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大林图片

德国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1 01:19:20 浏览8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德国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在1941年残酷的冬季作战中,希特勒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准备以强有力的措施阻止苏军的大反攻,由于缺乏战略预备队,希特勒拒绝批准任何形式的撤退行动。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军要想改善防御的不利态势,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前线的一些突出部阵地,拉直战线以增加防御强度。但是希特勒严令必须坚守这些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是理想的进攻莫斯科出发基地,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和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会在1942年再次发起对莫斯科的进攻,包括苏军最高统帅部。

如果德国陆军总司令还是勃劳希契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德军会再次进攻莫斯科,但是勃劳希契已经被希特勒解职,现在的陆军总司令部已经完全服从于希特勒,连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失去了权威,东线的战略问题由希特勒亲自决定,德军将领只能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希特勒的专业军事能力肯定是不如他的将军们的,他考虑问题以更多的倾向于战争经济角度,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角度,从策划进攻苏联一开始希特勒就主张将进攻重点放在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南方,即指向乌克兰的农业、顿涅茨的重工业和煤炭以及高加索的油田。现在希特勒的完全掌握了东线的作战指挥权,自然要将战争经济的路线贯彻下去,进攻重点将转向南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

从军事角度来看,再次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这一战略企图实在是太过明显,鉴于德军在冬季拼死守住那些危险的突出部,苏军已经确信德军将进攻方向再次放在莫斯科方向,苏军已经大大加强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几乎所有的战略预备队都集中在莫斯科附近,显然苏军准备在莫斯科再次和德军展开决战。这样一来,希特勒选择在南方发起战略进攻就达成了重要的战略突然性,使德军能很容易突破苏军的战役防御地幅,迅速取得战役自由,在机动作战中苏军完全不是德军的对手,这可能是军事上唯一的理由了。

从整个东线战略上来看,希特勒策划的“蓝色行动”存在致命的战略弊端,首先高加索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德军的进攻距离将远远超过进攻莫斯科,而且由于高加索在苏联版图的最南端,德军主力进入高加索时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出纵深的侧翼(左翼),这将牵制相当数量的德军部队,德军越是深入高加索,就越需要将更多的兵力投入侧翼的防御上来,进攻的兵力自然也就越少。更加致命的是,德军向南方发起进攻,相当于是绕过了中央方向(莫斯科)上的苏军主力,一旦苏军发现德军的进攻方向不在莫斯科,其主力必然南下进攻德军,而德军脆弱的侧翼正好处于南下苏军的打击之下,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迅速占领高加索,而遥远的距离注定了这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蓝色行动”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军事原则,那就是只有在打败敌方的主要军事集团后,才可以向敌方的纵深挺进,而不是绕过去!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套用那首著名的红歌歌词就是:“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斯大林,是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都无法回避的人物,作为20世纪苏联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这个格鲁吉亚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那么,这个钢铁强人有什么功绩?他的执政生涯给苏联带来了什么?

1、亲手缔造苏联,推动共产主义发展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将俄国带上共产主义的道路。

但是列宁的政治生涯并不长,从列宁遭遇刺杀后,他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此时的斯大林逐渐进入苏俄权力的核心。

关于苏联,列宁是当之无愧的缔造者,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政策,倡导俄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以加盟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在列宁的主导下,1922年,苏联成立。

但是1924年,列宁去世,缔造苏联的使命被斯大林接过,苏联开始了斯大林时代。

按照列宁的设想,各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以自愿的原则选择加入或者脱离苏联,其本质上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各加盟国有较大的自主权。

但是斯大林对列宁的设想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典型特征就是极大地压缩了各加盟国的自主权,使得自愿加入或者退出苏联成为奢望。

虽然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确认了苏联加盟国的自主性,但是在斯大林的操纵下,苏联加盟国权力名存实亡,其地位还不如我国的省。

虽然斯大林的做法严重违背列宁的设想,将苏联带上极端。但是在面对强邻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斯大林的做法毫无疑问极大地增强了苏联的内部凝聚力,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能够更加强大!

所以,斯大林是苏联真正的伟大缔造者!

2、将苏联带向强大,缔造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世界上无人能与他相比的独裁者,他接管的是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交出的则是一个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

作为不同阵营的对手,丘吉尔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对斯大林功绩的看法。可以说,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的国际形势空前严峻,经过了3年的反干涉斗争,苏俄终于消灭白军,将所有外国干涉军赶出苏俄国土。

在苏联建立后,列强对苏联的围堵有增无减,加上凡尔赛体系的约束,斯大林敏锐意识到欧洲及世界潜在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果断开始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之路,重工业成为苏联的主要基调。

因为无法进行对外掠夺式的资本积累,所以苏联不得不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国内所有的资源投入到重工业的发展中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包括农业、轻工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导致苏联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到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这为苏联在二战中抵抗德国法西斯并最终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斯大林的重工业思路对于苏联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这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但是在强邻环伺的情况下,重工业化成为苏联的必由之路!而且高度集中的体制也为苏联集中所有力量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这也导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这确实是斯大林的不朽功勋!

3、击败德国法西斯,底定苏联超级大国地位

1941年6月22日,德国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共550万人,突破苏德边境,对苏联发动了闪击战。

由于斯大林在30年代掀起的空前规模的“大清洗”运动,导致苏联全军上下进行了大换血,广大指战员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的低素质人员,根本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这导致苏联在面对德国的冲击时一溃千里。

开战四个月,苏联损失军队超过300万人,其中超过70万人被俘,武器装备损失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超过四分之一。

1941年10月,德军前锋逼近莫斯科,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这里。

此时的苏联各机关单位以及各国大使馆纷纷撤离到后方的古比雪夫等地,连列宁的遗体也转移到西伯利亚的秋明。

此时苏联的形势万分危急,如果德国拿下莫斯科,不仅是苏联损失更大的国土,而且整个同盟国的斗志将会受到巨大打击,苏联很可能彻底崩溃。

关键时刻,斯大林放弃了向后方转移的打算,而是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

回到莫斯科的斯大林给莫斯科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勇气和斗志。紧接着,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震撼世界的红场阅兵,斯大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所有军队和装备均实弹参演。从红场走过后,所有苏联军队开赴前线,红场阅兵成为胜利的象征。

终于,在莫斯科军民的誓死守卫下,加上远东西伯利亚师的到来,最终苏联在付出惨重伤亡后,消灭德军50万人,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此,斯大林成为苏联人民的精神象征,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艰难重生,相继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1944年初,苏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1945年4月,苏军合围柏林,终于将德国法西斯彻底埋葬。

可以说,斯大林的钢铁意志在苏德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苏联的胜利,帮助苏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这一,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4、主导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导师

二战后,共产主义越出一国,形成了和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的共产主义阵营,而苏联成为共产主义当之无愧的老大。

战后的苏联,依靠斯大林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只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几年时间就恢复到战前水平。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苏联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二战后期,随着苏联向德国方向推进,东欧国家纷纷在苏联军队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共产主义政权。因为苏联的输出,斯大林称为整个共产主义阵营的精神领袖和革命导师。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时期的到来。随即美国和苏联分别开始了疯狂的扩张。

建国后,苏联率先承认我国地位,并对我国进行了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因为苏联的存在,我国得以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迅速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可以说,正是苏联的帮助,我国才巩固了新生政权,有力冲击了帝国主义的围堵,壮大了共产主义阵营!

但是,斯大林绝对不是白璧无瑕的。事实上,斯大林的过失几乎和功绩一样震撼,比如发动死亡2000多万人的大清洗运动,打击异己的带来的是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的一败涂地。

而斯大林亲手缔造了高度集中的体制,一方面导致苏联的发展陷入死结,最终走向崩溃;另一方面助长了个人崇拜风气,使得苏联乌烟瘴气!

所以,时至今日,斯大林仍然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受争议的人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为何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表现得过于低估纳粹德国

青岩来答。

斯大林在二战前期低估纳粹德国了吗?我认为并没有。

约瑟夫·斯大林作为苏联的杰出领导人,有着超乎常人的政治嗅觉。就在1933年,希特勒刚刚当选德国总理的时候,斯大林就敏锐的认识到这个靠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登上权利巅峰的小个子男人,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斯大林在1934年的苏共十七大上就曾明确指出:
“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并侵占了东北,使远东的关系尖锐化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取得胜利,复仇思想占了上风,使欧洲的关系尖锐化了;日本和德国退出国际联盟,更加推动了军备的扩充和帝国主义战争的准备。”

纳粹德国的领导人 希特勒

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曾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意图将纳粹德国扼杀于摇篮之中。

自希特勒上台以后,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即纳粹党),重整德国武装、扩军备战。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对外保持着积极的扩张政策。斯大林嗅出了希特勒是一个潜在威胁,他任命亲西方的李维诺夫为苏联外交部长,积极与法国(德国的宿敌)进行接触。由于法国同德国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有领土争端,所以法国对于斯大林投过来的“橄榄枝”还是比较重视的。法国外长巴尔与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遏制德国的扩张),达成共识。于是两国分头行动,苏联负责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拉进来,法国则去做英国、捷克、波兰的工作。由于有斯大林出面,波罗的海三国均表示同意加入。法国这边,虽然英国对苏联的意见颇深,但碍于法国的面子也勉强同意了。捷克直接面临德国的威胁,自然对加入此盟约表示赞成。

可问题就是出在了关键的波兰身上。(由于苏联与德国并不接壤,苏联要想出击德国,就必须借道波兰。)因在1921年苏波战争中,苏联曾强占了波兰三分之一的国土。(大约3.5万平方公里)所以波兰政府面对法国外长巴尔的劝说,迟迟下不了决心。就在这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敏锐的发现了苏波之间的矛盾,抢先与波兰缔结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波兰政府认为既然与德国已经缔结和平条约,再加入“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已经没有必要。1934年10月,与苏联关系密切的法国外长巴尔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由于波兰搅局,法国新任外长赖伐尔认为在与苏联结盟已经没有意义。1935年1月,在赖伐尔的努力下,法国政府与意大利政府签订了反对纳粹德国的《罗马协定》。由于法意的靠拢,苏联对于法国来说就根本不重要了。1936年11月1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站到了一起,达成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对于战争深感恐惧的法国和英国,则希望通过绥靖政策,将德国的矛头引向红色苏联。1938年3月11日,在英法的默许下,德国兼并了奥地利。1938年9月29日,英法又逼迫捷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全境。面对英法等国采取祸水东引的政策,斯大林感到十分的愤怒。处于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的目的,斯大林放弃了与英、法结盟,绞杀纳粹德国的战略。

苏军与德军在波兰会师

既然法国人和英国人包藏祸心,那就不能怪苏联不义了。

1939年8月23,斯大林为了应对战争威胁,处于为自己争取战略空间与准备时间的考虑,与德国签订了瓜分东欧各国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在再无顾虑的希特勒对波兰实施了闪电战。9月17日,苏联红军也开始入侵波兰。9月25日,苏德两军胜利会师。就在纳粹德国正在秘密筹备进攻法国的时候,斯大林也开始为自己加紧建立“东方战线”。1939年10月,120万苏联红军大举入侵芬兰。1940年3月,斯大林通过《莫斯科和平协定》,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年6月,苏联出兵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同年7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苏联政府强行兼并。扩充东方战线使苏联的国土面积增加了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万,将自己的西部边界扩张了400公里。(千万不要小看这400公里。在苏德战争中,德国人的后勤补给线就是被这400公里给拖死的。)

既然斯大林对纳粹德国戒心如此之重,那为什么在战争爆发之初,苏联红军300多万军队,直接就溃败了呢?

造成苏军大溃败的原因有两个: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决前

第一个就是希特勒太狡猾。

自希特勒成为德国实际掌权者以后,就对红色苏联表现出了强烈的敌意。1937年初,希特勒得到了德国特工传回的绝密情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与苏联前领导人莫洛托夫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斯大林准备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希特勒认为这是一个打压苏联的绝好机会,在与海因里希(德国秘密警察头子)缜密的商谈以后,一个代号“斩首行动”的计划浮出了水面。就在第二天夜里,海因里希派遣特工秘密潜入海军情报总部,盗走了写有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签名的批文。(在一战结束以后,德国与苏联曾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图哈切夫斯基作为苏联代表曾与德军将领保持了比较密切的书信联系。派遣特工直接盗取图哈切夫斯基签名信函,就是为了减少泄密的风险。)然后,海因里希请来了盖世太保当中专门负责伪造文件的专家,利用盗来的批文,伪造了一封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意图与德国人,里应外合推翻斯大林政权的信函。拿到伪造的信函以后,海因里希用妙计将这封信转到了一名潜伏在德国的捷克间谍手中。在得到这封密信以后,这名捷克间谍马上就把它传回国内。捷克总统贝奈斯出于共同对抗纳粹德国的目的,马上又把这封信转到了苏联驻捷克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手中。亚历山德罗夫斯基深感事态严重,连夜乘专机返回莫斯科,将其交给了斯大林。在经过仔细的鉴定,“确认无误”以后,斯大林大为震怒。派遣政工人员截住了正准备起身前往英国的图哈切夫斯基。5月11日,图哈切夫斯基又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降职到伏尔加河军区任司令员。5月28日,图哈切夫斯基在赴任途中被内务部人员逮捕。随后一场针对苏联军方的大清洗运动开始了!6月11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决。6月12日,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保列维奇、伏尔加军区司令员帕里曼科夫、基辅军区司令员亚基尔、红军军事学院院长柯尔克被处决。据日后统计:因图哈切夫斯基事件的牵连,被处决的人包括了5名元帅中的3人、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中的75人、全部国防副人民委员11人、15个方面军司令中的13人,85名军长中的57人,196名师长中的110人,406名旅长中的220人,上校以下的军官有3万人。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连串的败绩与斯大林对苏军指挥层进行大清洗,有着直接的关系。

德军分三路突袭苏联红军

第二个原因就是斯大林对自己的判断太自信。

眼见欧洲大乱即将到来,斯大林对于扩张领土的野心,丝毫不亚于希特勒。斯大林在西部边境调集重兵(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部署在边境的军队,共有170个师,将近300万人。与德军在波兰集结的3个集团军群,在总人数上,相差无几。但苏军部署的军队多为新招募的普通士兵,有许多部队配属的坦克、火炮、通讯设备只到位了30%左右。再加上大清洗以后,苏军有许多师一级将领都是直接从尉级军官中提拔起来的,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其指挥造诣实在是堪忧。),绝对不是因为他预见到德军部队会在突袭苏联。否则的话,苏军也不会在开战的三个月内,就损失了300多万军队。斯大林自信的认为希特勒进攻法国,会给苏联侵吞东欧带来机会。法国与英国是紧密的盟友,法国一旦受到攻击,英国肯定会出兵助战。希特勒与西欧两大强国作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取胜。所以斯大林一面积极的与希特勒,进行大宗的战略物资交易。(苏联人用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换取德国人机床、吊车、水压机等重工业产品。战争爆发前,德国人还拖欠着苏联人7000万美元货款。)一面积极备战、囤重兵于苏德边境,假如德军与英法陷入苦战,苏军就会挥师西进,将整个东欧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斯大林的算盘打的还真是好。)基于以上的判断,就在德军用闪电战快速击溃英法联军以后,斯大林仍然拒绝相信希特勒在没有攻陷英伦三岛之前,就会突袭苏联。

然而,斯大林用正常人的思维,去猜测希特勒的心思,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希特勒在拿下法国以后,就一直抱有与英国人进行“和平谈判”的幻想。他认为,红色苏联是欧洲国家的公敌,如果德军能够向苏联发动奇袭,英国人肯定反过来会支持自己。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抢在苏军之前,集结了200个师共360万人、5000架飞机、3749辆坦克、45000门大炮、划分为三个装甲集团军群,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军以坦克部队为先导,采用钳形攻势,将乱作一团的苏军部队大块大块的分割、吃掉。在战争初期的明斯克战役、基辅战役中,德军共歼灭苏军主力将近200万人。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明白:自己虽然多年来一直对希特勒非常警惕,可到了最后时刻却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误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