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上北京开会,就穿这套了,一针一线自己缝出来的……”抚摸着刚绣好的彝族盛装,王陆芬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前的各项准备,目光里透着一股自信……
十年磨一针 彝绣绣出新生活
刺绣,在彝家传统观念中是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是否勤劳持家的标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长岭街村委会白沙坡村小组,是文山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184户797人全是彝族。土生土长的王陆芬在针与线、画与布的光影中,被彝家刺绣色彩的瑰丽、针脚的绵密渗透骨髓。凭着过人的天赋和聪慧,15岁那年,王陆芬以126元的价格卖出第一幅绣品。此后,刺绣创业梦便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2013年,随着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的兴起,在外经营水果生意的王陆芬毅然回到村里,带着村里的26个绣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道路。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到注册手工刺绣有限公司,不断学习、摸索,找商机、扩规模。将技艺传授下去,探索“协会+合作社+公司+电商+绣娘”模式,让刺绣产业规模不断做大,白沙坡彝绣品牌越来越响。彝家传统手工刺绣,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群众尝到了民族文化产业的甜头。
针线出国门 绣它个文化自信
展开全文
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趁着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如何让彝绣走得更远?王陆芬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为了延伸产业链,她大胆创新,将白沙坡彝家传统的平绣、打籽绣、数山绣等等与壮族的盘金绣、苗族的十字绣等相融合,又将生产生活中的花朵、飞鸟、游鱼、蝴蝶等抽象剥离,以绣图的方式在画布上一一赋予生命,先后设计了26类126种刺绣样式。并带领绣娘们把传统刺绣和时尚相结合,将刺绣从单一的民族服饰,拓展融入到现代生活的装饰品、挂件及国画艺术创作当中,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村里还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线上线下融合同步拓展。1000多名绣娘手中的“绣品”成了抢手的“商品”,合同上的数字变成了绣娘包里沉甸甸的钞票。2021年,合作社实现了销售额600余万元,较之起步初期翻了十几倍!
如今,白沙坡彝族刺绣作品不仅销往北上广国内一线城市,还远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的意大利米兰。
感恩中奋进 为人民履职代言
“全州350多万人,就三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是其中之一,感到无比光荣。同时该怎样当好人民代表,反映好群众的心声,肩上沉甸甸的……”今年,作为全省劳动模范的王陆芬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如何履职,王陆芬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参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结合前期的调研走访,她有了新的思考。王陆芬所在的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过去是典型的缺水村,2009年云南百年不遇的干旱就发生在这里。那时候连喝口水都是问题,更别提居住条件、生活收入了。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长岭街群众从此不再靠天喝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逐年递增、彝族三步弦跳得越来越敞亮。王陆芬说,一切的变迁都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国家各项脱贫政策的覆盖和上海对口支援的倾力帮扶。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产业帮扶政策,让乡亲们对鼓起“钱袋子”充满干劲,对好日子有了更多盼头。作为祖国西南边疆地区的文山,如何加快追赶全国全省的发展步伐。曾到过一线城市考察学习刺绣产业的王陆芬说,边疆有边疆的发展条件和优势,也有着诸多无法逾越的瓶颈,就她的刺绣一项来说,寄出一件产品,物流成本都要贵了许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要素保障成了文山各族群众“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拦路虎。
“州府通高铁、农业用水保障这些问题我一直记在心里,我将把边疆人民对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夯实边疆地区发展后劲的期盼带到全国两会上去……”王陆芬说。
撰文:罗永伟 陶树权
资料:文山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郑泽娅
编辑:王艳
● 物业费收取标准确定!《云南省物业管理规定》 公布
● 赶快申报!云南166个科技副总岗位、84个产业导师岗位等你来
● 云南将新建3所公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