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北京国际时装周上,一位须发全白的老人,凭借着健美的身材、矍铄的精神,走上了T台,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帅爷爷”,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不想虚度生命,图个高兴!”
这位快乐老人,就是关东汉子王德顺。如今,东北老头又刷新了众人的认知,飞向了蓝天。
时装周最酷的爷爷
2015年3月,一场以“东北大棉袄”为设计元素的时装发布会上,一位老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尽管已是白发苍苍,但他挺拔健壮的身材、激情飞扬的神采、矫健有力的步伐,让观看者完全忽略了他的年龄,而这时的王德顺已经79岁。
或许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过了60岁就应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可王德顺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晚年生活。
他年近60岁创立“活雕塑”,64岁踏入演艺圈,79岁登上T台,他身上那种“无龄感”的态度,被很多人追捧。
展开全文
50岁进健身房,30多年坚持不懈地锻炼下来,让王德顺练就了一副好身材,这也是他被请到T台的主要原因,其实也可以说是纯属巧合。
他的女儿王逎在时装发布会上负责音乐,而设计师偶然从王逎的手机上看到了王德顺的照片,就问:“这是谁呀?挺精神的。”王逎自豪地回答道:“这是我爸爸”。
设计师就把王德顺的照片拿给了服装公司的总裁,总裁哎呀了一声:“这是我的老师!”
1987年,王德顺接受北京时装俱乐部的邀请,为中国服装博览会培训时装模特,这位总裁正是当年他培训的学生之一。
虽然培训了那么多学生,但他自己却从来没有走过秀,接到学生的邀请,他欣然接受。
没想到,设计师将时装发布会的开场和结尾都交给了王德顺,让他即兴发挥,动作只要与音乐氛围一致即可。
开场的音乐是暴风雪,“呜、呜、呜”狂风大作,王德顺身穿东北大棉袄,用哑剧表演了一段逆风而行。这种完全不同的时装发布会开场方式,让观众大开眼界,也让设计师对王德顺刮目相看。
在谢幕演出时,设计师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尝试,让王德顺光着膀子出场。结尾音乐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王德顺一听,这是表现东北汉子,于是他就甩开胳膊、大踏步走上T台,他飘逸的银发、结实的肌肉、强大的气场,瞬间引爆全场,最后他一个潇洒地转身,走出了东北豪放的气质。
这次走秀,让王德顺瞬间走红,连续数日,王德顺的照片在网络上不断被刷屏。
许多网友在他的微博下留言,有叫“爷爷”的,有叫“高龄青年”的,还把他当成偶像,让79岁高龄的他成了一位时尚达人。
爷爷玩转影视圈
王德顺的走红并非偶然,他从24岁投身话剧表演,之后又演了十几年的哑剧,正是多年积累,才让他在T台上大放光彩。从这以后,王德顺的商演和影视邀约越来越多。
2015年,他参与拍摄的影视剧有15部。王德顺在剧目中,多是扮演性格特点强烈的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演过绅士、皇上、神仙……
很多与王德顺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的心理年龄还不到50岁,在他看来,衡量一个人老与不老,要看这个人敢不敢去尝试之前没做过的事情。
王德顺65岁那年,开始拍电影,为了走入影视圈,他完成了很多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
2001年,一个导演无意间看到关于王德顺的一次电视采访,王德顺说:“都说80岁太老,可是在我看来,80岁还得塑造自己,提高自己。”
而这股狠劲,正是电影里角色所需要的,于是,导演辗转联系到王德顺,邀请他出演这个角色,根据剧情的需要,他需要学会骑马。
导演考虑到王德顺年岁已高,建议使用替身,而他却坚持要自己演:“演员一定要自己做,如果都用替身了,那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剧组就把王德顺带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马场,让他和几个年轻人一起练习,每天3个小时。
骑马非常耗费体力,那几个年轻人每练习30分钟就休息一次,而王德顺从不休息,他一鼓作气练完3个小时。
王德顺说,之所以不休息,是因为他比别人笨、比别人老,他就要用更多的时间,把骑马练好。
两个月后,从跟着马走、到跟着马跑,最后他能两手撒开骑马。靠着这股执着和不服输的劲头,王德顺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把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在拍摄电影《重返20岁》时,78岁的王德顺骑着拉风的摩托车,紧追着心仪的恋人,仿佛真的回到了20岁。
这是王德顺第一次骑摩托车,但他一点也不害怕,一加油门、车就飞了出去。
王德顺说,自己个性中有些狂放的东西,又夹杂着不少顽童的脾性。正是如此,才敢于挑战很多同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他从小梦想成为科学家,却误打误撞当了演员,他的一生相当传奇,可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当话剧演员,却因病终止
王德顺出生在沈阳,因为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多,小学没毕业他就辍学了,那个时候,他喜欢搞一些小发明。
他想创造一个直升飞机,就弄一个罐头盒子里面装上水,做一个螺旋桨放在上边,然后在盒子上扎一个眼放到炉子上,等水开了、喷气,螺旋桨就转了起来。
19岁那年,他在沈阳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后来又进厂当工人,但这两样工作他都不感兴趣。他喜欢下班后,到工人文化宫学习唱歌、跳舞,还有话剧。
1958年,辽宁电视台到文化宫挑选广播剧演员,王德顺被选上了,出演《野火春风斗古城》里面的杨晓东。这次演广播剧的经历,让他找到了兴趣所在。
两年后的一天,当他路过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就直接走了进去,问里面的工作人员:“你们要不要学员,我来考试。”
话剧团给他出的题目是:与女朋友约会,女方没有来,男方特别着急,演一个小品。紧接着,又让他唱歌、跳舞。
5天之后,厂领导找到了王德顺,让他去话剧团报到,就这样,24岁的王德顺参了军,成了一名文艺兵。
起初,他是作为替补,与老演员搭戏,没过多久,悟性好、演技好的他就担任主角,这一演就是10年。
1974年,王德顺转业到长春话剧院,他积攒了十几年的表演功力,很快也在这里展现出来,迎来了事业的黄金时期。
可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他在出演话剧《万水千山》时,突然昏倒在舞台上。
昏倒,本来是剧情的需要,警卫员喊三声“教导员”,他就会醒来。然而,三声之后,王德顺还是没有醒过来,警卫员又喊了一声,他还是没有反应。
情急之中,一个演员转过身、背对着观众,扇了他一巴掌:“王德顺,该你说话了!”这才把他叫醒。
醒来后的王德顺有点蒙,不知道眼前发生了什么,旁边的人就小声给他提醒台词,然后搀着他走到舞台前,他说完一句台词,大幕就关上了。
这次晕倒,王德顺以为是自己全情投入演出导致的,可万万没有想到,他当晚骑车回家的路上,再一次晕倒,人就躺在了雪地里。
第二天,医院的检查结果是,他患了窦性心律不齐和植物神经紊乱,医生说他演戏太投入了,植物神经紊乱的后果就是精神病,让他不能再演戏、不能这么投入。
对于医生的建议,王德顺没有重视,他觉得没那么严重还继续去演出,结果演到要昏倒的剧情时他又迷糊了。
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妻子和医生的劝说下,他离开了舞台。之后的一年,王德顺不敢接触戏剧,转到了剧院行政岗位,可不能演戏比患心脏病还痛苦。
恰逢中央戏剧学院的丁扬忠教授,到长春话剧院讲学,他告诉王德顺:“演员演戏是表演角色,而不能真正地成为那个角色。”
这句话顿时打开了王德顺的心结,他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又有救了。
为哑剧,年过半百做“北漂”
1983年的一天,王德顺代表单位到长春一所聋哑学校演出,他发现那些失聪、失语的孩子们,对他生活化的动作和表情异常敏感。
他意识到,有些场景不用语言,完全用动作来表现,会让观众更加震撼,于是,他删掉台词,只用肢体动作来呈现剧情。
此时的王德顺已经48岁,学别的或许不晚,可鼓捣哑剧,就不太容易了。
那段时间,王德顺基本都泡在聋哑学校,试图从孩子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中,探寻者哑剧的表现方式。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有意识地观察人和动物,比如他要学鸡,就买一只鸡,模仿鸡走路。
此时,王德顺的妻子刚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毕业,夫妻俩就合作创作了几部哑剧。王德顺本来准备信心满满地大干一场,可刚刚兴起的东北二人转走红,他们的节目无人问津。
王德顺正处于苦恼之时,丁扬忠教授寄来一封信,邀请他到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会上,王德顺表演了哑剧《人与蛇》,引起了德国朋友的注意。
他们表示,如果王德顺将这部剧从十几分钟改成一个半小时,将推荐他参加2年后在德国举行的世界哑剧节。
王德顺兴奋不已,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要带着全家人到北京发展哑剧。
这一年,王德顺50岁,他在当地教时装模特,小有名气,生活过得也较宽裕,如果舍弃这些,做“北漂”在周围人看来,是一个不理智的行为,就连妻子都质疑他的想法。
妻子想的是一家子人的生活怎么办,而王德顺想的是发展哑剧,但两个孩子都愿意去北京。最后,一家四口扔硬币做决定,如果国徽朝上就去北京。
1985年,王德顺夫妇带着17岁的女儿、11岁的儿子来到北京,他们寄居在一个熟人家里,一家四口挤在一张双人床上。
王德顺和家人组成了一个家庭剧团,妻子编戏和排戏、女儿钢琴伴奏、儿子报幕和打灯光,但他们没有剧场演出的机会。
王德顺就想,高校里的学生有文化,更能接受哑剧这个形式,就主动上门请求演出。
当时一场演出的费用只有一两百元,但为了生计,王德顺只能接受,然而生活带给他们的磨难,才刚刚开始,他们没有固定住所总是搬家。
经过一年半的等待后,王德顺终于迎来了德国大使馆的哑剧审查,就在节目审查的前一夜,他寄居的朋友家突然来了亲戚,夫妻俩被暂时请了出去。
他们没有地方可以去,就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走到王府井时,开始下雨,两个人就在地下通道避雨,然后找了张报纸坐了一宿。
妻子说“我们到了人生最低谷”,王德顺则回答“到了最低谷就开始往上走了”。
他在给妻子,也是给自己希望。即使在那个时候,王德顺也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反而是认为这条路必须得走。
第二天一早,朋友家的亲戚走了,王德顺回到朋友家中倒头就睡,等到下午醒来,赶到剧场时,舞台早已经布置好,再一看,一脸倦容的妻子在舞台一角的长椅上睡着了。
这一刻,这位东北硬汉的眼睛湿润了。他告诉自己,为了妻子,也一定要以最好的舞台表演,赢得这次机会。
那天晚上,王德顺在演出时,特别有激情。哑剧演完,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康恩泽上台来,紧握住了他的手,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就邀请你这台戏,去参加哑剧节。”
1987年9月,王德顺应邀赴德国,参加第十二届国际哑剧节,他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随后的几年中,王德顺被邀请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经历了8年“北漂”之后,他们一家终于在北京买了房,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王德顺已60岁,每次演出总感觉有些吃力,因为哑剧演出一个人要演一个半小时。
子女们也担心父亲的身体吃不消,都不赞成他继续演下去,可是对于艺术钟情的他,怎能就此止步呢?
1993年,罗丹雕塑艺术展在北京举行,王德顺看完之后,一个新的想法又出现了,他要和青铜雕塑一起演出。
活雕塑表演不仅要展示故事,还要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肌肉、线条和造型,欣赏人体美。王德顺的年龄要练成与雕塑一般的身材,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年纪不饶人,但王德顺肯下功夫,他每天在健身房锻炼4个小时,从跑步、游泳,再到器械。
3年的时间,王德顺在花甲之年练出了一身肌肉。他身上刷上颜色,站在那里,让人分不出,哪个是活人、哪个是雕像。
85岁冲上云霄
T台走秀,火遍全网之后,王德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找他拍影视剧的剧组也多了起来,除了奔走于各个片场之间,他就与妻子在家照看孙女。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即风光也美好,然而,王德顺却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为之惊叹的事情,他要考取私用飞行驾驶员执照。
但前提是,他要体检合格,而此时的王德顺已经85岁了。
在飞行人员体检鉴定中心,有一项检测是将身体绑在转盘上,左右各转多少圈后、停下来,测试者进行直线行走,立刻分辨出东西南北,还要准确地报出身份证号。
王德顺通过了这项测试,主任医师却不给他签字,问他多大年纪,然后很疑惑地看着他:“85岁了,你开飞机干什么?”
王德顺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开飞机,就来学习了。”这就是他的风格,想到了,就会立刻去做。医生还是有些担心,就让王德顺增加平板测试,他顺利完成后,主任医师才签了字。
当体检报告送到民航局进行审核时,工作人员同样因为年龄问题,让王德顺增加了尿检、超声心动和核素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王德顺各项指标均正常,他终于拿到了民航局签发的体检合格证。
然后,一摞子飞行理论专业书籍,摆在了王德顺的眼前。
这些内容,他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再加上年纪大、记忆力远不如年轻人,难度可想而知,但他却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他都用于看书、背单词,30天后他以82分的成绩通过了理论考试,得到登机操作的机会。
第一次坐进驾驶舱,王德顺兴奋不已,但看着眼前的仪表盘、几十个操作键,还有屏幕上复杂的数据,他顿时蒙了。
还好,在教练的指导下,经过15个小时的飞行训练,他基本掌握了驾驭飞机的方法。85岁的王德顺,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课程。
2021年8月的一天,王德顺在北京的一个机场驾驶轻型飞机冲上蓝天,完成长达40分钟的飞行。
飞行中,他还独立完成拐弯、爬高等多项操作,如愿领取了飞行执照,同时也刷新了我国飞行学员最大年龄纪录。
当身穿白色飞行员制服的王德顺,从飞机驾驶位走下来时,现场的教练和学员都鼓起了热烈地掌声。这一次,王德顺又像以往一样,在挑战自我中,取得胜利。
现在,王德顺依旧保持着每天2小时的健身,每周还会做一次溜冰练习,而他的身体素质、耐力、姿态,让健身房里的很多年轻人都为之折服。
虽然,王德顺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他最喜欢的就是别人叫他“年轻老头”。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才能调慢衰老的速度指针。
他说,生命只有一次,对于向往的事情一定要勇于体验,只有敢想敢做,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王德顺在85岁时,取得了飞行执照,但他的“彪悍”人生并未结束,不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1]《沈阳晚报》,《81岁“中国励志爷爷”坚持拍戏健身:人生没遗憾》
[2]《北京日报》,《敢想敢干!一生挑战自我的王德顺,85岁高龄拿下飞行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