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秦汉唐 西安 博物馆 目标 打造

西安打造周秦汉唐馆群,目标“博物馆之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4 06:44:0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3月1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了2021年全国博物馆名录,共有 6183 家博物馆信息公布。

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 1218 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 204 家、二级博物馆 448 家、三级博物馆 566 家。

文物考古大省,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7

统计显示,陕西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23家。仅次于山东(623家)、浙江(420家)、河南(384家)、广东(367家)、四川(367家)、江苏(335家),位列全国第 7 位。其中1级博物馆9座,二级博物馆16座。

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摄影 © 悦西安

9座一级博物馆中,有7座位于省会西安,另外两座分别位于西府宝鸡与革命圣地延安,分别是:

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

展开全文

青龙寺遗址公园 摄影©悦西安

二级博物馆16座,分别是: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陕西自然博物馆、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药王山博物馆、宝鸡周原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咸阳博物院、乾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渭南市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安康博物馆

附:陕西省323家博物馆一览

博物馆既是城市保存先民历史记忆与文化根脉的宝库,也是增进公众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媒介。因此,有人说,“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

平均每8.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古丝绸之路起点,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博物馆之城”,将作为一张崭新且亮丽的名片,成为古都西安彰显新时代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标志。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分馆 摄影©悦西安

截至目前,西安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8座,行业博物馆51座,非国有博物馆70座,三级以上博物馆17座。涵盖历史综合、红色革命、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科学普及、非遗中医等40余个类型。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达95%以上,全市(包含西咸新区)平均每8.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位居全国前列。

从博物馆性质来看,西安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骨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主城区整体集中、城郊局部分散,形成了北部自然科学区、主城区历史文化区、南部自然民俗区三大博物馆区块。

西安博物院

早在2009年,西安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市级层面首次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构想。并于次年,正式启动建设。2017年,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使其上升为西安城市文化发展战略。2019年,西安市政府出台《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

2022年1月,《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从优化体系布局、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激发创新活力四个方面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

尽管从目前来看,西安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质量效果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塑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博物馆陈设方式相对传统;博物馆与城市融合特色彰显尚不充分;科技赋能文物活化展示水平有待强化;文旅深度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

为了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下一步,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将围绕“精”“惠”“智”“融”“特”做文章,兑现城市文化价值,延续城市记忆。

打造周秦汉唐博物馆群

2022年,市文物局研究拟订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以周秦汉唐为主题的博物馆群逐步有序开放,馆城融合更加紧密,文创产业大力发展,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对外交流更为广泛,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博物馆之城”建设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摄影©悦西安

具体来看,博物馆之城建设将在深化博物馆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资源管理服务智能化、推动全方位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凸显城市风格等几个方面开展重点工作。

重点培育龙头博物馆

加快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大馆提升,推进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院一院多馆,陕历博秦汉分馆等新馆建设,创建1-2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培育10至15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全面提升区县博物馆

按照“一地一品、一馆一品”的思路,支持曲江、临潼等区县实施博物馆品牌提升计划,孵化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微型专题博物馆。

大力帮扶非国有博物馆

进一步完善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政策,在财政扶持、税费减免、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陕西考古博物馆

实施精品展览工程

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推出一批时代主题突出、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展览,打造全覆盖、多层级的博物馆展示传播体系。

实施教育传播工程

坚持以民为本,立足共建共享,开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博物馆教育和文化惠民活动。

实施对外文化交流工程

依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塑平台等国际交流平台,深化文物“走出去”“引进来”,持续提升西安国际影响力。

打造文物数藏新业态

实施数字化牵引工程,推进西安文物数字资源和展示利用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数字资源开放共享计划,构建博物馆文物数字资源体系。

西安城墙 摄影 © 悦西安

打造博物馆展示新场景

深度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线上展览、云上国宝、直播导览等系列数字化服务。推进汉长安城、大明宫等数字再现示范,为公众提供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数字文化产品。

打造智慧化管理新模式

以服务观众为中心,以智慧多元为路径,以文化体验为目的,切实提升博物馆服务能级和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博物馆。

抓文化IP打造

扩大文创产品开发跨界融合,打造以兵马俑、西安城墙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IP符号和品牌。

曲江新区 摄影 © 悦西安

抓文商旅融合

实施“博物馆+”战略,培育孵化“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博物馆+酒店”博物馆+商场”等文博创意产业,促进文商旅跨界融合。

抓平台支撑

积极发挥陕文投、陕文旅、西安旅游、曲江文旅四大平台引领作用,推进建设西安中国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激活消费动能,扩容消费场景。

优化博物馆总体布局体系

围绕“一核两翼”的文化空间规划,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关中人文三大轴线,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博物馆之城”馆城肌理。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摄影 © 悦西安

构建地域特色展示体系

围绕“华夏之源”“周秦汉唐”“红色记忆”“生态人文”“工业遗产”五大特色,深入挖掘西安精神内涵和特色元素,打造专题博物馆群落,推动西安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创新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体系

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与西安的发展规划、城市更新、区域改造、产业升级等紧密结合,探索完善“产、城、人、文”的融合发展路径,形成西安风格的城市气质。

点击阅读原文

见证西安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年度投资200亿+,西安打响交通重点项目“大会战”

3座火车站更名!西安集齐“东西南北中”五大铁路枢纽

2023地铁最全梳理:3条新线开通,四期加快上报

“双中心”获批,西安将有哪些科技大动作?

19家商场排队开业 ,2023西安商业极速内卷

陕西支持省属高校冲击“双一流”,谁能脱颖而出?

“西安年”引爆文旅复苏,“全民营销”成绩单出炉

2022城市GDP版图:西安超南通,榆林中西部非省会第一

T5站前地下环隧封顶,西安机场打造首个智慧跑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