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经济总量122875.6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二;与第一强省广东之间的差距,连续3年持续缩小。
江苏各市实力不容小觑:13地市GDP总量均超4000亿元,全部位居全国百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大万亿城市之后,常州跨上9000亿元台阶,成为下一个万亿城市的最强竞争者;盐城、泰州、扬州三大腰部城市增速均超4.0%,领跑全省;宿迁雄起,GDP总量反超连云港,摆脱了建市以来长达26年的“江苏十三妹”称号。
-01-
头部城市:
南京失意无锡领跑
从经济总量来看,江苏13市没有太明显的断层,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梯队: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大万亿俱乐部成员,是全省头部城市;常州、徐州两大万亿后备军,是颈部城市;扬州、盐城、泰州是腰部城市;镇江、淮安、宿迁、连云港是尾部城市。
四大头部城市中,苏州经济总量23958亿元,位居全省之首、全国第六。由于位置与产业都与上海紧密连接,苏州受疫情影响较重,经济增长2.0%,全省垫底。不过苏州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超50%,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展开全文
头部四城中,南京是最失意的城市之一:虽然经济总量(16908亿元)仍居全省第二、全国第十,但南京GDP占全省的比重从2021年的14.06%降至13.76%,是全省降幅最大的城市。
南京2022年经济增长2.1%,排在江苏倒数第二。从工业到投资,从消费到外贸,南京的增速都不甚理想。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三产占比超过60%的城市,南京受疫情的影响本就更重,想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及重振制造业行动深入,今年南京的经济当有明显恢复。
与南京一同失意的,还有南通。2022年南通经济总量11380亿元,排在全省第四、全国第23位;同比增长2.1%,与南京并列倒数第二。南通是全省唯一固投负增长(-2.9%)城市,消费增速(0.5%)也不甚强劲,两大“马车”齐齐失速,经济增长放缓也不难理解。
头部四城中,表现最好的是无锡。2022年无锡经济总量14851亿元,同比增长3.0%,与全国增速持平,在四大万亿城市中领跑。无锡的全国排名依然是第14位,但比同时跨上1.2万亿台阶的长沙多出近千亿元,已经领先半个身位。
工业是无锡领跑的最大功臣。2022年,无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在头部四城中居首。其中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和10.6%,可见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斐然。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动能强劲。
四大万亿GDP城市,在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反复的疫情冲击下“稳中求进”。
-02-
颈部城市:
常州冲刺徐州企稳
四大万亿城市之后,是冲刺的常州和企稳的徐州。
2022年,常州经济总量9550亿元,同比增长3.5%,排在全省第五、全国第25位。自2021年常州GDP反超烟台后,常州已成为万亿俱乐部后备军中的最强竞争者。今年只需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常州大概率就能顺利晋级万亿俱乐部。
常州的制胜法宝是工业,准确来说是新能源产业。2022年,常州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0%,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过去几年,常州凭借汽车工业的底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乘势而起时,悄然“落棋”布局新能源赛道。如今,常州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五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拥有理想、比亚迪等四大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一半;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占全国10%……新能源产业已经成势,常州冲刺万亿事半功倍。
曾经的“江苏第五城”徐州,如今与常州已相差一个身位,2022年经济总量8458亿元,同比增长3.2%。从工业(5.9%)到投资(3.0%),从消费(1.6%)到外贸(2.9%),徐州的增速都处于江苏中游位置,不算特别突出,但也没有拖后腿的指标。
作为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徐州转型相对成功,数字经济是其最大动能。2022年,徐州高技术行业产值增长68.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增104.2%;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77.3%,表现优异。
两大万亿俱乐部后备军,都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优势赛道。
-03-
腰部城市:
盐城领跑泰州狂飙
江苏三大腰部城市,在2022年齐齐跑出了4.0%以上的经济增速。其中盐城同比增长4.6%,领跑全省;泰州、扬州分别增长4.4%、4.3%,位居全省第二、第三名。
盐城2022年经济总量7080亿元,排在全省第八、全国第39位。从数据来看,盐城的工业、外贸增长强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极大。2022年,盐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居全省之首。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6.4%,其中新能源(58.5%)、汽车(19.9%)、电子信息(15.0%)产业都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盐城进出口总额1372.4亿元,同比增长23.3%,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对韩国进出口大增65.5%,成绩突出。盐城是韩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拥有长三角唯一一家对韩合作的国家级载体平台——中韩(盐城)产业园,近5年累计招引韩资项目114个,包括SK集团全球布局最大的动力电池投资项目等等。未来随着两地经济合作深入,盐城外贸、工业增势将更加强劲。
泰州是近年江苏发展最猛的城市,2020-2022年,全市GDP年平均增长6.0%,居全省第一。工业是泰州的经济支柱,2022年泰州二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9.3%,同比增长6.0%,均居全省之首。
迅猛的增长来自于项目的拉动。过去3年,泰州累计新开工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共423个,计划总投资3535.1亿元,重大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创泰州建市以来新高。2022年,泰州5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2.4%,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超八成。
江苏的腰部城市,正挺起脊梁全力狂奔。
-04-
尾部城市:
宿迁晋位港城蓄势
江苏尾部城市出现了一大历史性变动——宿迁经济总量4112亿元,反超连云港(4005亿元),升至全省第12名。这是宿迁1996年建市以来,首次摆脱“江苏十三妹”称号。
宿迁末位逆袭背后,既有内功的修炼,也有外援的助攻(点击阅读)。于内,宿迁狠抓招商、培育产业:2022年,宿迁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0个,协议总投资43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居全省前列;除酿酒这一支柱产业外,晶硅光伏、化学纤维、纺织服装、高端家居等近20条重点产业链悄然布局,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于外,宿迁拥有“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帮扶:自2001年江苏启动“南北挂钩,结对扶持”以来,宿迁累计承接苏州各类转移项目952个,累计投资1899亿元,实现税收123亿元,带动就业人口超50万人;双方合作共建了6个产业园区,成为宿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比之下,连云港近年的经济发展逊色不少。2016年以来,连云港经济总量领先优势持续减少,直至2022年被宿迁反超107亿元,降至全省末位。数据显示,去年连云港投资(1.5%)、消费(-0.5%)两大“马车”失速,经济增速仅有2.4%,居全省倒数第三。
压力之下,连云港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不仅是全省最高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预期目标比2022年还高的城市,可见其信心与决心。连云港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年要抓好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发展实体经济,全力做强石化、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第二就是壮大海洋产业,开拓后发先至新赛道。
江苏末尾的多年“劲敌”,在压力与竞争中飞速成长。
参考资料:
[1]各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