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在经济基础并不发达的海南建设自贸港,不仅是全新的探索,更是十足的挑战。
目前,按照既定时间要求,海南已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主要包括64项工作任务、31项建设项目和27项压力测试事项,都在紧锣密鼓推进,确保今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明年完成封关各项准备,2025年底前全岛封关运作。
2025年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转变;意味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转变。
4月12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封关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够吸引大量企业汇聚到海南来。若要实现,着力点应放在“政策创新”上。
↑2023年2月12日,海口港集装箱码头,货轮来往穿梭,络绎不绝。据视觉中国
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
海南正在建立特殊的税收制度——“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一方面,岛内将实行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出入境从事经贸活动更加便利;另一方面,海南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些都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进口产品零关税,“两个15%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收入所得税按15%征收),这意味着未来海南经营、办厂、开公司将是运营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迟福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应该把封关运作政策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相关政策。
“两个总部基地”, 即中国企业进入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任务,是2025封关运作政策创新的着力点。
今年3月初,海南制定了《支持“两个总部基地”建设的核心政策举措》,并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该政策举措主要包含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公民、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工作人员享受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企业享受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等15条举措。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深化海南与东南亚各国家和地区合作,并推动人员、运输往来便利。
展开全文
4月13日,2023海南自由贸易港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受访专家认为,构建“总部基地”的政策体系,重在做好海南自贸港政策与RCEP规则叠加。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认为,海关监管是海南封关运作的重要条件与任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基地建设中,需要推进RCEP原产地规则与海南自贸港政策的对接。
“政策重点在于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迟福林指出,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前落实我国在RCEP中对东盟国家的“零关税”商品承诺表,便利其他成员国经海南分享中国大市场。
他认为应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完全累积原则,支持企业在RCEP成员国的加工增值部分计入海南的增值部分。比如企业在RCEP其他成员国和海南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零关税”进入中国大市场。
“核心问题是解决和RCEP政策的叠加,或者把RCEP政策在海南先行先试,让海南成为RCEP的先行试验区。”迟福林表示。
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势在必行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关于“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要求,2025封关运作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和发展优势相融合,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交汇点创造至关重要的条件。
作为我国经济实力与市场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的合作发展也备受关注。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才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体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表示。
迟福林认为,产业协同发展是“联动发展”的重点。聚焦农业、工业,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可以到海南布局。
他以农业举例,热带农产品高度依赖于保鲜、加工、储藏、运输,而广东的农产品加工水平高于海南,如果号召广东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海南,将能够大大提升海南农业的工业化进程,提升海南农业的附加值。“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吸引广东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进口加工业务,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广东并向全国分销。”
再如,海洋产业。迟福林指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且具有较为完整、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海南具有开发深海、发展蓝色经济的先天资源优势。他建议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等地海洋装备研发制造的基础上,在海南合力建设深海装备安装、测试、推广应用和维修服务中心。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