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常常觉得艾青写的这句诗特别适合用在杨振宁那一代归国的科学家们身上,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是如此珍重。可惜现在一提到杨振宁,我们迅速联想到的是他与翁帆那相差54岁的忘年恋。
在发妻尸骨未寒时,迎娶翁帆的这一决定,让杨振宁多年备受诟病。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用私生活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就,那就未免太过偏颇。
杨振宁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贡献,是百年难得一遇。杨振宁此人的价值和成就,从他1998年回国时,清华大学给他开出的年薪金额中,可见一斑。
年少赴美,奖与金,尽收囊中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作为一位教育家,自然对长子杨振宁的教育也颇为重视。
因为年代特殊,杨振宁的求学之路也随着父母的颠沛流离而一路辗转多地。1928年,也就是6岁的杨振宁跟着父亲到厦门读小学。读完小学以后,又因为父亲职位变动而到北京上学。
展开全文
但是北平局势不稳,杨振宁又回到合肥读书。虽然一路颠沛流离,但是并没有打消少年杨振宁的学习热情。他之后又顺利考入著名的西南联大。后来,他学业有成,拥有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从进入美国学习开始,杨振宁开启了他的黄金时代。杨振宁先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并且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获得博士学位对杨振宁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杨振宁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费米奖、拉姆福德等大奖,此时此刻的杨振宁开始扬名海内外。
在美国这许多年,杨振宁不仅获得诸多大奖,还拥有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蜚声国际的杨振宁当然是不缺钱的。虽然我们并没有可靠的来源明确知道杨振宁在美国攒下了多少财富。
但是在杨振宁归国后,他曾卖掉自己一处在美国价值120万的房子,更是总共捐出 600万美金给教育事业。杨振宁的财富由此可见一斑。
杨振宁年少赴美,他对现代物理学所做的贡献,可以跟牛顿还有爱因斯坦这样的殿堂级大师相媲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邓稼先称赞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米尔斯理论是“可比肩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
不得不承认,杨振宁是当之无愧的华人之光。用一句诗来形容,那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决定归国,百万薪,分文不取
可是这样的华人之光,竟然是美国国籍!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杨振宁的成就不菲,更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但是国人对杨振宁的评价却褒贬不一。除了杨振宁那段最为人诟病的“忘年恋”之外,还是因为他在学成以后没有归国,而是加入了美国国籍。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一直教育杨振宁“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但是一个拿着庚子赔款奖学金出国留学的人,在学成以后,没有及时回归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怎么都让人觉得杨振宁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因为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的事,父亲杨武之与其关系产生巨大的间隙。一直到2015年,杨振宁才不再做美国公民,再次加入中国国籍。
但是杨振宁真的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我看并不是这样。我们无意去揣测当年杨振宁出于哪种考虑,所以决定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但是在1998年,杨振宁回到中国的时候,他的行为都证明了他对祖国爱得深沉。
大家肯定会好奇,像杨振宁这样成就斐然的科学家如果在清华任教的话,应该拿多少年薪?答案是100万元。那可是1998年的100万元,据说当年北京的房价才2000多一平米。
我们可以由此看出清华大学对杨振宁的诚意,也显示了清华大学对人才的珍重。但是杨振宁是怎么做的呢?杨振宁的决定是分文不取。
不但分文不取,那些年反而还陆续不停给清华大学捐出了600万美元,甚至还将自己在美国的一处房产也变卖,并将卖来的钱捐给中国的教育事业。
而且虽然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他一直心系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杨振宁还曾在美国多个城市内进行演讲,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而很多外国人都是在听了杨振宁的演讲之后,对中国变成了友好态度。
杨振宁在1949年的时候曾经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和李政道一起合作。1957年的时候,两个人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使两人成为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
颁奖礼的时候,杨振宁的拳拳爱国之心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深情说道:“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如果说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也是“忘恩负义”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很难说谁真正具有奉献精神了。100万的天价年薪,这个数字在1998年毋庸置疑是遥遥甩开国内所有的大学教授。
对于杨振宁这样的人才,就算他接受如此天价年薪,或者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想必清华大学爱才心切,也会尽量满足。但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竟然提出“0年薪”的待遇,其高洁的人格可见一斑。
清华任教,设基金,捐款助学
杨振宁不仅“0年薪”来到清华任教。而且当老师,杨振宁是认真的。他在清华任教期间,不仅兢兢业业教学,而且还尽自己所能,设立基金,捐款助学。
80年代后,为了帮助更多国内的科研学者去往国外学习更多的先进知识。杨振宁从美国和香港募集到很多资金,并将募集而来的资金成立了一个名为“CEEC”的奖学金项目。这个项目的资金专门用来资助国内各个大学以及研究所人员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
短短十几年时间,前后有80名中国学者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而且学成后,他们也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间来到2000年,杨振宁一行人去南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在这次学术访问时,杨振宁决定捐资在南京大学设立以他为名的“杨振宁奖学金”。
以期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因家境贫寒而无力读书,期待更多的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媒体问杨振宁“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奖学金”。杨振宁深情说道:
虽然我父亲是大学教授,但因为通货膨胀,家里很穷,生活很艰苦,是奖学金帮我度过了难关。
近几年多次在大陆访问,看到不少青年学生因家境困难而影响学业,感到很伤心,所以就有了这么个想法。
杨振宁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中国有60余座一流物理实验室都是在杨振宁的直接或者间接帮助下而建成的。
更有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30多篇SCI论文,这让我国在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的科研水平被提高几十年。这些举动为我国在世界科学界争得了巨大荣誉。
另外,杨振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荐出国访问的1200多名青年学者,绝大多数都归国成为科学家的栋梁之才,为我国的人才储备做出的巨大贡献实在不能被任何人忽略。
单就这一点,杨振宁的功绩都足以彪炳史册。
为人师表,不图利,生活俭朴
杨振宁的功绩不仅可以彪炳中国史册,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名声斐然。
有一本名叫《自然》的杂志,有一期内容是评选了科学领域成就最大的20位科学家,范围还是古今中外的,入选的人都是牛顿爱因斯坦等科研大牛,而杨振宁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也是这20位科学家之中,唯一还在世的一位。
虽然杨振宁已经拥有如此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作为老师任课的时候,还是虚怀若谷。尽心尽力备课,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耐心为学生做好“领路人”的角色,不得不说,这样才真是不愧对“人民教师”这样的称呼。
杨振宁更是关心我国下一代的成长。1974年,利用回上海探亲的机会,杨振宁促成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复旦大学的交流协议。从此,国内的物理学发展开始和世界接轨。
次年,为了加强国内的自然科学科普工作,杨振宁又通过积极运作,让《科学美国人》这本杂志顺利进入中国。这本杂志乃是如今《环球科学》的前身,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版权合作的期刊。
这本杂志对国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国新生代成长起来的一批科学精英,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受过此杂志的影响。
还有中科大的“少年班”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个传奇的“少年班”就是在杨振宁的倡议下创办的。里面很多少年都成为了各个科研领域的佼佼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和杨振宁是有很大关系的。
虽然为我国的人才储备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但是杨振宁并不图利,相信大家都可以从他“零年薪”任教清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可是世人偏偏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诸多误解。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杨振宁最为著名的不是他的科研成就,反而是他的那一段“忘年婚”私事。他的妻子翁帆被认为是“目的不纯”。
但其实二者在结婚以后,她也将近捐赠给清华大学200万美元。而且他们所住的房子,装修普通,陈设非常简单,与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居摆设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杨振宁和妻子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反而总是将自己的钱捐出来,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百岁生辰,捐私物,鞠躬尽瘁
杨振宁和妻子生活俭朴,但是对于捐钱捐物给教育事业却从不吝啬。
2021年,杨振宁在即将迎来百年生日之际宣布要将他办公室文章手稿、影像资料、字画雕像等2000余件艺术品无偿捐赠给清华。但是杨振宁也没想到,这次的捐赠会再次引来舆论。有人说:“这是感觉内心过意不去?捐点东西?”
不得不承认,总是会有人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别人的动机。杨振宁也并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舆论质疑。
2004年,杨振宁教授与翁帆女士在汕头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手续时,就有铺天盖地的舆论说杨振宁“回国养老就算了,还娶了个孙女当老婆。”
而在2015年,已经90多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放弃自己的美国国籍改为中国国籍,当时舆论再次哗然:“感觉说不过去?光明正大地回国养老”。
杨振宁表示“都是我的错呗,我连呼吸都是错的呗。”当然此话是笔者的戏言,想必杨振宁老先生看见这些舆论,也只会淡然一笑,不放在心上。“清者自清”“夏虫不可语冰”。
比起那些键盘侠,杨振宁先生才是真正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更是在百年生日之际,捐出自己的2000多件艺术品。
要知道,他们这些科学家的办公室文章手稿等资料可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可以放进博物馆的重要物品,而这些东西,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杨振宁先生能够无偿捐出这些物品,无疑又是为了造福世人。这样不为名利,只为别人的科学家,请再多来一些吧。杨振宁先生这也算是为了科研事业鞠躬尽瘁了,实在不应该再承受更多莫须有的恶意揣测。
结语:
纵观杨振宁到现在的人生,不得不说是很顺遂的。年少赴美,名利双收,老年又有知书达理的翁帆陪伴在侧,而他为中国科教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更是足以彪炳史册。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我们只是津津有味于他与翁帆小姐的“忘年恋”,未免就太过狭隘了。我们更应该去重视去谈论的是杨振宁先生“零年薪”任教清华,并捐助600万美金给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举动。
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杨振宁先生这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珍贵品质,那样我们的祖国也会越来越繁荣昌盛。那时候,便真的是“这盛世,如你所愿”。
参考文献:
1.柯秦;简葆祖;;杨振宁教授谈人才培养与科研方针[J];世界科学;1980年04期
2.七风;;美国的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J];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05期
3.王玮;诺贝尔科学奖百年从一套书到一场展览[N];光明日报;2000年
4.金振蓉;杨振宁谈百年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00
5.薛冬 科学时报记者 刘振坤;中国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N];光明日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