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淼
旅行与淘书,乃是人生的两大乐事。
对于我个人来说,旅行与淘书,淘书与旅行,其实就是一回事——我的旅行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不是逛书店,就是在逛书店的路上;我有一本旅行日记,随身带着,随时记录一些旅行的见闻和感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写的是关于淘书的种种:今天去哪里淘书了,在哪里找到一家旧书店,在那里泡了多长时间;或者想淘到什么书,已经淘到了什么书,得到了怎样的惊喜……琐碎如此,不一而足。我喜欢陌生的城市,更喜欢流连于这些城市中的大大小小的书店,只有这些书店,或者旧书摊,能够让我迅速熟悉这些城市,让我了解它们的追求,了解它们的情怀。
在旅行中淘书,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纪念。每到一座城市,我总会买几本书留作纪念,在扉页上郑重其事地盖上书店的印章,然后工整地记下购书的时间、地点,有时还会记下买书时的心情和感受。比如,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板桥杂记》扉页,我曾经写下:“贵阳是一个颇觉无聊的城市,倒是有几家可心的书店。在‘三联达德书院’买到了久觅不得的《板桥杂记》,亦快事也!复去书院的茶室品茗,翻阅刚刚到手的新书,心中有的只是欢喜。”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神游玉龙山》扉页,我曾经写下:“在黑龙潭公园附近的‘席殊书屋’买到此书,作者李霖灿乃是丽江的荣誉公民,且是著名学者,此书当有可读。出来书店,在古城纵横交错的小巷里胡乱漫步,正当小雨如丝,飘飘洒洒,走在被雨水打湿的五花石板上,真有隔世之感。”
有趣的旅行书也是我最喜欢收集的门类之一,我在书架上专门留出几格,用来摆放这类书籍。我经常会把这类书籍当作旅行向导,规划路线,设计攻略,即便身不能至,也可以通过这类书籍卧游一番。特别是一些地方史志、人文地理以及风土人情之类的书籍,诸如中华书局的《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西北行记丛萃》等等,这类书籍既能够让我了解所写之地的历史沿革、风俗物产和人文传说,书中还往往收录大量的地图图录,学术性与可读性并存。而且我自己也同样喜欢写作旅行类的文字,我不讳言:一个人走在路上,边走边写,边写边走,居无定所,浪迹江湖——在我曾经年轻的心灵中,这就是最值得追求的理想生活。
旅行与淘书,我觉得有两个时间点最感快意:一个是淘书之后,找一家干净的饭馆小憩,首先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好饭菜,在饭菜上来之前的短暂空隙里,休息一下劳累的身体,然后随手翻阅刚刚到手的新书旧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及个中乐趣,在此不多赘述。另一个是吃饱喝足之后,回到宾馆的房间里,把窗帘拉严,只开一个床头灯,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我曾经住过很多旅馆,有些有印象,有些没印象;有些条件不错,有些条件一般。年轻时尽选小旅馆栖身,图的是实惠;人到中年,依然喜欢那些貌不惊人的连锁旅馆,图的还是实惠。事实上,大旅馆也好,小旅馆也罢,它们都是旅人暂时驻足的驿站,只要能够让我心无旁骛地享受孤独,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