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册亨县高洛街道的高兴图书馆内,浓浓的“书香味”扑面而来,近期每到周末,志愿者们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吸引着搬迁群众的孩子们踊跃参加,展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这是册亨县全力构建易地搬迁安置区“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探索推进“331”工作模式,助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融入的一个镜头。
高兴图书馆里开展多彩活动
“十三五”期间,册亨县共有20101户87540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大山住进城镇,其中,县内搬迁安置人数为17779户77037人。为降低搬迁群众中老人和孩子“一老一小”的经济支出,着力解决孩子课后无人辅导、家长无能力辅导学生学习难题等问题,不断提升搬迁子女学业成绩,让年轻人放心外出稳定就业,老年人在安置区安心稳定融入,册亨县聚焦“老有所依、幼有所育”,以高洛安置区为示范,探索推进“331”工作模式,切实构建易地搬迁安置区“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
“三个整合”凝聚服务力量
整合行政职能。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以及《省生态移民局、省教育厅、团省委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教育辅导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精神,册亨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中央定点帮扶资金等,在项目建设上给予政府性投入和政策性支持。
展开全文
整合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进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教育机构半公益、半盈利介入的方式,将搬迁群众留守儿童托管、教育辅导、素质提升、老年人服务等事项纳入服务范围,积极调动周边学校教师参与教育辅导,整合社会捐助以及志愿者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同时降低群众“一老一小”费用支出,让搬迁劳动力抛开顾虑,安心稳定就业,切实降低生产生活及学习成本的支出。
整合社区资源。打破社区和社区之间、社区与行业部门之间的壁垒,充分整合安置区闲置门面、学校闲置校舍、香蕉产业园研学营地等资产资源,实现整个安置区集约化服务发展。
“三个保障”拓展服务内容
保障儿童托育。在安置区建设图书馆等帮助学生教育辅导、素质提升、心智开发、融入发展的服务阵地,在传统教育辅导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益智活动和心理引导、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课程,开发学生智力成长,不断培育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儿童托管业务和非学科类培训,孩子、家人因病因事无人照看儿童全托管,安置区儿童托管向正规化、规范化迈进,费用远低于私人办理的托管机构,让搬迁外出务工群众更安心。
保障老人托养。建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办社区食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方便老人日常生活。同时引入积分奖励制度,引导安置区群众参加社区引导员、义务消防员、社防联动员等积累积分,可用于抵扣社区食堂、学生生活费、学生非学科类培训、学生课内日常用品购置等各类费用,搬迁群众融入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保障失能人员托护。提升安置区失能人员的服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等免费向失能人员开放,让失能人员的保障照料更到位。
“一张民生网”解群众急难愁盼
册亨县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构建了易地搬迁安置区“老有所依·幼有所育”民生保障网,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和资金的注入下,企业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的成本折算在搬迁群众托管费用中,减轻了搬迁群众儿童托管费用,服务上来了,价格下来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加了,群众的支出减少了,获得感日益增强。
此外,社区通过入股,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积累27万元。同时,引进企业提供岗位,可实现70至90人就近就业,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形成了“企业得利益,群众得实惠”的可借鉴、可持续发展社区管理新模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