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会展密集搭台,为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添动力
新华社记者吴宇、丁乐、吉宁
时隔三年,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展览分三期,总面积扩至15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约3.5万家企业参展,已有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预约到会采购。
第133届广交会是今年以来中国经贸会展市场快速恢复的显著标志。有序恢复的一系列经贸会展,汇聚成一条信心纽带——推动中外企业合作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共同致力全球经济复苏,合力维护和发展多边贸易体系。
3月以来,上海各大展馆迎来喧闹的客流。新华社记者吴宇 摄
三大中心城市引领经贸会展复苏
上海、广州和北京是全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多年来,这三座城市的年度展览面积占全国展览总规模的四分之一左右,国际性会展云集,被视为引领全国会展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3月以来,上海各大展馆迎来喧闹的客流,纺织服装行业五大展览、2023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等“重头”经贸展览出现了观众爆满的现象。
在广州,今年一季度已举办约50场经贸展览,涵盖工业、汽车、家具、美容、医疗、设计、食品、动漫等领域,会展业加速复苏的迹象明显。以3月底落幕的第51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为例,吸引海内外约4000个品牌参展,展览面积达70万平方米。8天展会期间,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人次专业观众到会,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近28%,创历史新高。
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郑忠链介绍,一季度,作为北京会展重要举办场所的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各类会议42个,其中千人以上大项目5个,为北京会展业复苏赢得“开门红”。进入二季度,首届全国家政博览会等一批新引进项目将陆续登上北京展览舞台。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主要展馆预定举办的经贸展览数量和规模均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八成以上。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大量海外客户迫切希望来华参加展会、开拓市场,中国企业也期待通过展会获取订单、扩大贸易,全年展览活动规模有望较上年实现大幅增长。
展开全文
密集会展汇聚合作发展信心
3月底,江苏常熟市爱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携带多款新品来沪参展。展后10天,这家公司接待了数十批在展会上新结识的客户来访,一些采购商要求尽快获得面料样品。公司业务总监宣志荣表示,经历三年疫情考验,中外企业渴望在经贸会展上重逢,进而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实现双赢。
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今年计划让预制菜的国际市场销售收入比2022年增长三成。为了在展览中吸引更多新客户,这家企业持续孵化新品,还在第133届广交会上设置了新展区,让客户对预制菜的容量、材质、味道全方位感知。
由中德合办的纺织服装系列展览3月底在上海举办。作为德国主办方代表,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马尔青专程从德国来沪为展会揭幕。他表示,1995年,法兰克福展览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首次联合举办纺织面料展时,参展商只有150家,如今则发展至近3000家。
法兰克福展览集团已与中国机构和企业创办多家合资企业,每年在中国举办的各类展览超过40场,员工总数从1987年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人,中国已成为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
会展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多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随着第133届广交会开幕临近,广州地区的住宿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0%。来自广交会主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相关研究表明,多年来,广交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达到1:13.6。每届广交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有力带动了贸易、投资、消费、旅游、餐饮等各行各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联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副会长鲁晓昆认为,作为最近三年全球展览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广州的展览业正向特色化、专业化、潮流化发展。促进会展消费融合发展,已成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招”。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近年来正快速成为中国会展业的“后起之秀”,而会展业的拉动效应也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据深圳市商务局介绍,围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深圳今年计划举办与“20+8”产业相关的会展超过60场,助推相关产业发展。
今年2月,北京市顺义区发布会展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奖励在顺义区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且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展、新兴展、国际展”,鼓励优质会展企业及关联服务主体集聚。
在北京举行的2023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上,参观者在了解一款运动速干衣。新华社记者张晨霖 摄
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陈先进认为,经历三年疫情,全球会展业逐步从停摆走向重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中国市场带给全球企业的新机遇。
“经贸会展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持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开放合作中扮演积极角色,进而为经济复苏和全球合作增添信心与动力。”陈先进说。
作者:吴宇 丁乐 吉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