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城 盘活 翡翠 绿洲 融合

“翡翠绿洲”创新美丽经济,增城如何盘活“农文旅融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4 21:15:02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第10期 增城

春到人间,春潮涌动。新春伊始,广东省、广州市先后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从春天出发的号角。为进一步凝聚高质量发展社会共识,强信心、稳预期、聚力量,引导全市上下奋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2月20日,广州正式启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呈现11区高质量发展成果。值此之际,南都将推出广州新区势——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不仅要“融合”,还得会“盘活”

宗族祠堂也可以改造成农家书屋、民主议事厅、长者饭堂;万亩稻田也可以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旧矿坑也可以修造成大湾区热门嬉水乐园。农文旅融合是各地激活乡村振兴的“经典一招”,经过“增城式”盘活,突显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1月30日,在增城区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的年度目标。同时,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还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争当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的发展规划。综合来看,作为广州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增城有优势、有特点、有资源。

不过,若要将乡村的美丽资源成功转化为美丽经济,需要打破建设瓶颈,打通全产业链,更需要打造能带村民致富,也能为村民风险兜底的保障机制。对此,增城底气何来?从何发力?带着疑问,2月28日南都记者随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团走进增城,沿着新塘镇瓜岭村的“古村活化”—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建设”—白水寨森林海乐园的“生态修复”,探索增城创新出“农文旅融合+”模式的“盘活策略”。

活化

祠堂群改造为农家书屋等文化空间

“你看前面那排青砖房子其实之前是古建筑,但是大部分都修缮成精装房了,而且还都有文物挂牌保护。”瓜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未名指着河岸介绍道。顺着方向,南都记者看到古老的青砖瓦面作背景,古树环绕的河岸边,村里的老人们摆卖着自己种植的瓜果和蔬菜。看到记者的镜头,卖菜的老奶奶打趣地说:“靓仔,你咪拍我,你拍后面嘅祠堂,果个漂亮”。

展开全文

新塘镇瓜岭村村民摆卖自种瓜果

瓜岭村部分古建筑民宅得到挂牌保护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瓜岭村,拥有广州唯一清代水上建筑民居群,村内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宁远碉楼、黄氏公祠、南华书院等明清时期岭南民居建筑。其中,在近20处的古建筑中共有9个祠堂。2018年,瓜岭村对祠堂群开展修缮工作,将祠堂群活化改造为农家书屋、艺术工作室、文化展览馆等文化活动公共空间,并定期在祠堂中开展书画、粤剧表演、侨文化展示、文化研讨和文旅开发活动。不仅落实了“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保护性开发,也实现了“村即是景,景也是村”的文旅IP。

祠堂改造为公共活动中心

民宅改造成特色民宿

是“水乡”,也是“侨乡”。黄未名介绍说:“我们整个瓜岭村有800多人,但只有一个姓,就是姓黄,在广东来说也是比较有名的侨乡,你抬头看一下那个宁远楼,就是我们的华侨出资修建的”。从1856年开始,瓜岭村陆续有村民到新西兰等国家淘金,20世纪初瓜岭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侨村,现旅居海外的华侨约3500人。

宁远楼,由瓜岭村华侨出资修建

目前,瓜岭村已引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此外,村中部分旧民居也改造成为非遗生活馆、乡村侨乡文化博物馆。“每年的五月初一,就是我们瓜岭村的龙舟节,而且在2022年,我们瓜岭的龙舟景还作为区级非遗申报成功了。”黄未名说。自2015年实施美丽乡村规划以来,瓜岭村围绕祠堂文化、侨乡文化、非遗文化三条主线,逐步发展为岭南名村。黄未名表示,2022年,瓜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40多万元,预估今年会有较大提升,约至300万元。

瓜岭村非遗生活馆展品

增城雅瑶河支流碧道流经瓜岭村

合力

产业园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38000元

当调研团的行车驶向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时,透过车窗,记者看到路旁盛开着连片的油菜花,不少游客走进农田拍照打卡。“这就是我们农文旅融合打造的‘乡村会客厅’。”朱村街社区建设办工作人员钟宇惠介绍说。

增城区朱村稻田景观,游客正在打卡拍照

中国粮有两大金字招牌,分别是“北五常”和“南丝苗”。东北的五常米外形圆圆胖胖,广东人常称其为“肥仔米”。丝苗米则外形修长,是制作广式煲仔饭的用米首选,也是广州名菜“朱村鸡饭”的必备食材。增城是中国丝苗米之乡,以朱村街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为主,核心区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辐射带动了派潭镇、新塘镇、宁西街等种植面积达30000亩以上。同时,为了促进富民增收,产业园因地制宜创建特色种养模式。“稻渔”用于生产,“稻花”用于虫害防控和观赏,“稻果”用于采摘,由此联动“种植生产—观光休闲—研学旅行”的乡村资源,打造“乡村会客厅”IP。

据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灼庚介绍,通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38000元,比全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超过15%。同时,增城正在谋划以“丝苗米+设施畜牧”为主题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广东丝苗米系列品种

广州增城丝苗米稻田公园

“为了保障村民做生意不亏损,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农业投资集团,为整个产业项目进行利益的平衡,风险的兜底,这也是资源入股模式的创新点。”钟宇惠介绍说。目前,增城正在发展丝苗米的全产业链项目,从种子研发到种植,再到加工及交易,联通全产业链条,打破“农业不挣钱”的瓶颈。该项目的落地也带动了当地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助力增城的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2022年,增城区率先在朱村街横塱村试点开始推行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破解了以往企业和农民利益不平衡的难题。建立“农投集团+横塱村+社会企业”的利益联合体,让村民得到“租金+股金+薪金”的多量增收,成为了产业项目的合伙人。

当记者问及朱村稻田景观是怎样打造成“网红”打卡点时,钟宇惠笑着说道:“这一点真的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因为这里是一个农业产业园,主要核心还是投入生产,但是没想到稻田景观打造出来之后,反而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接下来,朱村街将利用旧村场的空心村资源,打造特色精品民宿,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游客游玩朱村稻田景观

掘宝

生态修复为周边6个村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我想农业发展应该呈现的是,让这一块的绿水青山真正地存活下来。”森林海集团董事长范毅锋对南都记者说。增城被誉为珠三角的“翡翠绿洲”,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优势。2015年,派潭镇高滩村启动修复废弃采石坑项目,完成总投资约7000万的14项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并在原来旧矿坑形成的矿湖基础上,建成派潭镇森林海嬉水乐园,2022年国庆节期间接待游客日均1万人次。该项目也被列入广东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试点名单。

原废弃采石坑修复为嬉水乐园

旧矿坑的修复,引动了派潭镇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周边温泉、矿湖、原始森林等资源,打造出湾区特色度假产品。随之,也为周边6个村提供了一千多个就业岗位。“我们的保安、清洁阿姨大多是开着车来上班的,酒店租用他们的房子,用作员工宿舍,所以这里的村民既是酒店的员工,也是我们的房东。”范毅锋说。“变废为宝”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增城区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依托自然资源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农村生态的多元功能得到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

增城区派潭镇森林海嬉水乐园

采写:南都记者 张德威

摄影:南都记者 张德威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