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2月22日,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
数据显示,期内新世界百货录得收益7.09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为10.85亿港元。
利润方面,期内录得经营亏损462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2.07亿港元;期内亏损1.66亿港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4100万港元。
自1994年进军内地市场,新世界百货巅峰年利润曾超过10亿港元。
但近年来,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新世界百货开始走下坡路,业绩呈不断下滑趋势。
利润转亏
自2015年财年集团净利润由同期的5.2亿港元跳水至6974万港元后,新世界百货的年利润一直处于震荡下滑的状况。
据财报数据,2019财年,新世界百货净利润仅为3266万港元;2020财年,受疫情影响更是大幅亏损4.84亿港元。
局面在2021下半年有所好转,期内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4100万港元。此番盈利,也是新世界百货近年来黯淡业绩的一抹“微光”。
但好景并未持续,2022年下半年又录得亏损1.66亿港元。
除此之外,新世界百货的营收也在不断下降。
根据财报,该集团营收从2014财年的41亿港元下滑至2019财年的35亿港元。2021财年中期虽然得以扭亏为盈,但营收仍在下滑,录得10.85亿港元,同比下降4.09%。
对比同期,2022下半年营收下降34.65%,为7.09亿港元。
按照财报的说法,业绩下滑主要与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国内疫情反复冲击有关,实体门店为配合相关防控措施,客流量锐减。
展开全文
业务收缩
从营收类别上看,新世界百货期内收益以租金收入为主,占42.6%;其次为专柜销售佣金收入,占30.2%;自营货品销售占25.9%;而作为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利息收入则占1.3%。
中报显示,期内录得自营货品销售收入1.84亿港元,自营业务占比逐年下降。
根据新世界百货2017-2018年中期报告显示,期内自营货品销售收入实现6.43亿港元,占总收益34.32%。
2019-2020年中期,新世界百货自营货品销售收入3.55亿港元,较前一年同期减少45%,在总收益的占比也大幅下降为26.1%。
2020-2021年,新世界百货自营货品销售收入2.82亿港元,较前一年同期减少20.56%。
从数量上看,新世界百货自营门店在2018年达37家。截至目前,自营业务中仅有4家“新世界超市”和5家LOL生活概念店。
期内,该集团强化了“新世界超市”会员维护,加强LOL团购业务的拓展。截至目前,超市会员销售占67.7%,同比增加1.6%;上半财年LOL销售额同比增长6%。
在自营业务日渐式微状况下,新世界百货仍在进行探索。
据财报表示,将持续关注线上零售领域的技术变革及机遇,在不断深耕线上购物平台“新闪购”的同时,加大多元化线上平台的发展,利用线上平台及电商拉动线下门店的销售,为线下门店引流,从而提升集团各门店业绩。
线下困局
近年来,新世界百货不断减少门店数量已经成为大趋势。
中报显示,为整合及优化资源配置,期内集团关闭了西安时尚广场以及昆明两家门店。加上2022上半年关停拥有16年历史的成都店,目前新世界百货在内地营运的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仅剩24家。
为收缩规模,寻求效益提升,早在2013年新世界百货就关闭了台州店,2014年关闭武汉新世界百货硚口店,2017年关停大连新世界百货。
随后在2018年,半年时间内就关掉了盐城新世界百货、武汉汉阳店和沈阳中华路店3家,其中汉阳店是新世界百货在华中地区开业时间最短、总楼面积最大的门店。
2019年,陆续关闭了位于武汉、沈阳、上海、鞍山等6家门店。
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世界百货在内地的覆盖范围收缩至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南京、天津、长沙、郑州、烟台、沈阳、兰州、燕郊以及绵阳等13个主要地点,总楼面面积约为97.89万平方米。
门店关停的背后是集团面对百货业转型升级的困局。
在电商行业以及互联网浪潮冲击下,新世界百货通过关停经营不佳的门店来挽救业绩,缓解财务危机。同时,通过发展线上业务来挽救业绩的颓势。
“新闪购小程式”及抖音电商平台成为集团上半财年营收及业务发展的聚焦重点,利用付费广告、公众号及社群等渠道和平台进行内容转化,实现了在化妆品等品类上稳定的销售业绩。
截至2022年12月,该集团通过抖音电商平台共计开播超40场,南区GMV近80万元人民币。
随着2022年末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零售市场逐渐复苏。新世界百货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所在门店的客流量已恢复至同期八成以上。
其中,武汉徐东店客流量同比增长18%以上,上海淮海店客流量同比增长达39%以上,整体客流量恢复情况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