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对国货的热情也是异军突起,比如在2021年郑州720暴雨后,鸿星尔克“野性”捐款5000万,引得国人一度对它“野性消费”。
相反,有些国外品牌不仅没有这样的贡献精神,反而一度站在中华民族的对立面,让国人的抵制情绪高涨,甚至表示:少买,甚至不买。
图源网络
国外品牌与国货成为了两个鲜明的代表,但是有一个在中国的发展称得上“王者”的老品牌,却突然以40亿的成交价卖给外资,它就是“苏泊尔”。
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买卖后,品牌时来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炊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行业一般需要大量劳动力,对技术以及设备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弱,因此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源网络
也就是说,炊具行业如果没有核心创新技术的展现,在一成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生产劳动成本的提高,企业会出现品牌溢价、生产线的转移等问题。
而当初还是国内品牌的苏泊尔正是遭遇了这类风险。
2004年,在美的、九阳等品牌未在市场上形成割据局势之前,苏泊尔在压力锅方面已经占据市场消费额的49%,称得上一家独大。此后,苏泊尔更是将自身产品发展到了电饭煲、电磁炉等等。
展开全文
图源网络
那时,苏泊尔的年产值已经破亿,家家户户几乎都能看到苏泊尔电器的身影,它一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品牌,成了国人生活的必需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泊尔决定搏一搏,做好了“上市”的准备,但谁也没想到,它的“上市”虽然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但也让企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
同年,苏泊尔上市后,苏泊尔的年收益达到了21亿,不仅是国内首家上市的厨电品牌,还是中国最大的厨电制造商,以及全球第三家大小家品牌。
图源网络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一帆风顺,但对于苏泊尔来说,已经到达了发展的“天花板”,出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包括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人工成本剧增以及产品积压等。
换句话说,苏泊尔如果想扩大销量,就必须增设新的生产线,但是国内劳动力成本已经不似之前,要是提价,势必会因为品牌溢价等而降低销量,苏泊尔要想活下去,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苏增福
万般无奈之下,苏泊尔的创始人苏增福作出了“抛售股票”的决定,同时寻找国外成熟技术的支持,也就是寻求外资企业购入股票,简称“外企合资”。
因此,当时虎视眈眈的法国企业——SEB集团,成了苏泊尔的备选。
这家法国SEB集团是国际上的炊具行业巨头,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综合实力,都远远超过当时的民营企业。因此,它作出涉足中国市场的计划时,便已经对中国企业造成了难以控制的损失。
苏增福
早在苏泊尔上市后不久,法国SEB集团就曾经抛出过橄榄枝,但苏泊尔的创始人苏增福却没有松口,因为他不想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落入外国人手里,更不想民族企业冠上“外资”的头衔。
可惜,天不遂人愿,苏泊尔日益衰减的收益,成了苏增福改变想法的契机,毕竟企业犹如他的孩子一般,哪有“不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图源网络
虽然苏泊尔做出了改变,但法国SEB集团却出于市场环境不稳定的因素,只考虑兼并收购来扩大中国市场,另外,这家精明的外资企业在当时同时选择了几家企业洽谈的合作事宜,在与苏泊尔洽谈的同时,也在与国内另一家知名大品牌——爱仕达进行协商。
SEB集团的这招“坐山观虎斗”,让中国企业彼此博弈,最后坐收“渔翁利”,以最低压价进行并购。这两家无论哪一个被收购,都会打破国内竞争的天平,对另一方来说都是摧毁性的打击。
图源网络
尤其是对于技术门槛较低的炊具行业来说,资本的入局意味着“低价降维打击”,是整个行业内巨大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苏泊尔宣布与SEB集团达成合作意图后,爱仕达与其它五家企业牵头成立了“反苏联盟”,联合抵制SEB并购苏泊尔,同时以“并购案涉嫌垄断”上诉相关部门,要求停止并购。
一时间,“民族品牌要姓法”、“行业将遭受摧毁性打击”等谣言此起彼伏,但是当时的中国并未出台《反垄断法》,因此,“苏泊尔并购案”得到了批准。
图源网络
2006年,法国SEB集团以将近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苏泊尔近82%的股份,成了苏泊尔的实际控制人。此后,苏增福继续出售股票,截止到2016年下半年,苏泊尔集团仅拥有上市公司的0.01%的股票,算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苏增福为首的苏泊尔集团虽然转让了苏泊尔公司,但是,在很多产品上仍然可以使用“苏泊尔”的商标,这也为的苏增福后来创新产品提供了便利。
苏增福
买卖已成定局,但苏增福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甚至有人说他“老糊涂了,从前多难都熬过来了,如今遇到困难,却只想着逃避”。
事实确实如此,苏泊尔的成名之路,可谓是千锤百炼,甚至差点跌入深渊,再无翻身之机。
打拼时,品牌几番生死
1941年,苏增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下,普通大众除了“穷”,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概括的特点,而苏家更甚,苏父早逝,苏母改嫁,让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苏增福
苏增福回忆小时候说:“饥饿的感受无法用言语形容,但却痛彻心扉。”
此后的他更是深刻贯彻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一俗话,先是很小的时候在当地找活计谋生,后在19岁成功参军,在东舰舰队中待了9年时间。
童年的贫困与部队的磨练,让苏增福拥有了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让他脱胎换骨,拥有了对生活的向往以及活下去的勇气。
图源网络
苏增福复员后,在村里的供销社兢兢业业地工作,日子安安稳稳,而他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平步青云,得到上司的赏识后,他当上了镇上农机厂的厂长,同时也是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的厂长。
这时,苏增福已经39岁了,按老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已经改变自己的命运,算是人生赢家了,但他仍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
苏增福
那时,国内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各地的人们纷纷都响应国家的号召,走上了下海的道路,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有志青年,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次的大机会。
当时的苏增福也是想抓住这次机会,再加上国家对乡镇企业有一定的帮扶政策及经济补贴,大大提高了他的信心。
经过厂里领导集体协商后,苏增福奔波了数天,终于与当时国内压力锅行业的领军人物——双喜达成合作关系,开始做压力锅的相关配件。
右一苏增福
但他随后又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贷款近200万元,开设了一条压力锅的生产线,在做压力锅配件的同时,也着手自产自销。
其实,当时的沈阳双喜企业已经占据70%的市场,称得上行业内的老大。其与苏增福的压力锅配件厂达成合作后,也足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但很显然,苏增福的志向不止于此,他要获取更大的成就。
苏增福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苏增福想的那样一帆风顺。
首先是品牌的问题,双喜已经是国内的老牌企业,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其消费者的忠诚度并非新生品牌一朝一夕就可以撼动。
对此,苏增福倒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打算通过双喜的品牌,出售自己的产品,也就是俗话中的“卖羊头挂狗肉”。
图源网络
可惜,双喜表示:如果想要用我家的品牌,必须给我300万元的商标费,否则免谈。
这“狮子大张口”的要价,令苏增福无可奈何,不得不另谋他法,但方法还没想到,又陷入了新的麻烦。
那时,由于国内物价的高速攀升,国家只能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就是“价格双轨制”(同种商品的价格有国家统一定价与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制度)。
图源网络
双喜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只需要花费2700元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吨铝锭,但是苏增福如果从市场价入手,需要花费1.6万元。
这样一来,成交价会随着成本价的增加而提高,不利于新生品牌快速占据市场,甚至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难道苏增福只能就此放弃吗?当然不,他将“独立门户”的想法暂时搁浅,带领工人们埋头苦干,试图寻找另一种性价比高的原材料,并努力发掘压力锅的新技术。
图源网络
1992年,国家正式取消了“价格双轨制”,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为苏增福的企业带来了很多销量。虽然最初的压力锅上是冠上了“双喜”,但在后来,他还是贴上了“玉环”二字。
一开始,双喜认为苏增福的“玉环”牌压力锅的兴起,应该掀不起大风浪,但没想到仅一年时间,苏增福就卖出了110万口压力锅,直接抢占了双喜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有利则聚,无利则散”是生意场上亘古不变的道理,双喜与苏增福也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对手,两家企业明争暗夺,火药味儿十足。
苏增福
1993年,双喜与“玉环”由于经济纠纷闹上了法庭,最后处理结果是;双喜不再向“玉环”提供授权品牌的使用权。
此消息一出,最先惊动的不是消费者,而是“玉环”的员工们,担心此后的销量会降低,再加上当时作为厂长的苏增福不在厂里,更让员工们人心惶惶。
就在大家以为厂子会倒闭时,苏增福终于站出来发声:“大家不要灰心,我已经想出来解决办法,我们即将创立一个新品牌,就叫‘苏泊尔’。”
图源网络
原来,在苏增福消失的时间里,是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儿子苏显泽一起,共同商量改革压力锅的方法,并准备真正做独立品牌。
苏增福明白,优胜劣汰虽然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同样也适用于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改良,做出更好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那年也是国内压力锅变革的大浪潮。
图源网络
由于国内发生了多次压力锅质量不合格导致安全隐患的事故,国家对此制定了压力锅的生产标准,强制要求每个产商都按照此标准进行把控。
像双喜这样的大企业,要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压力锅,必须改设整条生产线,称得上“破镜重组”的改动,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多,因此只能走向灭亡。
但是,苏泊尔当时只是家小企业,调控生产技术非常简单。因此,在“改朝换代”的行业发展中,它作为一匹“黑马”,成了占据压力锅半壁江山的新品牌。
苏增福
在别家企业大打“价格战”的同时,苏泊尔始终保持着原来的价格,苏增福对此表示:“无论竞争多激烈,苏泊尔始终保持高品质的生产线。”
可是,一向不屈不挠的苏增福面对法国SEB公司的收购,还是选择了妥协,对他而言,即便自己选择不被收购,那SEB公司也会收购其他对手企业,平白增添一个劲敌,对苏泊尔来讲,有害无利。
不过,令苏增福没想到的是,苏泊尔在被收购后,收益竟然一路长虹,在2021年直接翻了十倍,达到了215.8亿。
图源网络
可惜,这一切都已经与苏增福无关。他将苏泊尔的炊具事业转让后,又转身投入到卫浴行业,称看中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
再创业,新行业发展堪忧
“隔行如隔山”,苏增福必然会碰壁,尽管将卫浴市场扩展到四十多个国家,但如今却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苏泊尔卫浴的营业收入在17亿左右,2018年上半年只有4.2亿,其主要利润来源于投资利益,主营业务的势头并不好。
苏增福
如今的苏增福已经81岁高龄,几乎从不在公众面前露面,但依旧在寻求苏泊尔在卫浴行业的发展,甚至在疫情影响下发展实业经济,并带领员工们进行了很多活动,促进企业的发展。
或许他后悔过自己作出的选择,但时过境迁,已经无法挽回。苏泊尔并购案后,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规范外资收购民族企业的行为。
苏增福
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寻求发展时,很多都会选择“外资收购”,但这条路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与其被他人透支品牌价值,陷入被动,不如自身增强创新力与竞争力。
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对人对事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