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辖区文化教育品质,3月10日,万里街道举办了社教联盟“文化大课堂”授牌仪式暨电影《敦煌女儿》主创人员进社区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观影中收获感动和感悟。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来自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万里城实验学校的师生和社区居民一同观看了《敦煌女儿》。片中,樊锦诗的饰演者茅善玉不仅演活了樊锦诗的样貌,更把她对敦煌的热爱与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秀丽黑发演到苍苍白发,把每个阶段的人物都演绎得非常生动,我觉得演员已经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刻画的形象越来越丰满。特别是她在人生重大抉择面前,一次又一次坚定选择敦煌,舍下了亲情和爱情,这非常令人敬佩。”万里城实验学校学生宋卓颇有感触地说。
戈壁荒漠,风沙肆虐,莫高窟,莫高人,两盏明灯,交相辉映。艰苦的环境与坚守的信念,同样让观影者肃然起敬。“煤油灯、独木梯,以前还没有电,如果让我生活在那里,我觉得非常困难。”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学生施睿轩说,作为一名初中生,要学习樊锦诗先生坚持不懈,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这样一场电影的教育效果,比一堂课要来得更深远。”万里城实验学校老师陈烨坦言,通过沪剧电影的形式,从看、听、想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观,沉浸影片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去思考。而她自己也在观影中不断思考。“我们当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樊锦诗先生一样,可能无法去敦煌在当地做保护开发工作,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为敦煌做点什么,比如我是老师,我可以带学生去走近敦煌,感受敦煌文化。”
万里街道社教联盟“文化大课堂”授牌仪式
展开全文
现场,电影《敦煌女儿》导演滕俊杰和主演、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来到现场,分享了如何挖掘人物,如何精准把握细节以及摄制中的难点。
“茅善玉和樊锦诗先生都是全国政协委员,开会的时候坐在前后排。一回头,吴侬软语一交流,就非常亲切,但是这个人物之伟大,是全方位的,所以上海沪剧院8次下敦煌,走进她,贴近她,去感受樊锦诗先生。”在导演滕俊杰的分享中,更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让大家感慨,《敦煌女儿》在演绎“莫高精神”的同时,也传承着“莫高精神”。
而对于主演茅善玉来讲,舞台与镜头的差异感,是她必须尽快适应的。“我和彭金章有一段争吵的戏,舞台上演的话,互相之间你来我往,就有一个刺激,情绪就会很快进入到规定情境中。但是电影里,由于拍摄需要,你演的时候对面是没人的,就是和镜头演对手戏。如何拿捏分寸感、准确度,是很考验演员的。”她特别感谢一起参演的演员,会站在镜头边给她提示。
颁发万里街道社教联盟“文化大课堂”首场主讲人证书
聆听着偶像的分享,沉浸于电影里感人的场景,万里社区学校沪剧班老师朱琳为沪剧与电影擦出的火花而惊喜,也思考着自己在传承沪剧上还能做点什么。“我要多看几遍,学里面的唱段,还可以教孩子们和社区居民。”
走进社区,影片的主创人员在收获粉丝的同时,倍感动力,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电影院,感受敦煌,感悟时代楷模。“通过《敦煌女儿》这部电影来获取感受,最深刻的感受,这样的感受不是读一份报纸的感受,是通过艺术的形象来感受,我们传统艺术探索是永远在路上的,必须跟时代同步,与时代同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让我们的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电影《敦煌女儿》主演、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说。
“我们做文化、做艺术的要下沉到社区,那里是一片沃土。社区文化浓郁了,上海文化就浓郁了。”电影《敦煌女儿》导演滕俊杰点赞道,万里社区有这样的文化情怀、文化追求和打造“文化社区”的思路。
主创人员分享会
据了解,在“双减”大背景下,万里街道社教联盟以“共建共享 携手并进”为理念,将社区与学校紧密相连,充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提升万里地区文化教育品质。“文化大课堂”作为万里街道社教联盟的品牌项目,依托街道资源,把优秀文化作品及项目共享给学校,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学生而言,文化教育最大的作用是唤醒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次认知,让学生对知识环境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在这个‘课堂’里,我们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做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电影亦是其中一种形式。”万里街道办事处主任罗艳表示,“文化大课堂”既是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也是促进校园和社区教育融合的一种方式。
活动合影
现场,举行了万里街道社教联盟“文化大课堂”授牌仪式,为电影《敦煌女儿》主创人员颁发万里街道社教联盟“文化大课堂”首场主讲人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