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为何说“此恨绵绵无绝期”呢
特谢邀请:
1.此句出自唐朝诗八白居易的《长恨歌》: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联系上下文,作者再表达以下的意思。
说的是马嵬坡兵变后,李隆基与杨玉环永远离别了,自此,音讯渺茫,彼此间,二人的颜容逐渐模糊;当初在昭阳殿里的姻缘在现实中早已被隔断,蓬莱宫高处不甚寒;而作为未亡人,李隆基是孤寂的,但人生还在延续,时间依然漫长,他在忍受失去杨玉环的惨痛。
俯视今日的人间,长安已经结束了兵慌马乱的喧嚣,人们的惶恐不安已经远去,但还没有恢复以前的繁华景况,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现在只剩下了尘雾弥漫。
此情此影,冥界的杨玉环只有用当年三郎赠己的信物表达深情了,她委托天子的使者把钿盒金钗捎给君王留做纪念,金钗自己留下了一股,钿盒自己也留下了一半,杨玉环祈愿自己与三郎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而坚硬!
3.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
杨玉环还相信,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到自己的爱人,她临别还殷勤地嘱托方士,要他寄语君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话语中的誓言只有自己的三郎和她自己知道: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万籁俱寂,夜半无人,杨玉环与君王曾经有过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的二只小鸟,在地愿为并生的连理枝。
但是,纵使是天长地久,也终有尽头!可这生与死的遗恨,却绵延至永远,没有尽期。
这句话是对爱情被毁灭的悲鸣与感叹,是对爱情被政治摧残后的痛惜表达,是对爱情被无常人生与命运作弄的哭诉!此恨已经超越时空,进入了虚无的无人之境,长恨伴随爱情长存,长存的爱情中永远有长恨,也回应与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情绵绵无绝期”这句话出自哪里该怎么理解
感谢邀请
首先这两句诗并不是出自同一首诗,甚至出处不是同一个时期:“多情自古空余恨”出自清朝诗人魏子安《花月痕》的“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而“此恨绵绵无绝期”则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两句诗虽然不是出自同一个时期,但是随着诗歌的流传和时间的推移,在世人的口口相传中,两句诗合在一起反倒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也被人常常误以为是出自同一首诗了;而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及融合性。
字面理解:
“多情自古空余恨”,自古以来往往是多情的人在感情世界里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往往在感情生活中最受伤的人是感情付出多的那一个,所以能留给自己的也只有余恨。
“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了对这段感情的恨,比天长地久更加长,直根于内心深处没有期限而无处排泄的无奈。
个人理解:
两句不同时期的诗,之所以能被连贯起来,并且流传下来,是因为表达了一种与字面截然相反的意境。
两句诗连在一起的时候,上一句的“恨”字应该理解为对这段感情的不舍之情,而非怨恨的意思;下一句的“恨”字则是这种不舍之情天长地久而绵绵无期无法自拔。
总体表述了对感情的真情投入无怨无悔,对对方的情感甚至于内心深处,永远也不可能忘怀的内心情感表达。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有偏颇之处欢迎指正。
谢谢……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为何说“此恨绵绵无绝期”呢
特谢邀请:
1.此句出自唐朝诗八白居易的《长恨歌》: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联系上下文,作者再表达以下的意思。
说的是马嵬坡兵变后,李隆基与杨玉环永远离别了,自此,音讯渺茫,彼此间,二人的颜容逐渐模糊;当初在昭阳殿里的姻缘在现实中早已被隔断,蓬莱宫高处不甚寒;而作为未亡人,李隆基是孤寂的,但人生还在延续,时间依然漫长,他在忍受失去杨玉环的惨痛。
俯视今日的人间,长安已经结束了兵慌马乱的喧嚣,人们的惶恐不安已经远去,但还没有恢复以前的繁华景况,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现在只剩下了尘雾弥漫。
此情此影,冥界的杨玉环只有用当年三郎赠己的信物表达深情了,她委托天子的使者把钿盒金钗捎给君王留做纪念,金钗自己留下了一股,钿盒自己也留下了一半,杨玉环祈愿自己与三郎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而坚硬!
3.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
杨玉环还相信,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到自己的爱人,她临别还殷勤地嘱托方士,要他寄语君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话语中的誓言只有自己的三郎和她自己知道: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万籁俱寂,夜半无人,杨玉环与君王曾经有过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的二只小鸟,在地愿为并生的连理枝。
但是,纵使是天长地久,也终有尽头!可这生与死的遗恨,却绵延至永远,没有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