 '隐形冠军'企业正在高转项目的支持下加速崛起。”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五年,上海明确要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5%。围绕这些目标,2023年上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大力发展四大新赛道,在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市场价值明显
年度报告跟踪了2018~2021年认定的高转项目,以及2016、2017年认定且确认为拥有发明专利的资质知识产权高转项目。根据历年数据,几个细分指标相比往年更有“含金量”。
年度报告显示,高转项目与前端科研衔接更加紧密,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带来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占比更大。2021年认定的高转项目中,127项为国家或市级科研计划立项项目,占比22.84%,比2020年提高6.15%;有62个项目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实施,占比11.15%,比2020年提升了2.63%。
在市场竞争力指标方面,高转项目销售额、利润额、出口额都提升明显。
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度上海市高转项目动态跟踪统计填报3004项目,销售额达1613.68亿元,比2020年增长15.83%。利润额达到504.29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71.92%。对比“十四五”和“十三五”开局之年,2021年高转项目销售额、利润额、出口额分别是2016年的2.08倍、3.73倍和3.48倍。
总体来看,民营企业在项目承担总数和比例方面继续保持主力地位。在2021年度上海高转跟踪项目企业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共计1707家,比上年度增长14.79%,也体现了高转项目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级的重要作用。
在2021年度高转项目跟踪企业中,填报为上市企业的共有264家,占全部企业比例13.31%。这体现了高转项目对上海企业以创新为动力,赋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高转项目还需要几个方面的提升,比如探索市场需求牵引的创新链全链条加速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快打造科技高浓度、资源高密度、创新高能级的产业创新“核爆点”。
“引导领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牵头建设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共同体。打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让各类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密切协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让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顺利转化,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