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对奥运金牌的渴望程度已经趋于平淡,波澜不惊,但是胜利总是让人愉悦的,所以,讨论一下金牌数,可以理解。
希望我的预估会被打脸。我估计东京的金牌数可能会和里约金牌数持平,误差会在正负3之内。
自参加1984年我们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我们队在奥运会奥运夺金数总体呈抛物线形,在2008年本土的北京奥运会上达到顶点51(48)枚后,逐渐下降,在里约奥运会上回落到26枚。
我们历届奥运会金牌总数:
1、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我们 15金。
2、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我们 5金。
3、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我们 16金。
4、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我们 16金。
5、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 (2000年) 我们 28金。
6、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 (2004年)我们32金。
7、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 (2008年)我们 51金。
8、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2012年)我们38金。
9、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2016年)我们26金。
总体来看,金牌数大致可以反映一个周期里,国内竞技体育的水平,比较准确。
这些金牌里,大部分来自游泳、跳水、乒羽、体操、举重、射击,这些项目都是我们队的优势项目,偶有起伏,但不大,基本可以保证每届奥运会都有金牌进账。其它项目偶有金牌进账,但没有绝对把握,属于得之欣然,败亦可喜的范围。
展开全文
东京奥运会上,我们队的金牌大头依然会出自这些优势项目,但数量可能会比之前要少了。其它零星的金牌入帐会在田径、自行车、击剑、赛艇、皮划艇、体育、女子摔跤、女子柔道、女子拳击等等项目。
东京奥运会,优势项目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下滑的迹象。
游泳
我们泳坛一哥孙杨被拒在奥运大门之外,稳稳的两个夺金点没有了。这是个损失,是体育外+交的一个大失误,孙杨的师弟、师妹们,能把损失的两个夺金点找补回来吗?很难、很难。
乒乓球
从没有哪一届奥运会,人们会对乒乓球有过担心,向来都是自信满满,不包揽金牌就算失败。但是在东京奥运会上,担心来了,好像哪一个单项都没有绝对把握,伊藤、张本两个人让国乒的参赛选手心里没底了,这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刚刚听说,本届奥运会上,乒乓球运动员的一些小动作,比如擦球台、对球吹口气,都被列入违例的行列,这真是奇闻,国外为了一块乒乓球金牌,也是拼了!
羽毛球
和乒乓球一样,莫名其妙地,就有了衰落的样子,以往绝对优势的女单、女双没了,都得拼了命才能有机会,男单、男双也是同样的局面。我记得是里约还是伦敦奥运会上,国羽还有闲心打打假球,现在这个念头应该没有了吧?没有绝对实力的支撑,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玩伤了。
体操
经历了北京的辉煌,一批实力选手走了,一批批新鲜血液补充了进来,不知怎么回事,这些新血液没有老选手们让人放心,里约颗粒无收的尴尬,会不会在东京继续,天都不知道。
射击
规则的更改,让金牌变得神秘起来,究竟能不能拿金牌,实力的因素已经退居其次了,偶然和运气的因素上升,有几个射击运动员心理强大到“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
这是自身的变化,还有场外因素的影响呢?
除了北京奥运会,我们拥有主场之利的时候,裁判们没为难我们选手,看看北京之后的伦敦,里约,为为难我们运动员的事少吗?尤其是那些打分项目,明亏、暗亏都不会少。我们没有国外人理直气壮要重赛的勇气,只能打碎了牙和血吞。
金牌,能拿,但不会那么容易了。总数呈下降趋势,加上其它项目的零星收获,我觉得,要超过里约的金牌数,难度很大,能持平就不错。
但是没联系,拿金牌全国人民高兴,没拿金牌也没啥大不了的,我们不需要靠一块奥运金牌去证明什么!
在北京奥运之前,包括运动员在内的我们人对奥运金牌的渴望,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地步。
一枚奥运金牌,不仅会让运动员得到崇高的荣誉,还有丰厚的物质奖励(1992年的时候,奥运金牌得主的奖金就高达200万元人民币)。更新的的是,金牌得主退役后的安置非常好,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而培养出了奥运冠军的单位,也一样会有耀眼的政绩。所以,上上下下,对金牌的渴望,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
北京奥运之后,一方面人们对奥运金牌“审美疲劳”了;另一方面,运动员们获取物质回报的途径更丰富了,比如策划代言、转入职业赛事等等。
这些其它途径能得到的物质回报,可能比奥运金牌要大得多,导致有一部分运动员不再以奥运金牌为目标,而是以能参与、能展现自己的竞技水平为上。比如里约奥运会上冒出来的“洪荒少女”,就是代表。
同时,民众也对金牌看淡了,不再苛求运动员拼伤拼活也要拿金牌,拿了银牌就是失败,这种认知已经远去。
所以,今天来谈奥运金牌的话题,大家都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能拿三十块金牌还是五十块金牌,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竞技水平真的就有多高,同样,没拿金牌也不能说明这项运动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终极目标,还是回归的全民健上来。
以上,都是胡言乱语,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