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端午节的意义

纪念端午节的意义(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1 21:49:40 浏览10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文化传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化传承是一个沉重话题,如何“正其义,传其神”“功当代,利千秋”!

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记念屈原,我们都是答不上,答不好,更不说做很好!承上启下!

节日经济:

每个节对消费是一大拉动,改变生活方式,发展旅业,关爱亲情,提升生活质量!

端午节的“午”:

午时为阳辰,端午是端阳,是登高顺阳的开始。祝福每个人正气满满,日子阳红!

端午节的男人气概,就是阳盛的表现,在龙舟竞渡中高升。

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

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

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

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为何端午节不快乐?看看诗人的愁,恨。羞。真的不快乐啊!唯有喝酒,发力龙舟,高远前路!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屈原、曹娥还有谁

农历5月5日,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现代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新石器时代,广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种几何印纹图形陶,其印纹为"龙",出土的陶制坛坛罐罐为烧煮食物之用。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部族,史称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仍有百越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百越族人少部分演变为南方少数民族,大部分百越族人,已融入到了大汉民族中了。端午节是百越族创立的祭祖节日!

端午节在后来的春秋时期,就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盛行了。早期端午节的流传和纪念分为三个版本:

一,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其倡导举贤任能、富国强兵,楚国鼎盛;当时屈原力主楚国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残遭谗言去职,流放沅、湘流域,后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亲眼目睹楚国被侵略践踏将亡,屈原怀才不遇、忠言遭馋陷、悲愤之情填膺…,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头绝然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篇章!

楚国百姓得知屈原投江之死后,为防鱼儿吃掉屈原身体,纷纷用楝树叶外缠彩丝,包饭投江…,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并在每年5月5日吃粽子、喝雄黄酒、举行龙舟竞渡,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在春秋时期的江浙一带,端午节是来纪念伍子胥(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伍子胥深得吴王阖闾信任,忠心帮扶吴王破强楚,北威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呈兴盛之势。后受越国贿赂馋言陷害,吴王竞赐伍子胥宝剑以死。伍子胥死时,悲愤地告诉左右邻人:"我死后,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城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亡吴…"。伍子胥,其悲其壮,横贯千古!

三,另外有传说,江浙一带,东汉曹娥,其父溺江数日不见尸身,十四岁的曹娥于农历5月5日投江寻父…,县府知事为曹娥立碑,并让弟子邯郸淳作诔文颂扬。曹娥墓在浙江绍兴;后传晋文公为曹娥手书碑文;曹娥投江殉父之处建了曹庙,寻父之处为曹江…。曹娥实为史上孝悌忠烈女子之一!

端午节,人们为啥要插艾叶、喝雄黄酒呢,这看起来,好象与纪念无关;起因:早在先秦时期,人们普通认为5月为毒月,5日为恶日,故有流传久远的,人们喝雄黄酒、插艾叶驱鬼邪之俗!

尽管史上端午节纪念版本不一,但屈原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加之官府推崇,端午节最终成了纪念屈原为主题的日子;先贤、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最后胜出!

端午节,文化内涵深厚,流传久远,逐渐正式成为了,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真的是纪念屈原吗

可以明确地讲: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

我们来看看过端午节的几大风俗:

1,吃粽子;

2,挂菖蒲和艾草;

3,饮雄黄酒;

4,龙舟竞渡。

其中的2和3两项与纪念屈原可以说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为了有辟邪消灾,后一个祛病防疫有关。我们再看1和4,吃粽子我认为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吃食习俗,因为端午在夏天,一般的米饭都容易坏,而粽子一般就不易坏。龙舟可能是古代的独木舟演化而来的,龙舟追求的是速度。如果用来救人,可能真不适合。 

试想,如果是为了记念屈原,包粽子是为了防止鱼食吃屈原的身体,如果把米饭包起来,鱼怎么吃,钓过鱼的朋友都清楚,鱼爱吃的都是散碎食物。粽子投入水中更象是引诱鳄鱼这样的大型水生动物。

我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代的夏祭

因此,我认为端午节首先与传统历法是关联的,她也许是来源于古代的夏祭。在传统上有春祭(清明),秋祭(上元节),冬祭(过年),独缺夏祭。

古代,人们其实都有两种崇拜或信仰:一种是对天地自然的崇拜或信仰;一种是对祖先崇拜或信仰。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离不这一点,差不多都是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我认为端午节也不例外,很有可能端午节的主要祭祀对象就是“龙”。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正是《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的卦象,比如端午节的两大民俗:吃粽子和龙舟竞渡更象是祭 “龙”。

龙源于江河崇拜或水崇拜

“龙”前半身更象是鳄鱼,后半身象蛇。在古代人们崇拜或祭祀的是一些凶猛的动物,在古代南方水网地区,鳄鱼和大莾蛇可以说是比较常见又凶猛的动物,在古代人们应该对它们很是惧,龙可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亦兽亦蛇的一种动物。

龙在古代传说中通常是亦正亦邪,龙可以呼风唤雨,布霖人间,这是她们正的一面,亦可水漫金山,这是她们邪的一面。这种形象也正符合了江河的本性,龙是不是就是江河的化身,龙崇拜或信仰是不是就是江河崇拜或信仰。也可以说是水崇拜或信仰。

龙舟要刻成龙形或画成龙状,投下粽子让龙吃,好让她们不让江河泛滥,又能风和雨顺,这就是我理解的端午节,当然也可在端午节记念屈原、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