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血 奥数 反思 深刻 妈妈

一个鸡血奥数妈妈的深刻反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5 00:59:03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阳妈

哈工大毕业,Top大厂14年工作经历,常驻德国两年。孩子五岁时全职带娃,是一个行动力和温情兼具的妈妈。

起床音乐响起,六点五十,天刚蒙蒙亮。高楼层,落地窗外,一切还在朦胧中。说不好是晴天还是阴天的一天开始了。

儿子已经爽快地起床,电动牙刷的声音随之响起。干劲利落,五分钟一切整理完毕。

“我儿子就是棒,起床太利索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儿子明显受用很多,开心麻利地出门了。

看着儿子一米八几的背影,带着几分开心,几分期待地走向学校,并如鱼得水般迅速地融入初中校园生活,我深感庆幸。

都说初中三年过得很快,确实,转眼间,磕磕绊绊已经是初二下了。

回想起刚上初一的日子,不禁有些后怕,心里暗自念叨,“幸亏发现早,调整得及时”。

是的,“小升初”我们虽然如愿上岸了理想初中(四大之一),但是,有些错误事后反省才能觉察,有些弯路走过了才知道。

而这个弯路就是和小学奥数竞赛有关。

#1

Dr小鱼

初见

儿子接触奥数是在小学四年级,当时学而思,猿辅导网校50元就可以学一个暑假,我们报了猿辅导。

几乎免费地学了一个暑假,感觉挺不错的。

续费,一周一次网课,作业不是很多,就这样一直学到五年级。

那时候还没有双减,很多同学都在线下学奥数,听说线下奥数班都是按照孩子水平分班,每学期期末通过考试,成绩优秀才可以升到更高水平的班级。

多方打听,都说还是线下的效果更好。

我们就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位奥数老师开启线下奥数的学习。

这位老师在自己家里开辅导班。老师就他一个人,也不宣传,靠着口碑和家长介绍带些孩子。老师本身非常佛系,也不关注竞赛啥。

我们三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班,每周三放学,三个小朋友有说有笑地去老师那里,下课作业也做得挺好的,我们家长基本不管。

展开全文

后来,我们发现人家在各个机构的孩子像正规军一样,参加各种竞赛,而我们的娃就像散兵游勇,学了两年,从没有参加任何考试,也不知道学得是好是坏。

我们几位妈妈看着别人拿这奖那奖的,心里慌起来,另两位妈妈率先说,六年级咱们得换个老师了,感觉我们这样“快乐”学和人家“正规军”没法比啊。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怪自己不够坚定啊!

其实当初学奥数的节奏是最好的,循序渐进,没有压力,孩子开心,做题积极,还省去路途奔波和家长操心。那个小小的房间好似奥数的世外桃源,三个小朋友,一位先生,不紧不慢地专注奥数本身……

焦虑和不安驱赶着我们,正好“小数测”(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测评)始报名。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数学测试,适合0~2年奥数基础的学员参与。虽然难度不高,但是获奖率却非常低。

我们第一次参加奥数比赛,提前一个小时到考场外,直接傻眼了,考场外人山人海,走路过去都难,更别说开车了。

见识了这个场面,不管考好考坏,也算是进了这个圈子。

果不其然,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好多学奥数的熟人和同学。

现在回想起来,学奥数真得就像摄影,乒乓球发烧友一样,从开始参加竞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这个小圈子。

而进了这个圈子,就相当于进入了深圳最鸡血最焦虑的家长圈。

在等候孩子考试的时候,我这个菜鸟家长听着其他家长的各种讨论,一阵阵地心惊胆战。

“考试结束!”随着学校播音喇叭的声音,孩子们开始陆续下楼。家长们围成了两列通道,孩子们夹道出来。

每个孩子都像从战场凯旋一样,走出了战场。一个孩子出来,马上被家长叫住接走。

“考得怎么样啊?“ ”题难不难?“ ”挺难的“”时间也特别紧“……类似的问答此起彼伏。

我家娃出来了,带着作战的亢奋和疲惫。我也不能免俗,问考得怎么样?“估计45分左右“。

经过两个礼拜的焦急等待,成绩出来了,43.5分,离进入终评还差10分左右。

这就算是被淘汰了。

经过这次测试,基本摸清了娃的奥数水平:入门了,但是还不优秀。

就像所有的考级一样,有了第一次,基本就立了一个Flag:没事,继续努力,下次争取进终评。

再次参加竞赛的种子也在心底种了下来。

#2

Dr小鱼

参战

六年级开始,我们三人组里一位妈妈找了专门辅导奥数的大拿老师,另外一位妈妈把孩子转到国际体系。

我跟着那位妈妈和其他几位同学进了奥数竞赛大拿老师的班。

这下终于成了正规军,既然是正规军,就是要拉出去“打仗”的。

奥数大拿老师的确不一般,人家是辅导高中奥林匹格比赛的,本来不想收小学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组班成功,他才勉强答应。

一上来,学习的难度和速度就不一般。

六个同学立马就能分出三六九等,其中两个孩子的确对奥数很开窍,我这个大学C9理科生都都转不过弯来的题,那两位帅哥,竟然可以听懂,而且异常兴奋,十个题他们能对3个左右。

而我家的娃属于十个题可以对1个2个的,属于勉强跟得上。

这跟得上的前提是,上完课得抽半天时间复盘,还得我一起复盘,否则就很难跟上。老实说,属于“吃力型”。

另外两位同学是跟着上课,但不复盘,家长也不懂。虽然孩子喜欢上课,明显就是:能吸收多少算多少的类型。

大家本来的奥数基础差不多,但从这个正儿八经的奥数课,一下就可以看出当下孩子的数学思维水平。

当然,数学这个东西除了天赋,也有开窍时间的不同。

对此我自己就有亲身经历,我初中学习数学如同听天书,但是到了高一突然开窍,之前初中不会的题,不用复习也就突然会了。

正是因为我自己的这个经历,让我觉得孩子还小,奥数学着吃力可能是生理发展还不到位,就先学着吧。“闲着也是闲着,多学一点总是没错的“。

转眼到了六上期末,超常思维竞赛(原启智杯)三年尘封之后的重启,拉开了小升初数学竞赛的帷幕。

六个孩子,有四个报名了比赛。由于疫情,是开着摄像头在网上考试。题型确实非常新颖,基本上是在筛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常见的旧题型。

我家的完全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拿了三等奖。

后面就是希望数学,也是网上考试,拿了三等奖。

接着是鹏程杯,我们语数英科都报了,是线下考试。

考试当天同样是人山人海,平常认识的学奥数的孩子都炸出来了,像是一场盛会。

等待孩子考试的期间,听旁边家长闲聊。

一听,个个都很吓人,有的不上补习班,就在家里自学,超常数学已经拿了一等奖,有的已经两个特等奖在手。

我们这种才第一次拿到一个三等奖的,只敢在旁边附和着,不敢造次。

孩子上午数学考完了,那个场面又是人山人海夹道欢迎,如英雄凯旋一般。

中午匆匆忙忙吃口饭,下午又转到另外的考场考语文。

现在想想,真得打了鸡血一般“疯狂”。

最终,我们得到鹏程杯英语一等奖,语文二等奖,百科三等奖,数学二等奖以及全科奖。

这下奖状多得手软了。

但是,对小升初来说,最有含金量的数学,我们却没有并说服力的奖项。

后来还参加了爱马仕以及各种不知名机构的考试。

孩子也考得习惯了,一个考试可考可不考,也不知道有没有用的, 他都决定要去考:“万一有用呢?“

现在想想,真心疼儿子,多好的孩子啊,那么听话,那么上进,那么努力……

那时候,我觉得多参加这些竞赛没啥坏处,至少孩子数学越学越起劲,竞赛也越来越有斗志。

但还是那句话,教育难就难在有滞后性。

当时看着好的,不一定真得就是好。

为了小升初,牺牲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为简历上多贴几张纸,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有没有人看?

不得而知。

#3

Dr小鱼

上岸

小学毕业,孩子成功上岸了理想初中(四大之一),但认真思考之下, 我知道这并不是奥数竞赛成绩的作用。

因为,该学校的考试资格是抽签, 考试内容也不涉及奥数。

而真正让他得以突出重围的原因:第一是运气,第二是综合能力。

所谓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英语实力还有知识积累以及国际视野等。

打了鸡血似参加那么多奥数竞赛,让简历变得厚厚的, 以为一些私立学校或2T学校会参考。但结果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收到任何offer。

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原因,除了重要比赛的特等奖、一等奖以外的任何奥数奖状,都跟废纸一样。

奥数,就是这么残酷。

这是我这个过来人的真切感受和经验。

由于政策原因,小升初点招通道越来越窄,小道消息满天飞,家长分不清真假,更不知道抓手在哪里。

这就造成了像我这样有执念、有欲望的家长,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像无头苍蝇一样带着孩子横冲直闯。

年幼的孩子被折腾得快喘不过气来,而我却全然还不知。

在大人看来,参加竞赛是以考当练,谁曾想过密集参加大量考试会让孩子承受多大的压力?没有休息的周末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释放,需要留白!

而我的儿子却整日背着沉重的负担奔波忙碌!

脾气变得异常火爆,学习状态也不太好,昔日乖巧的孩子与我们冲突不断。

记得有一次,两句话不投机,他拿起我的手机一顿摔,把手机屏摔坏了。

我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措手不及,我吓哭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优秀可爱的儿子会变成这样?

眼泪不争气地流着,为什么会这样?我问自己。

“天道酬勤”,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封为圭臬的人生格言吗?

我们这么勤劳,一心奋斗,难道错了吗?

#4

Dr小鱼

反思

对于儿子的变化,我开始反思。

努力的我,开始拼命学习关于孩子青春期的知识。

我意识到,教育积累的问题都会在青春期集中爆发。

儿子现在这样的逆反表现,不怪他!

一定是之前我们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问题。

通过反思,我发现,频繁的参加奥数竞赛给孩子增加了过大压力。

我们走了大大的弯路啊。

当然,学习功利性过强是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

前两天正好有个朋友儿子面临小升初,打电话过来咨询。

我顺便问儿子,对小学参加奥数竞赛怎么看?

正在做数学作业的儿子,若有所思:“初中数学里有些知识点,我在小学奥数接触过。”

一方面,他把初中数学物理学得轻松,归功于小学扎实的奥数基础。

另一方面又觉得奥数竞赛太卷,搞得自己很累。

奥数,真的不是“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的学科。

前文提到的与我们组班的两位奥数高手,现在初中还在学习奥数,但是即便如此也走不了奥数竞赛这条路。

因为,真正能把奥数竞赛走下去的同学,在初二阶段已经学到大学课程了。

普通人,哪怕是聪明的普通人,也追赶不了。

这是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必须认清的现实!

最后,儿子让我告诉朋友的孩子:

喜欢奥数的话,一定要好好学喔。

不过,如果不是特等奖一等奖的水平,参加一两个奥数竞赛,测测自己的水平就行了。

拿不到大奖的奥数竞赛,对升学没有用处。

孩子的话质朴真诚,道出了小学奥数的真谛。

#5

Dr小鱼

回归

初一上,孩子经历了一段状态低谷期,我想大概是那一年的鸡血小升初,让他太疲惫了。

很庆幸我的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果断给孩子减了压。

我停掉各种课外培训班,给他空出玩耍和娱乐的时间。

小学时的乒羽足篮这些业余体育爱好很快治愈了孩子。

孩子还想和同学继续学习奥数,但我知道那只是惯性。

这一次我没有“多学点是好事”的思想了,我不想他压力太大,我的孩子爱我、信任我、什么都听我的,我不能辜负他的信任,我要为他负责!

我爱孩子,想要给他最好的一切,这“一切”中不仅有学习,还有生活,还有快乐。

我劝他专注于学校的课堂,留出更多的闲暇时间吃喝玩乐,悦纳自己。

我开始践行“拿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每天吹一吹彩虹屁。

做得不好的地方,尽量忍耐,合适的时机再慢慢引导。

我的方法真的奏效了!

我们的亲子关系进入了良性循环:他越做越好,越好我越夸,越夸他越好。

很快,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性情也变得像小时候一样天真开朗,和我无话不谈。

我的乖乖儿子,我最亲密的好朋友,回来了!

不得不承认,初中的他仿佛不如小时候那么优秀了。

但是,我真心接受他的这个阶段,就如同接受普通的自己一般。

#6

Dr小鱼

建议

最后,作为一个带着孩子参加了6次小学奥数竞赛的过来人,一个曾在小学奥数路上鸡血满满的妈妈,想给现在面临这方面选择的孩子们一些个人建议,愿大家少走弯路。

1、 喜欢奥数,就坚持学习吧,但切忌太功利。

学任何东西都要回归到学习本身,才能有最大的收获。

2、学了奥数,适当参加一两次竞赛,测一测自己的奥数水平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多执念和欲望。

3、 测试后,如果确实是特等奖,一等奖选手,那么恭喜你,奥数竞赛这条路确实适合你。

4、 二等奖、三等奖及以下的选手,不要执着于奥数竞赛这条路了,对升学基本没用。

5、 对奥数不感兴趣的同学,一点也不用担心。紧跟学校课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

7、 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不要以为走奥数竞赛这条路只是上几个培训班,考几试而已。

家长的鸡血、努力、辛苦只是在花钱和接送上,真正上战场的是孩子!

得胜的是少数,失败的是多数,这才是竞赛的残酷性所在。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常常玩耍,需要常常运动,需要常常快乐,而不需要“常常上考试”!

愿我们的经历和真诚的反思,可以给后来的孩子们做个参考。

愿大家不走弯路,一路向前。

最后附上我们参加过的深圳小奥竞赛简介。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