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剑 速递 好人 快递 生命

好人365丨张剑:生命快递员的“速递人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5 10:02:04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

张剑,浙江省第1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桐乡市桐安减防灾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桐乡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今年是他献血的第22个年头,同时也是他进入红十字会的第8年。作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护送里程达1万多公里。

捐献不止,延续生命之长

“那次‘打击’是很彻底的,我甚至几夜无法入眠。调整回来之后,我坚信自己一定能等到那个有缘人。”

张剑的“三献”之旅始于第一“献”,献血。

2002年,张剑在工作单位的号召下,加入了献血的行列。和很多人一样,最初献血之时,张剑也是懵懂的。“在第一次献血之前,我并不真正懂得献血意味着什么,就觉得是在做好事。”张剑笑着说,“但献过一次之后,我了解到这些血液是可以救命的,也许它们就会流淌在ICU最紧急的病人身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就这样,张剑一献就没有再停下来。从2003年开始,每年大年初一,张剑都会去献血站完成“新年第一献”,为开年加上满满仪式感。一直到现在,张剑依然保持每年献血一次到两次,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张剑的第二“献”——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机缘巧合,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2009年10月,平时热衷户外运动的他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培训结束后走出门,张剑瞥到了门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宣传介绍,便凑近读了起来。一旁工作人员看到他饶有兴趣的样子,便拉着他到一旁科普起来。已经献血7年的他对于捐献并不陌生,于是在一阵“推波助澜”下,便将自己的信息加入中华骨髓库中。“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两个标准,‘救人’‘安全’,所以也没有什么犹豫。”

回家之后,张剑查找相关资料,仔细学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所有流程,确认捐献对于捐献者的身体健康并没有什么伤害,同时也真正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是真正的“救命血”,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勇气。不过,造血干细胞捐献需要两人血液匹配率高于80%,这意味着两个陌生人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分之一,所以尽管已经入库,能够捐献成功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展开全文

2010年年底,张剑接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匹配成功,捐献大致安排在次年春节之后。张剑就马上开启“备捐模式”,不喝酒少抽烟,饮食清淡,同时也停下了他一直热爱的户外运动。

但是他等了几个月,一直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于是他拨通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对面告诉他,患者中止了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计划。一般来说,中止的原因大多是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因此这个消息是相当沉重的。

“他为什么没有等到我?”张剑放下电话,怅然若失。

5个多月的等待终究没有一个结果,“那次‘打击’是很彻底的,我甚至几夜无法入眠。调整回来之后,我坚信自己一定能等到那个有缘人。”与此同时,张剑积极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号召更多人入库。

终于在2013年年底,张剑再次接到匹配成功的通知。

“可能我命中注定要救一个人吧!”面对第二次捐献机会,张剑平静而坚定,一切也按部就班进行。

2014年5月9日,张剑启程去往杭州进行5天的动员针注射,为捐献做最后的准备。而在前一天,张剑完成了他的第三“献”——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而这一天也是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

2014年5月13日,张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按规定每人只能捐献一次造血干细胞),他的14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化成一颗生命火种延续了云南一位孩子的生命。

脚步不停,丈量生命之宽

还没吃上两口饭,张剑听到血液已经准备好的消息,背上箱子就出发,分秒必争。

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张剑开始好奇:“造血干细胞是怎样送到对方那里的?又是怎样救人的?”

原来,有这样一支队伍,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组成,他们的工作是将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护送到患者所在的移植医院,这是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败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这些志愿者也承担着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纠正大众理解误区的职能。

2016年1月,浙江省开始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护送分队,张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这些志愿者被称为“生命快递员”,浙江省不足20位,张剑是嘉兴唯一。

受捐者在造血干细胞送达前,需要通过化疗将体内免疫细胞清除,以避免身体强烈的排斥反应。而失去免疫功能的身体是相当脆弱的,任何一个小小病毒都能轻而易举夺走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只能待在医院的无菌舱内,等待救命血的到来。“正因为护送队伍都是由已经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组成,所以只有我们这些人,更能体会这个小箱子多么沉重,也才会无比小心。”

几年来,张剑的“护送地图”上有过广州、厦门、海口、长沙、重庆、成都等好多地方,护送里程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二次绽放,也亲眼看到了一个个原本处于绝望边缘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护送队志愿者总是脚步不停,因为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要保证安全,也需要抢时间,因为造血干细胞活性会随着它离开身体的时间变长而减弱。”张剑介绍道,“一般来说,4小时内的旅途我们会坐高铁,它更稳定;4小时外的行程我们就选择飞机,它更快捷。宗旨就只有一个,把血液用最快速度安全送达。”

张剑的最近一次护送,是将一个嘉兴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送至河南郑州。当天一大早,张剑便到达捐献者所在医院进行等候,只待血液准备完毕,就即刻动身。中午时分,张剑到隔壁小隔间吃盒饭垫垫肚子,他的耳朵却一直竖着,生怕错过医生的通知。

还没吃上两口饭,张剑听到血液已经准备好的消息,放下筷子就动身了。“背上箱子就出发,分秒必争。”下午三点多,张剑已经坐上了去往郑州的高铁。一路奔波,在晚间九点终于将这份沉甸甸的盒子送达对方主治医师手中。

“交接完的那一刻,紧绷了10多个小时的神经终于松下来。”张剑回忆道,每次交接完毕,他都几乎瘫软在医院的座椅上,但通过玻璃看到无菌舱里正在等待手术的受捐者,“我就觉得,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般来说,护送队员的差旅费是由受捐者支付的。张剑觉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本身费用已经相当高昂,每一次交通费都尽可能节省开支。“我们住旅店不会超过120元,那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大多数情况下,住宿费和餐费我就自己承担了,希望不要再给受捐者增加经济负担。”

从郑州回来之前,张剑收到了受捐者写给捐献者的信。出于对“双盲”原则的监督,护送队员需要提前阅读,防止信息泄露。可是读到一半,张剑便潸然泪下。“其实每一次护送我都会流泪,救了一个人,更是救了一个家庭。从他们感谢的文字里,他们喜悦的脸上,我也意识到了‘生命快递员’的意义。”

7年的护送之旅,他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二次绽放,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支持他将这份特殊的“快递”服务一直继续下去。

引领不息,肩负生命之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相信善意的力量,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善意地对别人,让我感觉活得有价值。”

张剑指着这些数据说道:“你们看,现在中华骨髓库里有300多万的库容,我观察到,这个数字是在2014年之后开始急速往上走的。但是查询量只有10多万,成功案例1万多,这说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宣传。张剑回忆起第一次入库时,没敢告诉自己的妻子,担心妻子不理解,但是在第一次准备捐献前,不得不说的时候,令张剑没想到的是,妻子居然是有点埋怨的口气说了句:“你入库的时候为什么不喊我?”后来捐献成功后,妻子又着急地说:“你配上了,什么时候能让我配上啊?”

在张剑的影响下,他的家人朋友也纷纷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的行列。“我爸爸不是在去帮助别人的路上,就是在帮助别人的现场……”女儿张杨星月在18岁生日那天,把成为“三献”志愿者当成了自己的成人礼物。妻子杨鹰和他一起签下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成为桐乡市首对登记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夫妻。

值得一提的是,张剑位于桐乡市银菊路的桐乡市桐安减防灾应急救援中心还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咨询点。“张老师,我老公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会不会不能生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有没有伤害?”“捐献完之后要注意些什么?”……面对林林总总的疑惑和困扰,张剑用他的专业知识一一解答,消除疑虑,让他们正确全面地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和作用。

这几年,张剑还走进嘉兴南湖学院等浙江省多所高校,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相关宣传。张剑的人生,自那一次偶然的捐献开始,注定肩负生命之重,开启“三献三救”(三献是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三救是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的人生征途。

近年来,临海水灾、丽水塌方等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中有他的身影;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他总是利用专业救援知识,默默全程守护;帮助重病孩子筹集善款,同样有他无私的大爱。翻开2021年的浙教版高一《人·自然·社会》教材的第14课《大爱捐献 生命如花》,讲的就是张剑和他家人的故事。

“这些事情其实都与你无关,为什么你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去帮助他们?”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剑郑重地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相信善意的力量,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善意地对别人,让我感觉活得有价值。善意像空气一样是会流通的,同样,会有正能量还给你。”

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起到关键作用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位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因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患者HLA配型相合常被人们称为“在第六对相遇 ”。

用自己体内的热血,去帮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胸怀?嘉兴这些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发展迅速,在全省第600例至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嘉兴就有11例。截至目前,造血干细胞总库容量达到9307名,已成功捐献86例。

在谈及很多人特别是自己家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误区和畏惧时,张剑表示:“以前,大家其实被‘骨髓’两个字吓到了,更准确的说法是造血干细胞采集,其实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过程。”

扩大宣传、消除误解是提高民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度和参与率的重要途径。因此,“‘生命快递员’这个神圣的使命,我会一直承担下去。”张剑表示,“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团队。”

来源: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