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华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
(图为 Thomas Sargent教授作主旨演讲)
2月18日,2023年春季首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顺利举办。会议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承办。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经济学会、计量经济学会前会长,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教授在大会发表题为《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Fintec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主旨演讲。本文根据Thomas Sargent教授现场发言内容整理。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学术会议,这是一个非常高级别的会议,它推广的和促进的是世界一流的社会科学研究。今天我会向大家分享的话题是“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金融科技是一个新兴事物,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处在前列。每次有新兴事物出现的时候,都会出现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有机遇,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对金融科技概念的理解,介绍其发展的背景,讲一讲哪些特征是旧的、哪些变化是新的。
首先,金融是一项活动,这一点已经经历很多个世纪了。在金融科技出现之前,我们有纸、有笔、有金属的货币、有银行发行的纸钞、银元或者金币,还有账簿,它们会把进项和出项记录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在每一个先进文明中都能够观察到金融这项活动。在这点上,金融科技虽是一种新的技术,但是它做的事情,有些是以前就有的。金融科技只是更快速、更便宜。对于金融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账簿和货币,也就是借和贷的记录来执行交易。金融科技场景下,我们使用数字技术来进行交易,所以“旧的部分”实际上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那就是执行交易活动。
其次,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交易通常需要双方的信任。简单理解,我给你一个货物,你要给我钱,或者你给我货物或服务,我过后再付你钱。所以在这种交易当中是必须有信任的。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信任的建立是需要核查的。在每个国家、每种文化中,信任是通用的,但总会有些人不守规矩,所以我们需要建立、验证、监管交易中的信任。可以通过政府来监管,也可以通过商会来监管,这些都是“旧的”。这一点上,金融科技只是一种更便捷、更低成本的信任核查方式或手段。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理解这些活动。第一,托管。比方说这是银行的一个保险柜,你在里面放一部分资产,然后你就交给托管人帮你保管,这是银行的职责。所以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除了担任托管人之外,也提供中介服务,在借方和贷方之间执行托管中介功能。其中,保险公司的活动实际上是“匹配”愿意承担风险并为之付出代价的一定数量的资金,来确保相关活动不受影响,所以本质上保险也是一种交换。
展开全文
第二,交易(所)。交易(所)传统上来讲就是一个市场。我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看到有市场,大家在那里可以交换货物和钱;在证券交易所,一种资产换取另一种资产。这些交易原来是通过交易商口头上去“喊价、叫价”,然后通过纸和笔来进行的。但现在有了很多高频的买方和卖方,对这些活动来说,以前有私营部门和政府的监管,以及银行自我监管等等。有了金融科技,这些监管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算法交易中,算法实际上是一种人工智能,它做的事情是记录信息,用电子文件代替纸质合同。所以当信息在交换和传递的时候,就是交易进行的时候。而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培养信任和履行合约。那么合约是怎么履行的?有一些是由法院来执行的,还有一些是自我执行的,经交易双方同意后履行合约,以维持各自的声誉。这些变化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传统的,但金融科技用更快、更有效的方式履行了合约,监管了信任,同时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以上我谈的都是一些非常基本的逻辑,那么金融科技到底带来了哪些新特征呢?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第一,数字货币。尽管数字货币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但是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被大家使用的。数字货币以数字账本的形式记录有多少东西、有多少货币、消费了多少货币。那到底谁来拥有这个数字账本呢?在美国,数字账本是由美联储来管理,能看这个账本的人就是一家银行,用户个人是看不到的。如果用户想看这个账本,必须到银行去访问账本。第二,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个程序或者就是算法,也就是说在某件事件发生的时候,如果这个设备在深圳,只要这个钱转到了深圳,我就自动付钱。这也说明数字货币的优势之一是它在信息收集、执行、留痕方面非常方便,与智能合约匹配。第三,就是刚才提到的数字账本。不同数字账本的透明度是不同的,或者说它的开放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数字金融领域大概有两种方式可以建立数字账本:私人账本和公共账本。前者是封闭的,比如像中国的央行或者美联储管理账本的模式;后者是开放的,没有人拥有它,大家都可以去查看。
我刚才也说到数字货币有很多种,比方说银行的准备金、账户存款都可以是电子的,还有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等其他形式的数字货币。还有些是供应链上的一种代币,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长而且买卖双方相互连接的网络,各方都有货币,各方之间使用代币来进行交易。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就需要有很多技术方面的考量,每一种创新都会带来挑战和机遇。数字货币的机遇很多,比如可以通过获得大量信息和数据更好地建立信任和执行合约,监管违反规定的行为。相应的挑战例如如何在机构之间划清边界。很多不同的模式都在尝试,我刚才也提到了一部分。
最后,我分享几点对于金融科技挑战的思考。一项挑战是,如果说有多个不同的平台,各自有各自的账本,它们之间又如何互动呢?或者说在不同的平台上流通的数字货币,汇率怎么计算呢?这之间是有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商界和金融界的很多人士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另外一项挑战是,到底谁有权拥有这个平台上的数据,私人或公共数据能够或应该提供给谁?
还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中心化的交易所,还是要有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和有分布式的账本?这是两种不同的机制,也有相应的边界。一方面,数字货币会替代信用评级机构、贷款催收人员这类工作,还是会作为一种赋能工具,让银行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是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在组织和账本之间明确界限。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我觉得金融科技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会大放异彩。在这个方面有很多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很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更有效、更快、更低成本地开展业务和改善效率。我已经看到中国在这方面的许多领先实践。
我先分享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