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实 错杂 辨证 科普 转化

中医科普244:八纲辨证之虚实错杂、虚实转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20:14:10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体质、治疗、护理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影响,使得虚证与实证发生虚实的错杂、虚实的转化、虚实的真假等等证候表现,如果不加以详细诊察,就很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

第一、虚实错杂

但凡是虚证中夹杂实证,或者实证夹杂虚证,还有就是虚实兼见的,都是虚实错杂之证。例如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等,都是虚实错杂的范畴。

1、实证夹虚

该证常常发生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的患者,也可见于原来体虚而新感外邪的患者,它的特点是以实邪为主,正虚为次。例如常见的外感伤寒,经过发汗、或者经过上吐下泻之后,出现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这就是胃有痰湿、浊邪导致胃气受损的实中夹虚的之证。

2、虚证夹实

此种证型常见于实证深重,拖延日久,余邪未尽的患者。也可见于素体大虚,外感邪气的患者。其特点是以虚证为主,实邪次之。例如春温病的肾阴亏虚证,出现于疾病的晚期,是邪热劫烁肝肾之阴而呈现邪少虚多的证候。症见低热不退,口干、舌质干绛,此时治疗当以滋阴养液,扶正为主,兼以清除余邪。

展开全文

3、虚实并重

该证多见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原来严重的实证,迁延时日,正气大伤,而实邪未减的患者。二是原本正气虚弱,又感受较重邪气的患者。特点是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病情比较沉重。例如小儿疳积,大便泄泻,完谷不化,腹部膨大,形瘦骨立,午后烦躁,贪食不厌,舌苔厚浊,脉细稍弦。

病起于饮食积滞,损伤脾胃,虚实并见,治疗应当以消食化滞与健脾同用。。

虚实错杂的证候,由于虚和实之间错杂出现,所以在治疗上便有了攻补兼施的方法。但是在攻补兼施当中,还要分别虚实的孰多孰少,所以,用药就有轻重主次之分。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 · 气血虚实章》中说:“虚中夹实,虽通体皆现虚像,一二处独见实证,则实证反为吃紧;实中夹虚,虽通体皆现实象,一二处独见虚证,则虚证反为吃紧。景岳所谓‘独处藏奸’是也。”

常见如妇女干血痨证,形容憔悴,身体羸弱、肌肤甲错,五心烦热,饮食少思,一片虚象显然;但舌质紫暗,边缘有瘀点,月经停久不来,脉象涩而有力,此乃虚中夹实,治疗应当采用祛瘀生新之法。

又如臌胀病久,其证腹大筋露,面色苍黄或黧黑,形瘦肢肿,饮食即胀,二便不利,舌质红绛或者起刺,舌苔干糙黄腻,脉象濡缓或沉细弦数,这是实中夹虚,治疗应当攻补兼施,或者少攻多补。此外,还有体虚的患者患了实证,强壮的人患了虚证,治疗又有不同。因此,掌握虚实关键的功夫,需要在学习医案和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加以提高。

第二、虚实转化

疾病的过程往往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在证候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在疾病的过程中,有些本来是实证,由于病邪久留,损伤正气,从而转为虚证;有些由于正虚,脏腑机能失常,从而导致痰、食、血、水等凝结阻滞为患,成为因虚致实的原因。例如常见的高热、口渴、汗出、脉大的实热之证,因为治疗不当,长久不愈,就会导致津气耗损而形成肌肉消瘦、面色枯白、不欲饮食、虚羸少气、舌上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无力等,证型由实转虚。

又如疾病本是心脾气虚,症见心悸气短、久治未愈者,突然心痛不止,这都是气虚血滞、心脉瘀阻所致。虚证已经转化为实证,治疗应当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门诊:西安灞桥一服堂中医门诊部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长荣路东段路南(导航直接搜“西安灞桥一服堂”即可到达)

电话:029-83261208

微信:liziliang1975

网址: