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九江市共青城市泽泉乡长塘村余宏林家里一片繁忙,由农家小院改建的“微工厂”宽敞明亮,10名缝纫工人正在赶制服装,缝纫机旁整齐堆放着加工好的成品。
“别看我们这个地方不大,工作还不少呢。”正在忙碌的村民胡玉娥笑着说,她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家里啥活也不耽误。”
▲余宏林的“微工厂”,为村里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工人都是本村村民,计件付工资,工作时间很灵活。”余宏林介绍,他之前一直在外务工,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2019年回到家乡,在自家院子里开办了一个小型车间,接单加工服装。“派单的公司定期往这边送原材料,顺便把成品拉走,有事微信、电话沟通,不需要出村,一样可以挣钱。”余宏林说道。
庭院里原本堆放杂物的闲置用地,摇身一变成了“微工厂”,这不仅撑起了余宏林一家的生活用度,还为周边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像余宏林这样在庭院里自建“微工厂”的,长塘村共有3户,带动村里50余名村民就业。而在泽泉乡,农家庭院正承担着多样功能,演绎多彩角色:有的开饭店、建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开小超市、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近年来,当地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使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展开全文
▲院子里自建的“服装加工厂”。摄影丨王一婷 胡明星
庭院虽小,作用不小。共青城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江蕃扣介绍,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经济,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等特点。“今年,庭院经济更是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她表示,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微经济”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我之前在共青城服装厂务工,需要在外租房住,几年前回到乡里的集镇上开了一家快递站,一楼用来收发货,二楼用来自住。”泽泉乡供销集配中心老板魏冬琴说,“刚开始每日送到乡里的快递只有十来件,用摩托车就能带来,现在多的时候一天有300余件快递,家里添置了3辆货车,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泽泉乡观音桥村的袁清山夫妇因烧得一手好菜,之前常常为同村人操办红白喜事。前年,袁清山在自家庭院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300平方米的棚屋,为村民吃年夜饭、办满月酒等提供场地。“这里可同时容纳300人用餐,今年从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接待了600桌客人。”袁清山说。
在“方寸之地”做足“产业文章”,让房前屋后一亩三分地发挥大效益。泽泉乡党委副书记廖常伟表示,当前,不少农户正在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致富,乡里也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帮助就业招工等方式助农户“一臂之力”。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扶持,不少庭院经济处于自发状态,特色不突出,个体农户生产经营普遍缺少资金、技术、销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们将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扶持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庭院经济发展,帮农户选择有潜力和前景的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业或多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庭院’撬动‘大经济’。”廖常伟说道。
编辑:李丹
校审:刘霞
审核:徐慧
来源:江西日报
【要闻】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要闻】省乡村振兴局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2022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
【振兴】遇见武功山:以山为媒 看乡旅融合新图景
【振兴】主导产业活力迸发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乡村振兴快马加鞭 永新“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