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豆”正当时
——北安分公司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
清明节前,北安分公司所属各农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备春耕场景。
“今年我们规模家庭农场的大豆产量还能是冠军!”近日,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导小组备耕会议上,长水河农场第二管理区家庭农场种植户柳长志斩钉截铁地表态。去年,柳长志种植的“华疆12”大豆因为单产在管理区最高,赢得了“金豆王”的殊荣,今年,他对再夺高产冠军充满了信心。
作为黑龙江省单体最大的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北安分公司所属各农场正在积极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再一次吹响了“稳粮扩豆”冲锋号。
选育推广优质品种
深挖增产潜能
“今天是种子发芽试验的第12天,株高和叶片生长正常。”春分时节,红色边疆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一批大豆种子发芽试验。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良种是关键。严把豆种采购关等同于为大豆高品质、高产量注入了‘芯’动力。”北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迟宏伟介绍。
2022年秋收后,北安分公司通过市场竞价采购的方式,对20家种子经营院企进行资质筛选和价格比对,从源头上严把种子质量审核关,最终选定黑河农科院、北方大豆科研所、北大荒垦丰种业等单位作为种子供应商,并分别签订统供合同,列入分公司供种“白名单”,由所属各农场自行选购。种子购进后,各农场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发芽试验,做好试验记录,用精准的实验数据衡量玉米品种性状,为春耕科学用种、合理密植提供科学支撑与技术服务。
展开全文
为了保证大豆稳产高产,分公司在外购豆种的同时,还在种子繁育和新品种试种上精准发力。赵光农场利用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与北大荒垦丰种业开展大豆良种育繁推销一体化发展合作模式,打造垦区大豆良种“基地+种业公司”合作经营示范点,辐射带动建设、红星、龙镇、五大连池农场及周边乡镇形成区域种子繁育基地,建成本地区的种子田,每年16万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可繁育的种子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第五积温带种植的大豆良种1.6万吨,可远销吉林、内蒙古等地。分公司所属各农场也把标准粮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节水灌溉、农机补贴、高产创建、新技术推广等农业大项目重点向基地倾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助力产能提升
“这台德国芬特1050拖拉机,500马力,具备牵引力和稳定控制系统、刹车辅助系统、转向辅助、调整轮胎压力等多种功能……”走进逊克农场农机停放中心,一排排“金戈铁马”摆放整齐、颇为壮观,一台高3.6米、自重14吨、轮胎比成年人还高半截的庞然大物格外显眼,机务人员刘玉国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它的性能特点、操作规范,为春耕作业做好充分准备。
现代化农机装备作为重要农业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也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的关键要素。
机车不足,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容易错过农时;机车过饱和,不能保证机车作业量,有机户利益得不到保证。机车与耕地的黄金配备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北安分公司在农业生产中,创新推进农机准入机制,根据机车性能、作业标准、作业时效,规定了联合整地机组、风幕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200马力轮式托位机、自走式收获机等机车的覆盖作业面积。
刘玉国介绍,农机准入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有机户自主更新农机的热情,近两年,仅逊克农场就累计投资1亿元引进芬特、凯斯联合整地机和豪狮播种机等先进农机具161台(套),在编农机具860台(套),其中450马力以上的联合整地机车15台(套),农机总动力达7.6万千瓦。先进的农机具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粮食丰产丰收,离不开农机的迭代更新,更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
这几天,长水河农场副总经理李洪涛正组织人员对自主研发的智能精量微喷系统进行最后一轮测试,这套系统由智能控制器、传导装置、精量喷淋头构成,应用后实现在喷施液体肥料时单位面积喷量一致,能有效避免药液浪费和产生药害的现象发生。
“不能小看每一项技术改装,能解决大问题。”李洪涛骄傲地说,去年春播期间耕地内涝严重,严重影响春播进度,长水河农场创新应用了垄沟散墒改装技术,短短5天内,完成全部作物播在高产期,并且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保壮苗。
施肥不均时大声蜂鸣的肥量差报警器、实际排种数量与设定数量出现偏差立即“叫停”的精量导种器、根据土壤温湿度自动提示农情信息的监测仪、单位面积内喷量一致的智能精量微喷系统……在北安分公司,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多种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了各生产环节的作业质量,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做到成本控制最低、效益稳步提升。
如今,北安分公司全面应用以数据采集为基础、以技术融合为手段、以智能决策为目标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农业精益管理赋能添彩。目前,分公司所属15个农场的“数字园区”,将冻土监测、株高监测、墒情监测、叶龄诊断等设备,示范应用于农机深松质量监控、施肥质量监控、播种质量监控、一键巡田等作业环节,实现平台控制和数据传输。已建成的16个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大厅,依托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技术优势,开发了5大类18项系统,9.15万名种植户全部完成APP线上注册,耕地发包、合同签订、承包费收缴等全部线上完成,让种植户足不出户享受数字农业全程智能化服务。
固化大豆种植标准
夯实增产基础
“你看这犁底层就像一道墙,不打破犁底层就会阻断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3月中旬,在赵光农场举办的科技培训会上,农场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海成借助垄形剖面图介绍耕作方式与粮食产量的关系,耕层至少达到35厘米是“北安模式”农业标准化中的重要环节。
老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依靠农户自身积累的经验。在北安分公司,这种现象通过“北安模式”的落地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所属15个农场、370万亩大豆地块,做到一套标准、一个模式。现代化、规范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方式,正在转变着广大种植户的认知。
为提高大豆产量,提升种植效益,北安分公司从标准化管理、推广模式化栽培入手,提高大豆产能,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在“北安模式”中,将扩种大豆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导意见列入其中,把成熟的农业生产科技体系转化为大豆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种植的生产和管理指南。所属各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技术服务、土地托管等形式,将科技、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植入大豆种植链中,不断提升大豆生产水平,助力种植户增产增收。
“聚焦大豆稳产高产,‘北安模式’立足北安分公司成熟的农技农艺措施、健全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拥有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规范了大豆等主栽作物标准成本、标准种植、生产技术规程等,为‘稳粮扩豆’奠定了科技基础。”北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荣君说。
据了解,“北安模式”对大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科技园区建设标准、农机行业管理规定、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标准等76项具体措施全部量化到农业生产服务各环节中,并规范了规模家庭农场的组建和职能,明确了农场、管理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职工家庭农场、农机组织、区域农服中心等不同主体的法律关系和各自的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及任务目标。使全域530万亩耕地应用一套生产模式、一套技术流程、一个检验标准,通过农业生产全面积、全过程模式化,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形成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农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我们还完善了奖励激励机制,健全了考评指标体系,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有效落实。”北安分公司党委书记李炳刚说。
文图:王静
平面编辑:迟慧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